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动展示陕西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全景式呈现陕西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和举措,陕西教育报刊社“构建高质量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宣传活动近期正式启动。2022年5月23日-27日,“构建高质量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汉中采访组赴汉中市及汉台区、西乡县、宁强县等地深入采访。

在汉中市教育局,围绕该市近年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情况,汉中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徒勇接受了采访组的访谈。据介绍,近年来,汉中以“学研在汉中”为抓手,成立“上好学”专班每周调度推进,实行“百人抓百校”紧盯不放,从根本上化解了“上学难”“入园难”问题。并大力实施“天汉名师”塑造工程,先后组织5万余名教师参加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高端定制培训,梯次培育了“三级三类”骨干教师3789名。同时通过“集团化办学”双减“135模式”等一系列措施,解决学生就地就近“上好学”问题。

5月23日下午,采访组来到了西乡县。西乡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邦安对西乡县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思路和成就接受了专题采访。记者了解到,西乡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紧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创建中心任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聚焦三个“一样”(实力一样强、资源一样优、学校一样好)目标,围绕四个“均衡”(资源配置、师资配备、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持续发力,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西乡县教体局有关同志的陪同下,采访组随后参观了即将于8月底建成启用的河滨小学,先进的硬件设施将为高品位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月24日上午,采访组走进了西乡县幼儿园,园内一步一景,处处有“美”,给采访组留下深刻印象。随后,采访组奔赴西乡高川中心学校,在那里感受学校所倡行的孝道文化的精神和魅力。最后,采访组来到西乡县私渡镇九年制学校。近年来,私渡镇九年制学校就将当地红色文化充分融入学校德育活动中,红二十九军革命故事整理成册,制作校园红色文化宣传专栏,带领师生到红色文化基地参观学习,让红色文化滋养学生成长。

5月25日上午,采访组来到了宁强县。宁强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付祥武针对集团化办学的核心理念接受了专题采访。 “宁强县在推动教育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六联同步’(管理联通、队伍联建、教研联合、文化联创、质量联评、帮扶联动)目前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付祥武说。宁强县以一个区域内的一所名校或一所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为龙头组建教育集团,依托名校管理经验,订立共同的教育发展目标,让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共享,让名校带动成员学校快速发展,有效促进宁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当天下午,在宁强县教体局相关同志带领下,采访组先后参观了四所学校。首先是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国风古韵的气质扑面而来,作为县域初中语文学科的“领头羊”,不遗余力地将学科优势注入到联盟学校。南街小学以优质的师资力量、管理经验等优势,并率先在全市组建了第一个教育集团,令记者印象深刻。最后,采访组驱车前往60多公里外的宁强县第二初级中学与燕子砭初级中学,进入校园就被独具一格的特色校园文化所感染(宁强二中的“明润”文化、燕子砭镇初级中学的“红色文化”),极大发挥了成员学校与组长学校之间的帮扶与带动,实现优质资源的辐射、渗透、共享、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

5月26日,采访组来到了汉中市汉台区。记者针对双减“135模式”专题采访了汉台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向欣。“双减”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向欣说,汉台区以“五育”并举为核心,深入实施一条主线、六化推进、五导并进的双减“135模式”,以“好老师、好课堂、好作业”的“三好”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三个课堂”、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提质增效,持续推动汉台教育向特色高位优质精品方向发展。

在汉台区教体局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思源实验学校,学生们正拿着诵读夹,铿锵有力的诵读手中的稿件,该校“声动思源”口才社团的孩子们正在排练“六一”演出节目,多元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活动非常精彩。随后,采访组参观了汉中市东塔小学,该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延伸性作业,让学生有体验,能感知,会领悟作业内容。最后,在汉中实验小学了解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少年的评价模式”,“七彩少年”同时对应着“五育并举。”

汉台区在教师评价中从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全面转变教师观念、重视评价课堂、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着手,在注重教学成绩的同时,重视评价教师工作的全流程,贯穿于日常的管理细节的方方面面。

此次采访,记者看到汉中市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让“双减”好事办好,好事落实,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