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巧妙设计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学语文”过渡到“用语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人类获取的信息主要来源于视觉和听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妙趣横生、充满创意的游戏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视听觉训练,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1.“听—想—说”读背词语训练

统编教材每单元都有会写和会读的字词,教师在每节语文课上可以利用五分钟对学生进行读背训练,这对学生的字词积累、专注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30秒给学生读3—10个字词,每个字词读两遍,要求学生专注听,在规定时间内运用想象编故事的方法,按照顺序记忆这些字词,并有序说出这些字词,比一比看谁背诵得又快又准。这样持续训练一周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字词数量和难度,久而久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2.“听—记—说”美文背诵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百字左右、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朗诵3遍,让学生记录关键信息;再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时间记忆;最后学生背诵美文。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专注力和记忆力,以及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就会有大幅的提高。

3.“找—点—读”舒尔特训练

舒尔特训练就是在3×3、4×4、5×5……的方格里,打乱顺序写上1—9、1—16、1—25……在计时状态下,让学生依次找出数字,点击并大声读出数字,学生用时越短说明专注力越强。初次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3×3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例如,5×5的训练。没有训练前,学生平均需要36秒才能完成任务,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学生的视域扩大了,反应迅速灵敏了,手脑眼配合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平均18秒就能击打25个数字。对7—12岁的学生来说,用时26秒以下说明专注力较好,40秒左右属于专注力一般。

二、在红色故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力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应用相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讲述红色故事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寻找红色传家宝,采访家人,了解传家宝背后的故事。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融入个人感受,讲述传家宝的故事,并录制微视频,以传承革命精神,弘扬良好家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可以为学生搭建展播平台,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讲述红色故事的现场会上,一位同学带来了94岁的太爷爷,这位老人为大家讲述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荣获军功章的故事,在场的所有听众都深受感动。他讲道:抗美援朝时期,条件十分艰苦,在寒冷的冬天,战士们穿着单军衣爬冰卧雪,等待战斗时机。有的战士冻得浑身僵硬,有的甚至冻死在战壕里还保持着射击的姿势。战士们身上装着的干粮—— 一个个煮熟的土豆,已经冻得像石头,揣在怀里,暖热一层啃一点。他们很珍惜,因为这是全天的粮食。然而,不论是冰天雪地还是枪林弹雨,不论是忍饥挨饿还是身处险境,志愿军凭着昂扬的斗志、顽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军功章是荣誉,更是顽强精神的象征。在讲述红色故事的活动中,学生细心聆听,精心撰稿,认真练习,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学效果特别显著。

2.对话优秀人物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寻访优秀人物,通过对话了解优秀人物的初心使命、感人事迹,学习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在班级分享会中,可以让学生讲给其他同学听,宣传优秀人物的典型事迹。对话优秀人物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语文综合素质。

例如,在寻访优秀人物活动中,有位学生讲述了他了解的一位镇巴山区守墓人,一生为长征战士守墓,每天在墓地除草植树,没有离开过这块红色土地。临终前,他希望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遗愿,守护好英雄的墓地,学习他们的长征精神。在实践对话交流中,学生深受感动,优秀人物的事迹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了,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3.担任讲解员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及家长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英雄故居、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让学生从中了解所发生的事情、所体现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模拟小讲解员,编撰讲解词,讲解革命故事。教师为学生提供讲解的机会,让学生在现场实地讲解,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班级举行争当讲解员比赛,锻炼学生的口才,提高学生的演说能力。

三、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朗读中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达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情感的体验,语言的积累。

1.坚持晨诵勤积累

清晨走进校园,第一件事就是放声诵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经典阅读篇目。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增广贤文》《千字文》《130首古诗词》等。教师也可根据一学年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每天朗读、背诵一个片段,让学生在大声诵读中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语感,积累经典名句。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晨诵习惯。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评选出“经典诵读优秀个人”。

2.坚持阅读强写作

学生如果每天晚上能够坚持阅读半小时的课外书,并在阅读中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那么他的理解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寻找阅读方法,让学生沉下心,静心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积累写作素材,写作能力也能得以提升。

3.搭建平台展风采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诵比赛,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例如,一、二年级的儿歌童谣朗诵比赛,三、四年级的古诗词朗诵比赛,五、六年级的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等。学生可以先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再由同学层层推选参加年级、校级朗诵大赛。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朗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提升。

四、在传承汉字文化中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汉字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它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规范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学校应全面加强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1.抓好课堂主阵地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学校要做到书法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课表、进活动。每节语文课要有固定的写字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笔画、偏旁、结构、布局等方面观察汉字特点,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在随堂练习中写好汉字。

2.完善激励性评价体系

为了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使学生养成长期坚持、自主练字的好习惯,学校要积极完善激励性评价体系。班级每月可开展一次书写比赛,为获胜学生颁发初级证书;学校每月可举行年级比赛,为获胜学生颁发中级证书;学校每学期可以举行一次全校高级证书的认定。在书写等级证书评定中,学生练字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他们写的汉字越来越规范、美观了。

3.营造浓厚书写氛围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凸显的不仅是国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深情,更是中华民族坚守文化自信和走向伟大复兴的文化基因。学校可以利用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举行书法展览,进行“小书法家”评选活动,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经过班级、年级逐级推荐,会在全校进行表彰。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书法名家进校园、进课堂,在书写现场零距离地指导师生练字,有针对性地帮助师生解决书写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师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如果教师能够巧妙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在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就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