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去年年底教育部举行的“办实事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双减”情况的介绍,全国已有91.7%的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同时各地各校还选聘了20余万名符合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了课后服务工作。这既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容,也适当减轻了一些教师过重的负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新问题,不少学校和教师反映,由于大部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教研工作和专业成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面对新问题,陕西各地各校也都积极地作出新的调整与探索,寻求高效教研为课后服务赋能的路径。


自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以来,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高度认可。不过由于老师们被课堂拴牢,用在备课和教研的时间便大大缩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优化教研,进而提高课堂效果,切实有效落实“双减”,成了学校教研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时间,师生共长

为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学校为每个年级的孩子专门安排一个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由校外机构承担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的培训。学校充分利用这个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活动,集中解决一些主要问题,如校本课题的选题、计划和落实,单元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学科活动的安排,校内公开课的开展等。

二、专业引领,骨干先行

为了有效促进教研,不走或少走弯路,教导处把握学期内的教研方向,确定教研大主题。如上学期围绕作业设计开展小课题研究,本学期则进行单元作业设计的尝试和探索。

教研组长引领组员利用集体教研时间,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准确理解和把握作业设计中的新理念,体会“学科融合”“分层设计”“综合实践”“体现特色”等理念如何在作业设计中落实。

三、作业革命,倒“逼”课堂

各学科教师以单元教学为基本单位,备课先备作业,即以教学内容为主题,把握单元教学重点,预设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错点,设计层次分明的课后作业。层次以星级形式呈现,一星为全体学生必做作业,目的是巩固和练习,实现知识技能学习目标,一般为书面形式。二星和三星为选做作业,体现学科融合,即以一门学科为主,融合其他学科。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绘画、手工、说唱、朗诵、舞蹈等,学生可以任选一类或两类。为了能够指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各个层次的作业,每一位老师必须在上课之前细研课标,深挖教材,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环节如何展开,如何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孩子吃透教学内容。

其间,学校对教研活动全程“陪伴指导”,保证教研质量。教研组长做好教研规划,保证教研扎实落实。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自达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