教师从入职前到入职后,少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的时间,会接受各种培训,师德师风、教学常规、班级管理方面林林总总,这些无疑可以加快新入职教师的成长速度。根据我的从教经历来看,教育写作也能为新入职教师提供新的天地,但在实践中却又难以推动。

这就需要我们定位为什么写,写什么,写的困难是什么。教育写作可以让教师学会回望,积累素材,站稳讲台,规避风险,解决问题,积攒日后在疲惫时可以解压、可以增加幸福感的财富。为什么更多时候做得少呢?这就需要分析原因,降低难度,设立梯度,搭建平台,让写作助力教师成长。

 一、降低难度,克服畏难心理

学校每年都会迎接新入职教师的到来,每年也都会面临新入职教师成长的课题。多年来,我们从诸多培训中总结出来自于同伴互助的成长,似乎更贴近他们的成长实际需要。相同的教育生态,相同的教学理念,给新入职教师的成长提供参考。

刚入职的教师首先看到的是这样的“写作”成果——《新教师成长秘笈》,入职一年、两年、三年的新入职教师以过来人的身份进行的写作,如“新接班我来支一招”“开学第一堂课这样上”“第一次家长会这样开”,有条目式的,有娓娓道来式的。虽然青涩,却让新入职教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原来,教师写作还可以是这样的。通常,秘笈扉页上会有这样勉励的话语。

亲爱的双语新伙伴们:

大家好!

或做班主任,或任教某一学科,马上要接手新的班级,此时的你,是不是在充满激动和喜悦的同时或多或少也伴随着一丝忐忑?第一天如何做?第一次与家长见面聊什么?怎样排座位……一系列的怎么办在脑海中闪现,对吗?不用担心,去年今日,前年今日,同样的时间,同样年轻的他们有着同样的顾虑。今天,他们就将自己的小妙招、小策略倾囊相授,总有一款适合你,不信?认真读读看。希望,这些“小招”能帮你解决大问题。希望,在“复制粘贴”的同时,加入你自己的思考。希望,明年的今日,这本《新教师成长秘笈》修订版中增加你的智慧分享。

开学的号角已经吹响,章丘双语年轻的新兵们,希望这本小册子成为你的枕边书,陪伴你走过踏入教坛的新征程!

……

给新入职教师以希望——也许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明年的校刊上,他们渐渐学会从每日琐碎中记录,学会从流水账的只言片语到一篇小文章。慢慢等,等他们从量到质的变化;慢慢陪,陪他们从写起来到写下去。

 二、设立梯度,逐步升格写的内容

1.从微写作写起来

“没时间写”“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这些都是不写作的理由。叶圣陶在《写作常谈》中说:“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思想是脑子里在说话——说那不出声的话,如果说出来,就是语言,如果写出来,就是文字。”新入职教师可以采用微写作连载的方式开启写作的征程。

小田写道:“0831 连载2:在跟孩子见面之前,可以通过微信跟家长要孩子的照片并向家长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等,既可以提前认识、了解孩子,又可以给家长老师非常用心、非常关心孩子的‘良好的第一印象’。”

小崔写道:“0905 连载5:刚开学或者周天返校总有想家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班级里有归属感,让他们觉得有事可做,他们是班里不可缺少的一员。这就需要给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找点事儿来干。”

小贾这样记录:“1008 连载30:我在班里划分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四个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比如一个人做学习小组长,负责收发作业、帮其他同学改错。”

最初教师们的微写作基本上是这种样子,类似流水账。新入职教师每天应对各种琐事,用“连载”写作记录的方式让他们有种积分增加的即时成就感,能够坚持写下去。

在每月的微写作交流会上,他们还会分享写作动力。比如,困了累了不仅可以喝红牛,还可以翘着二郎腿用手机语音输入,方便快捷,微记录就不再因一日伏案工作的疲惫而止步。比如,买上一堆爱吃的零食,作为微写作后的自我奖励。比如,写完后发布在办公室群里,互相勉励一起努力。

2.从教育叙事坚持下去

对教师来说,写作最难的莫过于“如何开始”和“怎样坚持”。万事开头难,写作对于新入职教师更是如此,他们写起来了,如何坚持下去,是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可以从微写作转入教育叙事。

叙事看似容易,但写作与阅读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很难短期见效。碎片时间阅读大部头书籍难度大,我们可以先选择杂志以及公众号文章,打印出来共读。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蔡春院长在《“叙述”“故事”何以称得上“研究”》这篇文章中指出“教育叙事”研究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就必然是:关于“叙述”的与关于“故事”的,即“教育叙事”就意味着“如何叙述”以及“叙述什么样的故事”。

