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专业化艺术人才的重要园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开设特色化艺术专业,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艺术人才,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领域对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日益提升,这就需要高校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有作为。装饰艺术设计作为一个注重理论与实践,同时又涉及诸多领域的艺术门类,其重要性、应用性愈加凸显。本文基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现状,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学生主体;优化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特色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践展示平台的搭建等对策,以期为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提供可行路径。

[关键词]高校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 教学创新


如今,我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大刀阔斧,其目的是为了培育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近些年,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多重背景下,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该专业所培育的人才在室内外设计、装饰绘画、家具设计、公共艺术等领域的渗透性越来越强,这就对相关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国外文化思潮不断涌入,在中外文化、科研教育交流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我国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需要高校加以重视,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强化人才培养、人才流动的自我革命,加快艺术设计领域现代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步伐。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创新的重要性

装饰艺术是在不断满足人们新的审美需求和应用需求的过程中演变而来的,它不仅受到传统文化积淀的影响,还与当代文化思潮、艺术观念、审美情趣等因素密不可分,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演化和创新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一门集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于一体的基础性、综合性艺术门类,并在各个设计专业领域得到了深入、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各高校纷纷推行了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如何进一步创新装饰艺术成为了一线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高校而言,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创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是响应“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举措

在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道路上,不仅要注重人才数量的提升,更要注重人才质量的提升。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我国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方面起步较晚,起初只有少数的艺术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了此专业或相关课程,又因人文教育的缺失,使得所培养的人才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尤其是在一些重大活动、文化展览、艺术大赛中,我国装饰艺术设计人才在创造力和应用性方面所暴露的短板较为突出,所以加快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化人才的培育步伐,培养全能型、复合型艺术人才,是强化产教融合、提高我国文化艺术国际竞争力的必要之举。近些年,我国高校纷纷在“卓越计划”等政策的引导下调整人才培养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从质变到量变,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作为涉及众多重要领域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也应以前瞻性的目光加快人才培养步伐。

2.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必要之举

和其他专业课程有所不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本身具有特殊性,该专业的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拥有较全的公共学科知识,更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掌握装饰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学以致用,以较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进行应用设计。不过由于大部分艺术学生自身文化基础较弱,再加上学生之间对事物的认知力和审美能力也存在差异,这就给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随着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对相关设计人才的考量已不仅仅停留在装饰造型、色彩、构图、形式规律这些基础方面上,还对设计者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使用新技术的能力都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改变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原有模式,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课程模式重构,以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更好地学习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有关知识。

3.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其在迈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适应自身岗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装饰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该专业的课程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深度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如果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无法发挥出作用,那么也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其他课程,进而造成学生综合技能下降,对其今后的择业、立业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必须与经济、文化、科技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注重与实践相融合,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度统一。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增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创新性已成为高校教师的共识。但就现阶段而言,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日常教学中,还是以教师理论讲解为主,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依然较为突出。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讲解基础知识、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设计原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装饰构图、造型组织、表现技法、配色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然而,随着现代设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际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加深,这种较为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滞后性也逐渐暴露出来,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的应用目标不够清晰

高校培养新时代卓越艺术设计人才的成败,关键在于毕业生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多变的经济产业需求,即所谓的“适者生存”,这对于将来可能在诸多领域从业的艺术类学生而言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受教育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缺乏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机会,学生的实践作业往往停留在表象,不能以完整的、立体的设计成品进行展现,这就使得原本很有创意的作品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倘若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能停留在理论学习和简单的应用阶段,其综合实践能力就无法得到充分锻炼和全面提高。另外,因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涉及二维设计、三维设计、多维设计等多个不同专业的学科方向,并非局限于某个单一的设计领域,因此该专业的教学应该涵盖不同专业方向的应用型、前沿型经济产业项目,要将满足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目标定位。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不够合理

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教学方法多以“灌输式”为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而实训环节的选题训练方式又过于陈旧、单一,命题创作模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切断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得一些同学不知“设计”为何物,只会单纯地用手绘图纸进行造型设计,对实际工程所涉及的材料、尺寸、工艺构造等缺乏系统的掌握,而呈现出的设计作品又容易空洞无物、偏离现实。

3.实践课时设置较少,产教融合新范式未能建立

在当前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多布置临摹写生的作业任务,让学生观察植物、动物、人物、风景等素材。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致使学生的设计思维得不到充分拓展,综合素质难以实现快速提高。在课时安排上,以理论讲解和虚拟课题设计居多。但是,对于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其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并不只是电脑机房,更多的是实训室,然而综观目前的国内高校艺术实训室,资源不足仍然是急需改善的问题,使得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明显提升。部分高校“闭门造车”的现状依然较为普遍,教师受困于日常琐碎繁重的教学工作,难以有充足的精力带领学生参加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设计大赛,学生的竞赛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很难被激发。

导致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由来已久的历史原因,也有急速变革的现实原因。如今,艺术领域的交叉性、互动性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所需求的以跨学科、多媒介、重实践为特征的复合型人才之间存在难以兼容的情况,为此,高校教师应守正创新,对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界定和合理拓展,力求突破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创新举措

