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第三届(2020—2021年)陕西省基础教育创新型资源建设课题《基于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微课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ZYZX2020112CX。


初中地理是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交叉类学科,既有理科的逻辑性、理论性,又有文科的灵活性、生动性。为培育初中生核心素养,教师可依托微课帮助学生全方位、深层次地理解地理知识,以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国家使命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地理微课的模式,研究了应用微课的积极意义,探究了培育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在初中地理中应用微课的模式

微课诞生于互联网时代,是新式教学理念与先进教学技术的有效结合。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师辅助学生记忆、理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虽然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学习成绩有一定帮助,但受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学习习惯。而微课既能详尽地解释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突破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微课突破了时间限制,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随机性、灵活性,可以将地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能够强化地理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正确认知微课的优势,将其与核心素养培育相结合,就能够进一步推动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微课对初中地理教学的积极意义

1.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及灵活性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受努力程度、学习兴趣、认知能力、知识储备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地理成绩存在很大的差距,他们的图表分析能力与区域认知能力也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元化的微课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还应利用新颖、生动、趣味性十足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内容,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当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认知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直观地将趣味性十足的视频、经典教学案例展示给学生,以巩固学生所学地理知识。简而言之,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切实地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2.增强地理教学的便捷性及有效性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时,应明确微课的特点在于对应某项地理知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教师可透彻地讲解具体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内涵与内在逻辑。同时,学生也可以依托微课视频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薄弱环节,运用微课进行预习、学习、复习,以此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微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运用微课视频学习地理知识。

微课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预习和复习,形式非常新颖,直观形象,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便于学生完善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学生播放微课视频时,可以通过慢放、快放、前进、倒退、暂停等功能自由控制微课的播放时间、播放速度,重点学习自身所需地理知识。此外,教师录制微课时常常会选用较为新颖、独特的切入点,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长时间地将注意力保持在微课上,这对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

三、应用微课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1.有机融合课程内容

第一,教师可以结合初中阶段各学科的特点,将地理与其他文化课程相融合。例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机融合历史课程内容,但不能简单地堆砌、罗列地理知识,要深入研究两个学科的共通之处,优化教学方法,收集有用的教学素材并录制微课视频。同时,教师还可引入多元化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方法掌握、知识储备等角度录制微课视频,这对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教师要深入分析湘教版地理教材,从中了解其与历史课程之间的补充、互通关系。其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一课要求学生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知识及主要分布区域,而历史教材要求学生了解道教的产生及佛教的传入。通过对比,教师从中就会发现地理学科知识比较侧重于空间分布方面,而历史学科知识更侧重于宗教产生的背景原因,上述两门学科既相互补充,又相互联系。在讲授宗教的地理分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宗教形成的原因,在了解宗教形成的原因时,学生需要了解宗教的空间区域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湘教版地理教材录制微课视频时,要充分注重学科间的关联性、交叉性,有机地将其他学科知识与地理课程进行了融合,既能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又能加深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积极与各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找寻地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共通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历史教师讲解《郑和下西洋》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与地理相关的知识,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教师还应对湘教版教材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并与其他文化课程的内在逻辑进行对比。历史课程中有很多内容与地理课程有着较高的关联度,如历史背景、区域发展、历史变化与自然环境均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鉴于此,教师可以将初中历史课程与地理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并录制成微课视频。整合各学科知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素材,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同时,教师可以依托微课视频融合多学科知识,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观看微课视频,快速建立相对完善的核心知识体系。

