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紧扣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通过对部分西部高校二级学院学业指导现状进行梳理,创新性地解决了搭建学业指导实践平台、课程设计开发、组建多元化指导团队、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四个关键问题,构建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二级院系“四维一体”大学生学业指导模式,有效整合全员育人合力,形成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关键词]三全育人 二级院系 四维一体 协同育人

课题:2018年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式微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21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空间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路径》(编号:2021HZ0689),2020年度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一个中心,三个顶点,四个循环’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127072003),2021年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第二课堂的实践路径》。


引 言

学业指导是指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在学习方面对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服务范围涉及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所有方面,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内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学业指导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二级院系是学业指导工作实施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把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把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构建“四维一体”学业指导模式,搭建“立足学业、服务学业、成就学业、贯通学业”的学业支持思政闭环“同心圆”,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目标指向,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当时称硅酸盐工程系,1993年更名为材料工程系,2001年定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师资力量最雄厚、育人成果最丰硕、科研创新最活跃的学院之一。在狠抓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从2013年起学院启动学风建设,逐年修订和完善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相继实施了教师接待日、学术班主任、学业导师、创新创业冬令营等制度,不断丰富学业指导的内容和载体。但是,随着学院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学业指导的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近三年来,学院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和学科特色不断探索新的学风建设模式,着力打通辅导员队伍、专业教师、学生朋辈、社会人士及校友四者之间的障碍,有效衔接学业指导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持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积极推进创新创业训练,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促进了高素质、学习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高校学业指导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学业指导水平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学业指导的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对国外学业指导理论和体系的研究,为数不多的研究则把目光聚焦在国内的“985”高校。大连理工大学的尚航通过实证研究,对全国56所高校的学业指导现状得出如下结论:“当前我国高校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是碎片化、片段化的,没有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组织化的建设,我国大学生学业指导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因此,本项目组通过对8所西部高校二级学院学业指导工作的深入访谈和调研,发现高校学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学业自我满意度偏低,学业指导师资团队亟待加强

调研中发现,学生对学业生涯状态的自我满意度水平偏低,有超过35%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活,能够合理安排专业学习和各项活动的时间、有计划地推进学业目标的学生比例不足一半。调研中还发现,学生普遍希望获得来自辅导员、专业教师、优秀朋辈、学业发展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等群体的个性化咨询服务,但各个地方高校由于经费和人员的紧缺,专业教师在个性化学业指导的投入精力明显不足,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业指导团队资源稀缺,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学业指导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制度保障

地方高校的学业指导一般由教务部门统筹校级资源指导二级学院开展工作,但大多只针对专业教师进行考核;学业指导是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众多职业任务之一,各个高校的考核要求较为空泛和灵活,考核标准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辅导员的学业指导水平有限,不能充分激发学生成长成才、树立远大理想的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打了一定折扣;二级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由于师资较为分散、效果较难量化等原因,在学业指导建设上尚未形成完善的顶层设计,制度不够健全,工作随意性较大。

3.学业指导重形式轻内涵,实效性不强

调研的高校中,部分虽开展了学风建设活动,但工作重心一般都放在优秀的学生群体和特别需要关注的学困生、心理障碍群体等,这两部分群体只占学生总数的20%-30%。学业指导更多集中在到课率、四六级通过率、考研率等量化性指标上,缺乏“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以及“精准化”、“差异化”的全方位培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认知,无法将所期望的学业理想内化为学生自主自觉的行为,因而学生对学业指导的满意度普遍较低。

4.学业指导三全育人格局尚未形成

高校二级学院学业指导中,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学生朋辈和社会力量等尚未形成互通互利、良性互动的全员育人合力,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尚未形成从学生入校到毕业整个环节的指导体系,更多地在新生入学、考研动员、就业指导、毕业离校等环节片段式地开展工作,全程指导体系不完备;学业指导的方式缺乏针对性,不够贴近学生群体,没有较好地协同科研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等环节,尚未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学业指导育人的格局。

