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鸡市教育局将课后服务作为教育惠民、服务群众的民生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项目,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课后服务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做好宣传引导、政策保障、实践指导、机制创新等工作。

聚焦制度建设,强化政策保障。按照中省要求,宝鸡先后制定印发关于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收费标准、管理平台、考核办法、示范校创建、检查通报、补助发放等多项文件,对开展课后服务的总体要求、实施原则、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组织形式作出规范性安排,对收费标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教师补助发放作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完整的课后服务制度体系。随着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政策更加清晰,保障更加有力,评估更加科学,充分调动了中小学师生的积极性,保障了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全面有序开展。目前,在全市实现义务教育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参与率分别达到96.67%、90.33%,并在全市评选课后服务示范校60所。

聚焦智慧管理,建立服务平台。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提高教育管理智能化水平,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建成全市课后服务网络管理平台,提升课后服务信息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该平台由市教育局负责开发建设,各县区、各学校免费使用,具备家长报名、缴费,学校排课、教师考勤,学生请假、评价、退费等功能,同时具备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模块。该管理平台运行后,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情况 “一网打尽、一览无余”,极大地便利了市、县、区教育局和学校的分层管理,也便于征集家长的课后服务意愿,实现了课后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对接。

聚焦学生需求,丰富服务项目。根据课后服务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校”制宜开发服务项目,让室内外操场“动”起来,让图书馆、阅览室“满”起来,让艺术、手工等部室“活”起来,让教室“亮”起来。一是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强化学业指导。建立学习帮扶小组,由专任教师进行补习答疑,对学困生开展辅导,解决了课内学习“夹生”问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二是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等载体功能,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专长担任辅导员,让课后服务更加丰富多彩,涌现出了“书香课堂”、“手工课堂”、书法班、舞蹈班、围棋班、合唱队、轮滑社、篮球队、足球队等项目,为发展学生特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坚持“以志趣为纽带,以兴趣为起点,以同趣为标准”的原则,引导学生组建文学社、足球社、花样跳绳社、手工社、模联社、机器人创新社等社团组织(或兴趣小组),制订社团章程和活动计划,聘请教师当辅导员,有序发展自身特长,促进学生融合发展。三是对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在课后服务加强关爱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加强亲情关怀,为每一名学生找到了最适合的“教育场”。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