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以霹雳手段,用半年左右时间,基本把教育的外围进行了清扫。下一步,要以绣花功夫,解决学校教育内部问题。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的“排头兵”,是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脚手架”,所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在教育综合改革的当下显得尤为迫切。榆林市立足“五个更加”,推进课后服务。

一是更加规范。制度保障是基础,榆林市自2019年试点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以来,随着实施学校由当初的几所到几十所再到现在的全覆盖,课后服务制度建设日臻完善,由工作方案到具体措施再到工作指南,体现了课后服务实施且思且行的过程。“双减”实施以来,榆林市提出了课后服务“六务必 十严禁”要求,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出了刚性要求;下发了《榆林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从需求征询、内容安排、校内管理与保障、校外资源利用、质量保障与监控等方面,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供了基本遵循;研究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指明了方向。

二是更加便民。课后服务首先是服务属性,旨在解决部分家长因下班时间和孩子放学时间不一致等原因导致的接送孩子困难问题,所以要坚持便民至上。榆林市义务教育学校实行课后服务需求征询制度,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面需求征询,学校通过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渠道,将课后服务的相关事项及时告知学生和家长,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全面摸排学生及家庭的实际需求。同时实施课后服务弹性参与制度,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便利,做到随时“准入准出”,解决学生和家长因特殊情况临时提出申请的难题。

三是更加多元。“双减”实施以来,学校课后服务集体活动(兴趣活动)和延时托管(作业辅导)实施不够平衡。一周多是集体活动2节、延时托管8节,针对这一失衡现象,榆林多措并举进行调整。首先是丰富集体活动资源,通过体教融合、文教结合、科教联合等举措,引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资源等进校园,并开展影视、卫生、急救、生命教育、劳动、安全实训等各类素质教育活动,优化资源供给;其次是加强课后服务师资保障,在以校为本基础上,聘请退休教师和具备资质的体育、艺术、科技等领域社会专业人员等参与,并充分激发和调动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再次是科学安排集体活动,建立包含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场地开放、形式安排、负责人员等五要素的课后服务“课程表”,逐步达到集体活动与延时托管平行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四是更加高效。课后服务的高效体现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榆林课后服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从自主学习、德育活动、文体艺术、科普实践、人文阅读等方面加强课程建设,指导学校开发主题式、菜单化课后服务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同时开展学科课程基地评选活动,以点带面促进高质量课程建设。在课程实施方面,指导学校秉持因材施教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分类的个性化辅导方法。对学困生做好辅导答疑,满足“吃得了”的需求;对学优生创造条件、提供求知空间,满足“吃得饱”的需求。

五是更加安全。课后服务是“放学后”的服务,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学校、教师便“吃力不讨好”,必须落实工作责任,完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学生安全。学校应制定课后服务校长职责、班主任职责、辅导老师职责、学生管理、活动场所安全检查、门卫登记管理、家校衔接、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多项制度措施,保障课后服务前、服务过程中和服务结束后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应建立校外人员资格审查机制,落实入校查询制度,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和违法信息查询,并对其品德、身心健康状况等严格把关。

课后服务以更灵活的时间设计、更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回归到学校教育主阵地,让过热的校外培训有序地冷静下来,让造成学业负担的教育“内卷”得到有效缓解,更重要的是让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把握住了实质性并逐步走向了核心区,所以说高质量课后服务体系必将托举起“双减”后的教育新时空。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