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教”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提升和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我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高质量建设的重点内容。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对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教学效果则直接关乎着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因此,本文针对实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三教”改革措施在高职建筑结构课程中的实施路径:一是高水平专业素质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二是教材编写应融入爱国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等内容;三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三教”改革 职业教育 教师 教材 教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0年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GKCSZ2020-524);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院内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K20-17);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院内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G20-12)。

中图分类号:G712


引 言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旨在确保我国职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教”改革是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统称,事关职业教育“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建筑结构课程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监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学效果直接关乎着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因此,必须紧跟国家对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要求,深入推进建筑结构课程的“三教”改革。

教师是落实“三教”改革的前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育人的根本,是“三教”改革的关键。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生师比超过20∶1的院校将近850所,教师来源主要是“从校到校”的模式,缺乏参与企业工程实践的经验。因此,高水平专业素质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是“三教”改革的关键。高职院校教师、教材、教法在教学活动中存在如图1所示的内在关系。

图1 高职院校教师、教材、教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内在关系

1.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促进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应制订“四有”好老师标准,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中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引导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鼓励教师进企业、科研院所等,使其掌握前沿科技、一线生产技术、职业操作规范等,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2.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准入机制

高职专业课教师应从不少于3年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中招聘,热门专业、紧缺人才可降低学历要求,从企业引进已经取得了执业资格证书的高级工程师及管理人员,让他们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学技术方法,成为学校兼职教师。

3.为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赋能

完善学校教师下企业参与技能培训、实践训练的相关制度。在企业建立教师发展培训基地,实现专业教师紧密联系企业,紧跟学科发展技术前沿;在学校里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4.制订科学的教师评价与绩效考核制度

以教师业绩贡献、能力水平为导向,强化目标管理,采用校内评价、企业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考核教师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实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促进教师个人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总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应主动搭建教师教学发展平台,定期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工作,积极推进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建立一支专业水平精湛的教学创新团队。

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载体

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行为养成的重要载体。教材编写要体现学情的差异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内容要简单实用,贴近生活,同时还应包含爱国精神和民族文化传承等内容。

1.制订建筑结构高职教材标准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编制反映企业生产实际,且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的兼顾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教学内容。建立教材内容与生产技术发展的精准对接、实时修订的制度要求,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教材,以及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动态化、立体化、数字化的教材。

2.开发教材信息化资源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将项目化教学案例、数字化微课等打造成一批可移动的多媒体资源,以支撑课内教学的延伸,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可能。因此,编写教材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自主学习的思路进行教材资源的补充开发。如梁的正截面试验分析一节,就可以将企业对不同配筋情况的梁进行试验的破坏全过程通过二维码链接的形式进行补充拓展,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突出特色融入课程思政

建筑结构课程由于理论性强、计算量大,主要是计算分析承受自然界或人为施加的各种荷载或作用的结构物内力、变形等荷载效应问题,学生学习时会感觉很枯燥,且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计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以资源链接的形式进行延伸和扩充教学,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国内外优秀建筑、桥梁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伸等内容。

4.教材紧密对接1+X证书制度改革

建筑结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墙等构件的结构设计、计算与识图能力,在教材编写时应紧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采取“书证融通”的教学模式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考取对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从而提升专业课教材的实用性。针对土建施工(结构)类专业的学生,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中级)和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要求(高级)对本课程的教学都有具体的标准,其中中级的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中级)

教法是职业院校教育活动的核心

调查发现,讲台上是备课充分滔滔不绝讲课的教师,台下是用手机刷剧、打游戏、聊微信、看新闻、交头接耳的学生。课堂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教师不分析学情,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手段。二是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很好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法是“三教”改革的核心,因而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培养对象的差异,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1.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课堂互动

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效果的提升等都是极为重要的。今年上海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支持、援助涌向上海,形成了共同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这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国速度,体会到了什么是中国力量,教师可以针对其中的方舱医院建设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课堂

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将课堂教学拓展到施工实训基地、生产建设一线,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3.运用智慧学习环境推动教法改革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提出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个人教书育人的职业素养,强化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信息化能力,以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模式,利用人工智能、AR、VR等手段,开展好慕课、微课、移动端学习等教学活动,进而构建新型智慧学习平台。

结 语

高职建筑结构课程的“三教”改革,对于新时代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着力加强高素质“双师、多能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设具有职业特色、分层分类教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形态教材。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上,主要看其课堂是否有用、有趣、有效,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等。通过对“三教”改革措施在高职建筑结构课程中的研究与探索,以期能对高职建筑结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周建松,陈正江.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9):86-91.

[3]王勤香,万柳明.基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教改革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6):111-114.

[4]王成荣,龙洋.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26-29.

[5]梁克东,王亚南.基于“三教改革”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创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28-34+41.

[6]秦华伟,陈光.“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三教”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35-38

(淡凯、万亮婷、宁翠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