2.创新微课应用形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围绕湘教版教材进行教学时,更依赖于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间、师生间缺乏交流互动。鉴于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时,不应被固定的教学模式所局限,而应创新微课的应用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多形式、多角度地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东北地区地理位置》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运用互联网搜索与东北三省相关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重点围绕北大仓、林海雪原、白山黑水等收集资料,利用图片、文字等素材录制相关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特点。同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搜寻黑龙江、长白山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白山黑水与黑龙江、长白山的联系,有机融合东北三省与白山黑水概念;结合林海雪原的概念,收集张广才岭的影音、图片资料,依托微课向学生讲述林海雪原所发生的战斗往事,描述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事迹,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上述元素的微课,学生可清晰、直观地感受林海雪原、北大仓、白山黑水三个景象,并能够透过上述景象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特点。教师在微课视频中穿插的美景、故事、趣味影音资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完成上述准备活动后,教师还可以将微课应用于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围绕微课视频中的趣味元素进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眼中的东北地区,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林海雪原、白山黑水,这样既能够增加生生、师生间的互动,又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强化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3.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了强化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应将和谐人地、和谐自然的关系渗透到微课中,还应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使其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理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不同地区与国家的知识渗透到微课中,以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了解多元化的地理知识。换言之,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时,应注重学生使命感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授湘教版地理《气候》这部分内容时,多数学生无法快速掌握“降雨量地图”“等温线地图”;在讲授《地形》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很难快速理解“等高线地图”。鉴于此,教师可针对“降雨量地图”“等温线地图”“等高线地图”录制微课视频,由粗到细、由浅至深地逐渐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用图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从教材中筛选一些典型例题,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讲解。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录制微课视频时,教师应将生活元素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七年级地理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教师可发挥微课视频的优势,为学生播放能够体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风俗人情的视频,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八年级教师利用湘教版地理教材进行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地图上了解各省份的位置,了解各省份的地理特点。由于上述知识点在考试中大多以小题目的形式出现,为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认知,教师录制微课视频时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学生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时,可以借鉴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知识,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获得成就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激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协作,共同建立趣味性十足、生动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还要发挥微课视频的教学优势,强化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4.将微课模式应用于不同课堂阶段

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用微课时,要确保微课的效果。

第一,课前应用阶段。课前阶段主要包括备课环节与预习环节,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分析、筛选、收集、整合具有教育价值的微课资源,为学生的自主预习提供帮助。例如,在讲授湘教版地理《地球公转》《地球自转》相关内容时,教师可通过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球运动的轨迹,以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地球自转”的意思。在制作微课视频时,教师还可以用贴图标注重点,让学生直观感受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这样既能够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又能够强化学生的预习效果。针对上述知识点,教师还可以在微课视频的结尾预留“学习任务单”,任务单具体包括如下内容:理解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规律、速度、周期、方向等基础知识,理清地球公转与地球自转间的联系,让学生独立演示地球公转、自转的运动轨迹,尝试理解黄赤交角并解释太阳直射点的具体运动轨迹图。要求学生结合微课视频,每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在笔记本上画对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中阶段。教师可以将微课应用于课中阶段,并鼓励学生运用学习资料完成探究活动。例如,在讲授湘教版地理《地形图》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收集一些地形图,让学生借助微课视频了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山地部位的特点,根据微课视频详细比对其与普通地形图的差异,这样学生就能全方位地观察地形图,有效解决传统教学的视觉盲区问题。为了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将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知识录制成微课视频,将立体化的山地模型展示在纸质地图上,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

第三,课后阶段。将微课视频应用于课后阶段的目的在于提高复习的质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微课视频有助于解决传统地理课堂中“教师没时间指导,学生急需指导”的窘境。初中生可利用微课视频有针对性地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复习效率,增强复习效果,完善自身地理知识体系。换言之,将微课应用于课后阶段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其形成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讲解湘教版地理“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提前收集一些资料,用模拟实验、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板块运动的规律。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火山知识、板块运动的影响融入微课视频中,帮助学生在复习阶段系统地理解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微课的针对性特别强,学生上课时没听懂的地方课后可以通过回看再学习,这样他们就能顺利掌握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了。

综上所述,地理教师应深入剖析微课的教育价值,有机融合各个学科的内容,创新微课应用形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微课应用于不同的学科,有助于学校多角度、多渠道地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相桥初级中学 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