一个叙事文本好坏的基本标准是:“故事”及其“叙述”是否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学意义,能不能很好地引导阅读者去领悟这些意义,能不能导致一种现象学式的“点头”。

于是,教师对比自己的教育叙事,开始找问题所在,带着研究的心态从阅读开始,继续写作。他们写下的故事,不再是简单陈述和记录,而是“问题解决的故事”,是“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学意义”的,“是真实的并且可以加工的”故事。

从平日期刊的碎片化阅读,到假期的整本书阅读,从最初带他们读,到他们自发地阅读,解决写作问题的阅读步入正轨。开学初的阅读分享中,他们用一些名师的做法指导自己的读写并鼓励自己。

“王木春老师说:‘平静如水的事件之下常常涌动着暗流,把水下这股暗流呈现出来便成为一篇文章最动人最精华的部分。’我学会了敏感地捕捉能写的点。”

“何捷老师说:‘作为教师,我最爱写教育随笔。每天身边发生那么多事,有写不完的素材。’我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每天有太多可写的话题。”

“教师写作的目的从来不是‘成名成家’,而恰恰就是为了‘过好自己的教育人生’。王维审老师的话是我的座右铭。”

“李镇西在等候航班起飞的候机室里可以写作,在贵州山间高速路的小车里也可以写作。别人打盹的时间里,他可能已经完成一篇文章了。我不再给自己不写找理由了。”

……

在这样以读促写的分享中,在常态的阅读中,教师们的写作渐入佳境。

 三、搭建“发表”平台,增加幸福度

发表的平台是什么?不能定位太高,这里说的发表,不一定是在权威杂志发表。姑且不说新入职教师,即使是老教师,如果不常写、不琢磨如何写都很难发表。

这里的发表是学校的公众号,是校刊,同时也包括定期不定期的分享会,最终目的是让每个新入职教师的经验被看到、被推广、被实践,要给他们足足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会提前征集教师们最困惑的问题,征稿、约稿,然后梳理出一系列的“怎么办”。如,“我该怎么办——七嘴八舌话想家”“我该怎么办——难缠家长我有招”“我该怎么办——不爱写作业我帮你”“我该怎么办——路队一周成形听我说”……

当教师手里拿到校内出版的刊物,虽然只是并不华丽的小册子,但他们依然会一脸自豪地分享。

小册子中的精华同时也会在学校公众号上推出,于是“转发”“点赞”“在看”三连发成了我们阅读的三部曲。

再后来,我们开始尝试往纸媒投稿。在诸多报刊中我们最终选择了《班主任之友》《新班主任》《中国教师报》《教师报》等十类,从写征稿开始。

每次群发给工作室每位教师征稿信息,同时考虑到适合人选重点关注,分别小窗口单独再发。发布时分别以链接、图片截图、重点信息提炼三种形式。这样做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更多教师忙于事务性工作,一般不看群消息或者不打开链接。提炼出关键词,帮他们拎出重点,审好题,可以节约时间成本。

第二,小窗口发后,一对一的私聊帮他们一起梳理找出可写的点。

第三,让教师先写起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点带面更好地激发教师写下去的热情和动力。

当投稿的热情激发后,我们继续升格,就如何提高中稿率,进行专题研讨。“一个写作常识是,没有明确的读者意识,写不出好文章。”“写什么故事?即问题意识,什么样的故事更有可能发表。”“班主任领域,所有的题材都有人写,如何才能脱颖而出获得发表?新意。”当教师抛出或是自己的感悟,或是阅读后的收获时,距离纸媒发表就越来越近了。

“戴校,我的文章发表了,200元的稿费呢。”“戴校,我也发表了个豆腐块。”拿到稿费的教师,通通都以喜报的形式发布在学校总群,接受宣传组官方采访,公众号上也会推出他们的专刊介绍。

每天流水账的微写作、每周的复盘、碎片时间灵光一现的记录,成为洗去疲劳的强心剂,新入职教师幸福感与日俱增。

期末表彰会上,当文章获得发表的教师上台领奖时,会听到这样的激励: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奋斗的时代,年轻的朋友,你,准备好了吗?我们,会一直陪着你,帮助你!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这里,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拿起笔,我们同行,做有温度的教育!

志坚行远,写作,让教师心怀希望,乘着“写作”的方舟,载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愿景启航,仰天大笑出门去,起舞落日争光辉。

作者单位   山东济南章丘双语学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