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过重的作业负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尤其是语文作业,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就会布置大量抄写、默写的作业,且大多时候是全班“一刀切”,人人都做同样的作业。考试要听写字词,作业就是反复抄写,每个生字词抄10遍、20遍;考试要默写诗词名言,光会背诵可不行,作业就是整首整段抄写5遍、10遍;考试要写作文,怎么才能得高分?作业就是抄写范文,每篇3遍、5遍……这样的作业明显低效多耗,最苦最累的就是学生,逼得学生也是奇招百出:一只手握住好几支笔同时写、竖着一个字写够数再写下一个字……学生本可以有更多的创新思考时间,可以有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却都耗在了应付过多的低效作业上。

这种低效作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学生手指因握笔磨出了茧子;班里出现了“作业困难户”,养成了“应付”的坏习惯,甚至以各种理由不完成作业;有些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都受到了威胁,学习不再是快乐的,甚至严重地引发了师生矛盾、亲子矛盾、家校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唯分数论,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布置的作业重复、机械,缺乏创造性、探究性,成了学生的负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逐渐具备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文化、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等。学生的这些素养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听、说、读、写、诵样样都是学生必须训练、巩固和强化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优化作业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丰富课余生活。

那么,什么样的作业既符合“双减”要求,又让学生愿做、乐做呢?笔者整理了一些自己设计作业的做法,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一、自主选择式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每次教完古诗后,笔者都会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学生很快就会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作业。例如,抄写这首古诗,并背诵默写;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把其中蕴含的道理写下来;根据这首古诗的内容画一画;收集、学习这位诗人的其他诗作;整理与这两首古诗所说明的道理有关的例子等。此时,笔者顺势布置了作业:请按照1+X的方法,在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基础上,再选择其他同学设计的作业,完成数量自由选择。

在教完《海上日出》后,笔者设计了以下作业:1.抄写词语。2.摘录课文中的优美语句。3.文中写海上日出的句子很优美,你能模仿着写几句吗?4.拿起笔写写你欣赏到的美景。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二至三项来完成,这种类似“超市”的作业可以是个人作业,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性作业;可以是单科作业,也可以是跨学科综合作业;可以由教师布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还能够体现“分层作业”的理念。

二、动手实践式

笔者在教“习作——写观察日记”时,指导学生结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8页“资料袋”的提示,以手抄报的形式完成观察记录,学生很感兴趣,他们用表格、图片、绘画等方式,将自己水培的大蒜、绿豆、黄豆等成长过程展示了出来,手抄报交到笔者手中时,笔者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同样的题目、同样的要求,学生有的拍照片、有的列表格、有的画画,各种各样的记录方式加上学生的理解,或可爱,或调皮,使得手抄报中的字、画、图都“活”了起来,笔者仿佛从中看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积极、主动、快乐的样子。

例如,在教完《暮江吟》后,笔者指导学生尝试为古诗配图,让学生拿起画笔用配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学生配图时会一次又一次地读诗,一次又一次地想象,这都是巩固知识的好方法。配图完成时,诗记住了,诗意也理解了。这比强行灌输、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很多,学生特别喜欢这种作业形式。

又如,在教完《牛郎织女》后,笔者指导学生尝试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示课文内容,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为了确定配色、场景、人物,他们反复精读课文,在一次又一次地朗读中、一次又一次地概括中,不仅快乐地完成了这项作业,还巩固了所学知识,学习了复述、概括、缩句等方法,提高了语文应用能力。

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实际,以思维导图、朗诵作业、手工作业、表演作业、调查报告、导游词、赛诗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三、改变载体式

大部分学生比较害怕写作文。笔者发现每次将作文本发给学生时,部分学生看也不看直接就翻到下一页开始了写作,这样不看评语、批注,作文能力提高不大,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就失去了兴趣,甚至觉得习作成了他们的负担。

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将作文本换成了活页,这样既便于教师批阅,又便于学生交流、赏读。学生反复练习、反复修改后、用一张张彩纸打印成稿,装订成册,作文“活”了,成了学生自己的作文书。有你、有我、还有他,每个学生都成了作者,成了书的主人,学生的习作兴趣怎能不浓?有段时间,笔者发现学生偷偷自制“小人书”,只是为了玩,没有实用价值。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应用这种方式,笔者布置了“我的一天”小人书制作任务。学生饶有兴趣,下课都高兴地在一块儿商讨,那几个平时拖拖拉拉的学生不用催就交上了“作品”。

由此可见,教师要不断完善与创新教学模式,设计更多不同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从中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四、过关考级式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不能一刀切,对全班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而是要清楚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程度,分层次、分类别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一些过关、考级式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完成学习任务的愿望,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都可以达到目标,获得成就感。

笔者将四年级上册的古诗背诵和默写设置成了过关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首古诗熟读、背诵。能够完整背诵的学生,笔者会给他们发放“过关卡”。拿到“过关卡”的学生自行练习默写,按自己的进度凭“过关卡”到笔者处默写,全部正确的就会得到“级别卡”,且“级别卡”是由低到高设置的。例如,能够正确背诵或默写一首诗的学生可以得到“一级”卡,能够正确背诵或默写两首的可以得到“二级”卡,以此类推,“级别卡”的级别会越来越高。笔者还尝试在“级别”高的学生中选择“小考官”,让学生监督学生,学生考查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此外,笔者引导学生背诵或默写古诗时,会将任务分散开来,也不指定背、默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这种方式既能减轻学生的背、默、写负担,又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整个班级呈现了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虽然我们在作业设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非常乐于接受,但这些还只是浅层次的作业设计,要想设计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作业我们还得继续努力。

总之,作业是学生整个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学生是作业的主体,作业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教师要以陈先云先生提出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即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为导向,严格遵照“双减”政策关于“作业管理”的要求,要积极创新作业设计方式,为学生布置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养成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变革作业形态、丰富作业内涵是需要学校全员参与、协作完成的一项任务。首先,学校管理者在管控检查上要给力,要态度坚定、方向明确,要有硬制度、细措施,为教师开展“作业革命”提供坚实的后盾。其次,教师要从自身业务能力入手,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借力作业革命,把作业看作一种“课程”来对待、来研究,用课程观统率作业观,用课程思维对作业进行系统的规范;教师还要以作业为杠杆,改变自身教学方式,革除低效高耗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促进语文教学 “减负、增效、提质”。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回归本真,学校才能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