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党中央着眼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全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双减”背景下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四个统筹”,夯实“四个基础”。

一、统筹好党的建设与办学方向,夯实构建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的政治基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快推进构建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首要标准、根本保证在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体系优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加强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全面提高党对教育工作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能力,确保教育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改革,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夯实教育治理体系的思想基础。要挖掘红色资源,用好红色教材,持续推动领导干部、教学名师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组建“宣讲团”到学校开展校园巡讲,上思政课或作形势政策报告,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把教育系统打造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领域,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统筹好学生减负与管理提质,夯实构建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的机制基础。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要深入研究“减什么”,多样化探索“如何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关键是要写好“控量”“提质”“监管”3篇文章: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抓“控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扭转学校作业数量过多、机械重复的问题。教育部门要督促指导各校制订完善作业管理办法,严格实行作业研讨设计、统筹监管和班级公示制度。学校备课组每周集体设计作业,提出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计划,学校备课组组长把关上报;教导处提前审核,统筹协调年级学科组作业,有效控制作业量和时长,形成最终的作业安排。二是优化作业设计抓“提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并不代表没有作业。着力提高作业质量,增强作业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治本之策。要指导中小学聚焦素养,优化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教与学的闭环管理机制,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校本研修重要内容。在作业布置上,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通过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维品质。三是注重成效落实抓“监管”。教育部门要将作业管理落实情况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建立“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常态化地监测中小学生作业管理情况,邀请家长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定期公布监测报告,以全面翔实的数据信息,跟踪指导学校不断优化作业管理措施。

三、统筹好校内固本与校外联动,夯实构建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实施“双减”政策,既要做好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一是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首先,坚持向课堂“抢”效率,守好第一课堂教学阵地。对过去传统的、不适应的课堂物态形式和教学形态进行变革,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实现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走向能力为本、从课本学习走向素养进阶、从标准答案走向解决方案。同时强教必先强师,要以高尚师德铸造队伍建设、以教育科研引领队伍建设、以历练师能促进队伍建设、以人文关怀稳定队伍建设,用“优秀的教师”培养“更优秀的学生”。其次,坚持向校园“争”时间,抓好第二课堂素养提升。要突出能力养成,开展涵盖学业答疑解惑、学科素质拓展、阅读启智润心、体育强身健体、个性特长培养等内容的课后服务课程,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要强化师资保障,可采用专业老师、兼职老师、志愿者、家长助教等方式充实课后服务的师资力量。要制订完善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和人员的激励。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实行课后服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及时跟进考核评价。同时,可定期邀请家长进校园,与学生共同参与和体验学校课后服务,征求意见建议,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最后,坚持向校外“拓”空间,发挥好第三课堂育人功能。要突出人格塑造,提升品格修养,充分挖掘本地校外教育服务设施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通过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实践基地等校外场所服务渠道,放大校外主阵地多样化、现代化、科技化的功能作用,引导学生带着第一课堂的间接经验和抽象知识在生产劳动中再现与迁移、实践与应用、历练与成长。二是发挥校外培训机构的有益补充作用。要坚持系统治理,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统筹的作用,构建起多部门协同、全方位联动的培训市场网格化监管体系。要聚焦“违法违规举办校外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及在职教师组织或者参与培训行为、校外培训机构超前超纲培训、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等四个方面,拉网排查、挂单督战,查处违法违规反面典型,推行培训信息强制公开及定期更新制度,辅之以必要的黑白名单管理,让资质齐全、行为规范、信誉度高、无违法违规记录的校外培训机构发挥校外教育应有的补充作用。三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格局。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社会缺一不可。学校要建立家庭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规范设立家长学校,健全日常运行机制,配备家庭教育指导专(兼)职队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要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通过家长课程、父母大讲堂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理性规划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定期召开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的家长会,全面加强家校沟通,加大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理性确定孩子成长目标,增进家长对“减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防止家长“增负”。

四、统筹好质量评价与考试改革,夯实构建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的内涵基础。评价是教育发展的“牛鼻子”与“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只有全面打破学校教育“唯分是从”“以分取人”和“分分计较”的困局,避免短视化、应试化的教育,才能将属于家庭、社会、同伴乃至闲暇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针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次数过多、考试形式单一、考试质量不高和“唯分数”倾向等问题,要加强顶层推动,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既评估最终结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改革学校评价,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教师评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改革学生评价,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考试成绩实行等级制,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要从一次性考试模式调整到以考生成绩加综合素质为主的模式,注重学生过程性成长进步,通过“考改”,带动“教改”和“学改”,构建更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的教育治理体系。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