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份入学的高一学生将进入新课程、使用新教材,面对新高考,为了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陕西省高中教研员省级培训会日前在西安举行。

20220830150241235-74-4d849.jpg_scale.jpg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省厅基教二处处长陈娟、省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王彬武、省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周淼、省教科院院长杨晓研、省教科究院党总支书记吴积军、省教科院副院长邵国希等参加会议。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全国高考综合改革发展趋势及各地经验介绍、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以及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教研工作的主要路径等。

省教科院副院长邵国希主持开幕式。

省教科院院长杨晓研致开幕辞,杨院长指出,这一轮高考改革,不是简单的招生考试形式与内容的改革,而是涉及到高中教学、高考科目、高招录取的综合性改革。教研员要进一步深入研读、理解新高考政策,紧跟改革步伐,准确把握新高考下教学研究的方向。

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在讲话中强调,要切实提高认识,增强推进高考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坚持学深悟透,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要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培训工作优质高效。

培训会共分四个单元。第一个单元,首先由省教育厅基教二处处长陈娟做了主题为《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的报告。陈处长从高考改革背景、高考改革的具体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主要任务)、改革的重点难点等几个方面对陕西省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讲到高考改革背景时,陈处长认为,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考招生制度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到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在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高考招生制度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但目前的高考招生制度也存在着一些的不足。

讲到高考改革的具体内容时,陈处长认为新高考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更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高考改革必须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公平公正、坚持科学选才、坚持统筹推进。我省高考改革于2022年全面启动,2025年整体实施。我省将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机制。

20220830150321819-85-64067.jpg_scale.jpg

陈娟处长表示,我省将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出台《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建成“陕西省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规范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亚军做了《新高考应对策略》的主题讲座。马主任结合新课程方案的学习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各位教研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对教研员准确把握新课程新高考的教研工作起到了积极地导向作用。

第二个单元,首先特邀西南大学刘峰教授在线上做了主题为《新老高考的‘大小变化》的线上视频报告,刘教授从“回顾老高考、知悉背景源、认清新高考、迎接新挑战、艺体看过来、给点建议”等六个方面对新老高考的“变化”做了深入浅出地解析,特别是对新高考“怎样考试、怎样算分、怎样录取”做了解读。

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薛翰铭做了《发挥职能,主动作为,保障实施——教研员专业化支持高考综合改革的思路与举措》的主题讲座。他从“先行先试地区”遇到的新问题、着力做好研究指导和服务、省域内外典型教研经验介绍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考改革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省教科院正高级教师焦宇做了主题为《面对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变革》的报告。焦老师从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顶层设计、从高考改革的历程看高考改革、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教学变革等三个方面与各位教研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他对新高考备考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作用、高考命题改革已经稳步推进、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联动,高考倒对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强调。

20220830150345364-51-f2779.jpg_scale.jpg

第三个单元,参训的教研员以地市为单位就前面的报告和即将到来的新课程、新高考进行了研讨与交流。教研员代表就本次培训的学习心得、本地市的具体做法及应对策略在大会上进行展示交流。通过研讨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与会教研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收获丰硕,不仅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高中教学、高考科目、高招录取”全过程有了比较系统的把握。

第四个单元,针对如何破解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王彬武做了剖析,引发大家的思考。

王处长指出,新高考涉及整个学校管理体系,变化很大。从课程来讲,课程规划制度、课程实施制度、课程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包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都需要制度支撑。比如从学生的特长包括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如何规划课程,课程评价怎么评价?学校能否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另外,新高考背景下,试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放性试题、情境化试题增加。涉及到选课走班、利用社会资源等方面,要求学生学习的途径、场所、情境多样化、多元化,那么,社区、企业、工厂、农村等是否能变成有效的课程资源基地呢?这些都需要大家思考,有些地区探索了多校资源整合,比如几个学校联合进行资源共享,联合配齐教师等。

最后,省教科院副院长邵国希对本次培训活动进行了总结:如何应对课程改革的期许,如何满足对新高考的期待,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者、教学研究者、进入新课程的教师和进入新课程新高考的学生及家长必须明确的事情。因此,这次高考改革,必然带来一系列观念与教育实践的新需求,教学研究第一线的各级教研员必须正确面对,积极应对。变革传统意义班级管理模式,革新以考定学的思维惯性,认真落实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展开,教研员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以及考试命题建议、考试评价要求,将之作为课堂教育教学的依据,成为教学研究和评价研究的依据。

邵院长希望各位教研员以本次培训为契机,认真学习,不断提升应对新高考、新课程的能力,能够为新课程、新高考的推进贡献教研力量。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