二级学院“四维一体”学业指导模式的实践路径

该模式涉及四个问题,一是构建多元化学业指导团队,充分挖掘和发挥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学生朋辈等人员之间的特色和优势,做到资源互补、同向同行;二是根据专业特色和师资特点,创建多层次富有特色的学习指导项目和实践平台,将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每个具体项目中,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三是整合资源、发挥所长,开发和设计融入爱国教育、科技报国、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学业指导课程;四是完善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制度建设,为学业指导保驾护航,确保学业指导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多元化学业指导队伍建设是“四维一体”之基础,学业指导实践平台建设是“四维一体”之重点,针对性学业指导内容建设是“四维一体”之主线,评价反馈制度建设是“四维一体”之保障。这四个维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实践路径如下图所示:

1.搭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学业指导实践平台

陕科大材料学院“材子”学业辅导站紧扣自身独特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特色,聚焦学业适应、专业兴趣、朋辈互助、科学训练、生涯发展、竞赛训练等方面,开展点、线、面不同层次的指导,形成“金字塔”式全程化学业指导实践平台。将学业指导实践项目分为基础平台、特色平台、拔尖平台三个层次,分别针对全体学生、有一定学习专长的学生、优秀拔尖学生三个层面,做到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使专业学习和学业生涯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学业。

实践过程中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调研学生需求,不断完善学业指导平台建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业水平、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学业指导实践项目,进行以自我探究、自主学习、主动设计、相互交流为主的学业指导训练,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业成绩和能力素质,同时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等,进而获得专业学习和学业生涯的双线提升。

“金字塔”式全程化学业指导实践平台建设模式如下:

2.组建多元化的学业指导团队

学院结合材料专业特色和校友力量搭建了高低搭配、专兼结合的多元化学业指导队伍。以辅导员为主体,聚焦日常学业指导和谈心谈话;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建立专业教师参与学业辅导“公共事务积分”的激励制度;以社会人士和校友为主体,聚焦生涯与就业教育;以学生朋辈推动“材子讲师团”、“振学计划”,开展自下而上、贴近学生的学业辅导教育,在学工队伍的牵引下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提升学业指导的实效性。

学院深入调研影响和阻碍教师在学业指导方面开展工作的深层次原因,拓宽思路,提出一系列激励措施,如在职称评审中明确规定将指导学生学业、参与学业指导实践项目列入教师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在学院年终绩效调控时,对学业指导积极性高、工作量大、指导成效突出、学生反映热烈的教师进行奖励,根据学业指导综合评价划定奖励的范围和力度;在日常考核中,将学业指导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支部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密结合,通过党建和思政工作共同推进学业指导的深入开展,做到内外结合、多管齐下。同时制订负面清单,将学业指导与教师师德师风结合起来,对学生普遍反映较差的教师纳入师德年度考核。

3.开发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课程

在多年的实践中,学院按照“课程思政”精神的指引,提炼专业教育中的爱国教育、科技报国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尤其注重将党史中的革命情怀、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到学业指导中。如针对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打造3D党史情景课“湖畔讲堂”,针对高数课研发《这样学数学》兴趣小课堂,针对学业困难学生研发《走出学业困境》心理微课堂,针对专业兴趣低的学生研发《小V:说“材”有道》等专业启蒙课,针对前沿科技研发《“材子”千里眼》课间三分钟思政小课堂等,基于网络空间面向不同层面和个体进行精准指导。

“材子”学业辅导站的课程开发在学院院长的牵头下,由教学副院长、专业教师、辅导员集体备课。2018年共同开发了“专业导学课”,该课程融合专业教育、生涯规划、心理辅导、理想信念教育为一体,打通了全员育人的通道,对大学新生确立目标、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2017年以来,学院组织优秀辅导员、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成立了“材子讲师团”,针对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进度,在开课前、开课中、考试复习阶段、补考前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目辅导和学习方法讲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指导,对提高第一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潜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到了重要作用。

