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导致行业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本文分析了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具体特点,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课程模块化、分段培养、改革创新跨境电商实践课程教学及考核方案等建议,以期对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关键字]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 改革创新


引 言

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单位: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长27.4%。2020年受疫情影响,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增速显著,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验放的进出口清单达24.5亿票,同比增加63.3%。中国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对各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素养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重要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趋势,更好地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跨境电商人才,就必须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同时,这也是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指导方向之一。

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特征分析

跨境电商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国内电子商务持续、深入发展而诞生的新事物。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业务,跨境电子商务在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等“四流”的实现、通关流程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相应的,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也有明显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1.较强的外语能力

通过对陕西省2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调查分析发现,跨境电商从业者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占比为26.23%,外语专业的人占比为15.15%。多数跨境电商企业对外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员工不断提高自身外语素质。如外语口语交流及展示能力、外语沟通与谈判能力、产品专业术语运用能力及文案写作能力等。传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具有批量大、周期长、稳定性强等特点,但跨境电商主要面向境外的个体消费者进行营销,跨境电商业务具有小批量、多频次、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跨境电商从业者要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不仅会英语,还应当根据业务需要了解2—3门小语种的商务用语,另外,还要熟悉各种翻译软件的用法,这些都是跨境电商人才必备的技能。

2.熟练的计算机及网络操作能力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80%以上的企业都认为计算机实操能力比较重要。对跨境电商从业者而言,无论是市场调查、跨境营销、客户沟通,还是商品管理、物流跟踪、支付结算都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操作的能力。跨境电商从业者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还需要掌握一些软件技术,如PS、Web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等,以便在产品美化、店铺装修中设计出更好的效果图。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数字贸易,这一特性决定了跨境电子商务从业者需具有较强的数据报表分析能力和大数据综合应用能力。这些都是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必备的技能,是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的基础要求。

3.综合运营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要求其从业者必须具有线上跨境营销、数字化选品及运营推广、合理定价、跨境支付与结算、通关与检验等综合运营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这些知识的储备与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多的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及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做支撑,同时,还需配套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践、实训课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囊括了跨境业务的所有活动,是对多种跨境电子商务能力的综合实践。高校应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与能力普遍培养的基础上,与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对接,再重点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特长。

4.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跨境电商行业的深入应用,跨境电商从业者还需要掌握Python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等智能电商分析技术。智能电商就是大数据与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三者的有机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把握店铺数据、分析竞争对手、洞悉全球市场动向,实现多维度数据的整合分析。数字化选品、热搜词的挖掘、高质量标题的撰写等都离不开数据分析软件,数据分析是更高级的信息技术。

5.广泛的跨境文化综合素养

优秀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职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跨境电子商务要向众多境外客户进行营销与推广、问询与议价、支付与结算等业务。和境外客户进行顺畅的沟通与交流成为从业者的必备能力,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除了要通晓境外语言、了解海外市场特点,掌握境外税收、支付、通关、检验检疫的相关政策外,还要了解异域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从文化需求角度分析不同客户群体的特点,引导客户下单,实现精准营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改革策略

1.课程设置模块化

跨境电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带来一定困难。若所需课程均开,培养目标则不明显,还会突破学校学分要求的相关限制;而砍掉有些课程,则会使学生缺失某些知识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把国际经济与贸易原有的专业课程分为三类: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先在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中设置一个模块,比如高数、英语、体育等都属于公共基础课模块,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实务、报关报检等课程都属于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则按照不同的就业方向凝练,比如跨境电商方向,就设置跨境电商实务、跨境电商实战、商务英语实务,以及相关的运营实验、综合实训课程。

在低年级(一般指大学1—2年级),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旨在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跨境电商思维、文化素养,储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高年级按就业方向进行定向培养,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就业方面的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在高年级,学校可有目标地定向培养学生,这样就可以突出企业的需求,按需培养,甚至是订单式培养。

2.加强外语教学,增设外语小语种及跨境文化的选修课

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但对比各大高校的商科人才培养方案就会发现,所有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外语类课程的开设数目及要求都是一样的,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几乎没有任何特别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具有较高的商务外语运用能力,尤其是小语种外语的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学校应结合跨境运营的实际需求,适当增设商务外语应用类课程,或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有目的地选择小语种、跨境文化分析等课程。

3.提高实验实训课程的比重,强化跨境电商实操能力培养

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实践运用能力及国际化思维和理念。实践教学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水平的重要阵地,学校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素质提升为核心,按照行业调研→岗位研究→能力导向分析→实践课程的步骤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课内实践结束后开展课程集中实战,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运营能力。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跨境电子商务典型案例的分享、讨论与实践模拟。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践。另外,学校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既能促进兄弟院校之间的师生交流合作,又能将课赛结合,以赛促教。

4.改革课程考核方案,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跨境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本理论的讲解和传授,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实践教学的过程规范和教学效果衡量又是一个新问题。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如实反映教学过程,可采用3∶4∶3的多元化考核方案,即30%的课堂表现(包括理论课及实践课、小组作业的完成情况等)、40%的跨境运营模块实操考核,这两部分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完成的打分项目,可以统称为过程性考核。最后的30%为综合营运实训,主要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这一部分为终结性考核,在课程结束时进行。

5.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人才培养中,学校可借助社会资源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或聘请行业专家及相关企业领导来校指导教学或开展讲座,通过导师的经验分享,能从思想品德、知识学习和实习实践等方面启发、指导学生。学校还要积极地走出去,与当地跨境电商公司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跨境电商综合运营能力。很多优秀的学生可在实习后留在单位,此举能促进学生就业,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率。

6.多方协作,组建跨境电商方向教师梯队

跨境电商是一个新兴行业,熟悉跨境业务流程并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行家一般都在跨境企业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大多在自己的学业生涯中没有接触过,或者仅较少地接触过跨境电商相关知识,因此,要想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能力,创新教师的提升及引进渠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联合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师资,共建新团队,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定位,组建结构合理、涵盖跨境电子商务主干课程群的教师团队。同时,学校要将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进企业导师进实践课堂,以夯实实践教学基础,保持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在教学中,学校要继续深化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参与真实的跨境运营全过程,提升自身的跨境电商综合运营技能。对于一些前沿的应用课程,学校可通过线上、线下专题培训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放宽兼职教师的引进政策,培养急需的教师人才。学校要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联盟高校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师资源共享,增加兼职教师的数量,以弥补自身师资的不足。

另外,学校还可以出资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设店铺,由本校骨干教师带领学生实际运营,这样能使学生更直接、全面地了解跨境业务的整个流程,使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快速、全面的提升。所有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身上,所以,组建高水平的跨境电商师资团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结 语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基调下,我国的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这也助推了全球消费者线上购物习惯的养成,提升了线上购物的渗透率。未来5—10年内,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高校主要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专业,必须与时俱进,根据行业最新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大量对口的应用型人才,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益民.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J].对外经贸,2021(2):155-159.

[2]于姝,马亮亮.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人才资源开发,2020(12):10-11.

[3]赵晓俊.“一带一路”框架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6):12-14.

[4]蒋建华.校企合作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时间探讨[J].电子商务,2021(2):26-28.

[5]张纪凤,牟亚静.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20(12):153-155.

(王珊君: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对外经贸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