为满足社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等多个层面的需求,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创新刻不容缓,教师要立足于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通过科学有效的举措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整合,进而达到创新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目的。

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学生主体

教学工作的推进和教学内容的分解,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因此,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基于科学性、合理化的原则,明确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尤其是要实现专业知识学习目标、职业技能学习目标、综合素质学习目标三者的有机结合。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今后的择业及工作需求,明确学生通过这个课程能够掌握什么样的能力、实现什么样的作为。在明确教学目标后,还应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计划进行科学部署,例如对大一、大二阶段的学生该制订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对大三、大四这种面临社会实践和择业阶段的学生又该制订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这都是高校艺术教师应率先考虑的问题。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不仅要站在“为师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更要基于学生的角度去安排教学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构建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毕竟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以人为本”都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石。

2.优化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基于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层面入手。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随机提问、现场讲解的方式,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深层、全面的理解,或者按分组的方式,让学生把提前准备的素材分类贴墙展示,这样更容易引导、启发学生的艺术思维,让学生综合掌握图案类型、图形组织规律、形式美规律、配色原理,以及创意思维、表现技法等方面的内容。在全面讲解之后,教师还应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归纳,且对学生的预习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此外,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教师应积极采用问题式、启发式、实践式等教学形式,通过参观、考察、调研、模拟项目、评估等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是延伸教育内容的必要形式,为此教师要善于借助具体的项目或设计作品展开教学。例如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教师带领学生在实际施工场地进行现场观摩,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教师可与企业专家共同配合演示具体的操作过程,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无缝衔接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所学到的知识,熟知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积极与社会中的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如邀约科研机构或企业中的专家、业务强手前来学校开展实践指导工作,让其和高校艺术教师形成合力,共同为提升艺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出谋划策。

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坚守“教”与“学”的融合是课程教学创新的永恒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不同教学模块之间的组合,如装饰史论教学模块、形态设计教学模块,以及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模块。

3.构建特色的教学方法

装饰艺术设计作为新兴的艺术专业,其本身属于应用型专业,但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所运用的教科书,并未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制,缺乏专业应有的特色,与其他纯理论的教科书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课堂教学中,课程起源、发展历史和所涉及的各种原理占据了教科书中的绝大多数内容,而涉及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内容较少,使得不少学生对课程讲解缺乏兴趣。

对于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其本身具有实践性强、教学方式讲解呈多元化的特点,又因设计本身是有法而无定则的,所有的设计原理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而非从属关系。因此,教师在搭建或设计方案时,不能片面地运用某一设计原理,而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设计原理,使设计方案更科学、合理。同样,在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时,也要注重科学性和前瞻性,不能以主观意识去评价方案的对与错,而要基于不同方案的深度去比较,选择出更契合实际情况、更具有应用价值的方案。当然在遴选装饰艺术设计方案时,还要以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作为前提,不能仅考虑实用性。

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如对刚接触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学生,可重点开展理论知识讲解,但在讲解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完全局限于书本,而要尽可能地讲解一些古今中外的先进设计理念、艺术历史演变等,以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的浓厚兴趣。对高年级学生授课时,则要注重实例的应用,通过布置不同类型与风格的设计任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尝试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实践与反思,从中获得启发,知晓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而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与灌输。

4.注重教学实践展示平台的搭建

在多元开放的新时代,装饰艺术作品的设计与塑造,不仅需要潜心打磨,更需要大胆展示,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审美功能、实用功能,彰显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为此,高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杜绝部分教学和科研中所存在的“闭门造车”现状,积极搭建课程教学实践展示平台,让学生能够展示其设计的个性化作品,有机会参加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设计专业大赛,这也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些年,我国各地区都十分注重设计大赛的举办,如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陕西省室内装饰设计大赛等,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展示教学成果、验证师生实践能力的平台。通过参加相关艺术设计大赛,学生的作品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其在设计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也会得到各方肯定,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师生能借助大赛平台提升格局、开阔视野,找到与其他高校在设计水平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差距,进而取长补短,探索出一条更有益于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除参加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大赛外,高校还应定期组织校内作品展示,如在每年毕业季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集中展示,邀约专业教师、业内专家组成评判小组对作品打分,对优秀作品的创作者进行奖励,以提振学生的信心。

结 语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高等艺术院校承担着培养新型艺术人才、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为此,高校应加强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视度,通过扎实有力、富有新意的措施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构建富有创新性、可持续性的教学新范式。本文基于现代社会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以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为归旨,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学生主体;优化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特色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践展示平台搭建等建议。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实践考核评价方案,通过这些必要的保障措施帮助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时俱进、走出瓶颈,推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朝着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珊.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校企融合探究[J].大观,2020(6):126.

[2]郭晓静.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8):33-35.

[3]王雪艳.创新背景下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9):160-161.

[4]李亚晶.高校现代装饰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209-210.

[5]周琳.高校装饰艺术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J].艺术教育,2013(1):154-155.

[6]黎永泰.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8):73-75.

(王立咸: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