4.完善大学生学业指导制度

学院按照材料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学业指导的目标和指标点,建立学业指导评价体系。学院将学生参与学业辅导的情况纳入《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定《教授接待日实施办法》《学术班主任考核评价办法》《本科生进入实验室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冬令营实施方案》等22个学业指导制度,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成果形成针对性的、多层次、多元化、分阶段的考核评价模式,同时定期开展学情分析、学业满意度调研、就业意向调查、学术班主任满意度调查等,确保学业指导体系不断优化。

“四维一体”学业指导模式的育人成效

1.学业指导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有效提升

近三年,“材子”学业辅导站在学风建设规律总结的基础上申请科研立项11项,发表论文7篇,完成“振学计划”学业相关调查十余项,自主研发的学业指导课程获得省级以上相关荣誉奖励6项,学院在教学管理、学风建设等方面获得陕西省教育厅以及学校各类评优评先的肯定,相关研究总结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升提供了有效反馈。如辅导站瞄准部分学生专业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偏低等问题,创造性地开发了全国易班网络优课课程——《小V:说“材”有道》。该课程由具有材料学科背景的辅导员担任主讲,部分系主任担任教案设计,分为“清白坦荡的玻璃”“诚实守信的纸”“不屈不挠的钢”“凤凰涅槃的陶瓷”“小材大用的纳米材料”“才智双全的碳材料”等六个章节,课程内容生动、载体新颖、形式灵活,深入浅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材料学基础知识,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该课程已进入“全国易班优课共建优质课程资源库”,入选“国家职业教育建材教学资源库”,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业指导课程。

2.学生学业及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学院学风建设满意度明显提高,从2013年的68%上升至2020年的92%,本科生升学率连续五年保持高位增长,每年位列全校首位,2021届升学率达到43%。本科低年级学生进实验室人数从2016年的36%上升至2021年的65%,助推学院在科技竞赛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近三年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百余项。2020年秋季学院对526个本科高年级学生普查显示,92%的学生对取得成绩进步充满信心,94%的学生反馈学习问题有渠道解决,99%的学生认为自己入学后在知识面和视野方面有所提高。近三年学院投入运行经费近百万,专业教师与学工队伍全员参与,平均每年受益学生超过1000人次。

3.立足学院辐射校内外,社会影响持续攀升

学院依托“材子”学业辅导站营造了“互帮互助、人人自主”的良好学习生态环境,形成了“湖畔讲堂”“材子讲师团”等系列品牌活动,获得中青网、《陕西日报》等广泛关注。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风建设举措在“全国知名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及三十多个兄弟院系进行交流,提升了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4.紧扣“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实效不断提高

学院在实践过程中广泛收集了资料,挖掘出符合基层学院广泛适用的典型案例,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展学业指导,打通了学业指导相关机构和人员之间的壁垒,从师资、载体、内容、效果四个维度形成了可借鉴、可参考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有效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机制,成为二级学院聚焦立德树人目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力抓手。

总 结

“四维一体”学业指导模式深入挖掘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潜能,充分发挥平台育人、载体育人的功能,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目标,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精心打造的学业指导活动和实践,培养主体思维、主动意识,提升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进而为辅导员队伍提高学风建设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辟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尚航,张德祥.我国大学生学业指导状况研究——基于全国56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9(9):74-79.

[2]樊玉华,陈涛,靳凯,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风建设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25-26.

[3]蔡翮飞,余秀兰.我国高校学业指导:现实与愿望——基于中国10所大学的分析[J].高教探索,2019(6):30-37.

[4]陈思.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12(1):28-31,38.

[5]鲁宏浩.“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学风建设思考及路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8):63-64.

[6]李向楠.三全育人视角下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考——遵循教育成长规律, 抓住育人关键环节[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7):166-167.

(田少宁、亓璐、朱建锋、伍媛婷:陕西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