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强化对学生知识层面的培养,还应依托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强化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本文在简要阐述新时期体育教育模式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创新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教学活动开展实际,提出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构建要点,以期能在有效改善现有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专业学生。

[关键词]创新型 体育专业教学 教育模式


引 言

教育模式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针对专业教学目标、特征和要求所形成的,涵盖教学方法应用、教学主体、教学环境及评价体系等在内的综合体系,是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对高校体育专业教育而言,其在教育模式的更新和应用中还存在多方面不足,这使得体育教学成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目标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新时期背景之下,必须要从整体情况的变革入手,深刻认识到体育教育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从而构建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以满足体育教学体系改革的要求。

新时期体育教育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需求

新时期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发展路径变得更为宽广,但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的完善。要求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还要强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等。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主要侧重于学生知识能力和专项训练方面的培养,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重视程度明显不高,导致学生整体素养不均衡,这不仅对学生就业创业造成直接性影响,同时还会对学生个人长期发展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新时期高校体育必须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基本指导,创新体育教育模式,实现体育的整体变革。

2.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领者,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媒体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学生接触的外部信息内容变得更加繁杂,而这对学生的成长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体系中,如果无法纳入对应的思政教育内容,仍然还是以单一的知识教育为主,很可能会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与社会主流相脱节,进而对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由于体育专业教学活动开展的特殊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从教学模式变革层面入手,不断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探索更好的体育教学模式。

3.新型教育理念及硬件条件的改变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无论在体育知识学习方面还是专项训练方面,都是处于被动地位,学习主动性方面有着明显欠缺,造成学生学习成效较为低下。新型教育理念的推动和实施,要求教师将学生放在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平台逐步完善的当下,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新型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打造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将新型教育理念与平台支撑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使其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体育教育模式创新面临的问题

1.教学模式革新不足

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的构建需要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深层次革新。但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革新明显不足。首先是对知识学习和专项训练衔接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内容,不愿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化改革。其次是部分教师虽然愿意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是由于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学院整体支持力度的不足、教学环境的复杂等影响,导致教学模式改革停留在浅层次上。最后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教师对教学模式改革有抵触情绪,尤其是在教学成绩和个人绩效挂钩的情形下,他们不愿意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这就使教学模式改革成为了空谈。

2.教学方法应用固化

教学方法的固化是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最为明显的问题,专业体育学习本身需要理论知识与各种实训项目相结合。但是从整体而言,我国体育专业理论研究相对还比较滞后,在训练的科学性上还需要全方位提升。在这种情形下,体育教师不得不通过增加训练量来弥补理论体系方面的一些不足,这就造成体育专业教学模式应用的固化,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的引导也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3.教学主体转换不足

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是当前各门学科教育模式改革的重点所在,对体育专业教学来说也是一样。高校体育教师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尝试,比如将学习活动开展的主动权给学生,但是由于缺乏应的配套制度和教学管理措施,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而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训练效果。当出现问题而教师又无法采用正确的方法及措施解决时,就只能回归到传统教育模式之中了。

4.教学硬件方面的建设不足

体育教育模式的变革需要从场地、教学硬件等方面同时进行,需要完善的教学环境作为支撑,这样才能够确保新型模式的应用能落实到位。但是当前多数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由于存在教学场地有限、信息化硬件缺失、专项训练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建设滞后等问题,即使教师层面能够制订出完善的教学计划,也无法做到有效落实。这样下去,不仅对正常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还会使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进而对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构建造成影响。

5.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的共识。但是就实际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而言,其依然是以现有评价体系为指引的。教育模式创新的实效与评价体系的导向有着直接性的关系。当前多数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体系采用的都是以理论成绩和专项体育项目测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测评结果也是以最终测试为准。这种评价体系不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层面的考核,造成考核结果无法有效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还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创业要求产生偏差,没有达到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

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的构建

1.完善新型教学模式

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的构建首先是以教学模式变革作为基础的,也就是从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应用、教学环境支撑和教学评价体系变革等方面入手,实现教学活动整体的创新。对高校体育教师来说,在认识到创新型教育模式构建重要性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从整体上把握新型教学模式的框架,加强系统性设计,确保各个环节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还要深入调查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最新的教育理论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确保教学模式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2.多元化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模式构建的核心,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都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创新型教育模式需要以现代网络教学技术为支撑,多元化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组织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情景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等模式。针对体育专业教学训练内容多、训练过程占比较高等实际,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等模式,丰富训练教学的内容,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理论教学与学生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训练活动之中。

3.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各项教学设计也应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一是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训练计划,并以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为根本,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二是要强化集体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通过集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三是要根据新型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有效的训练方法,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整体训练水平的提升。

4.完善教学环境建设

教学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只有在这两方面同步协调的情形下,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从各个方面实现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硬件环境建设方面,需要为教师提供应用新教学方法的平台。例如微课制作平台、过程性考核数据记录平台及新型训练方法所需要的场地、器械等,要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软件环境建设方面,则需要构建良好的教学改革舆论环境,要能够建立必要的容错机制,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同时,还可以借助院校新媒体平台和院校文化平台等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帮助体育教师将思政教育内容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更好地实现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

5.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体育教育模式创新的基本,针对传统评价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构建过程性、多主体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应当将学生日常训练中的成绩纳入最终考核总分之中,而评价主体除客观数据外,还应当包括教师和小组成员的评价(表1)。评价体系的完善能更好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及时有效地进行改进,以更好地提升教学实效。

表1 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评价体系

结 语

对高校体育专业教师而言,应当在强化自身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体育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蔚,弥军民,何黛.新时代高校构建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案为例[C].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第一届陕西省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集.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2021:491-496.

[2]杨晓燕.大数据背景下智慧体育教育的创新模式构建[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2):21-23.

[3]邹昱.浅谈高校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的优化[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8):163.

[4]董华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J].长江丛刊,2019(4):169+171.

[5]高振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模式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7):62-63.

(朱文军:咸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