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对照《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为基础,结合“汽车售后服务”的流程和岗位能力标准、课程标准,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对教学情境进行构建,分别从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反思诊改、完善课程考核方法和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五方面阐述如何具体地实现“汽车售后服务”课程与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汽车售后服务 教学改革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思路,需坚持四个引导,即引导学校和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引导学校师生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持续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引导各校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持续提升学校在确保质量型扩招等新形势下常态化改进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促进育训结合、书证融通;引导各地各学校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在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水平,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良好生态。

本文以上述思想为指导,依据职业教育的相关国家教学标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课程标准,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选取“汽车售后服务”课程的16个学时作为参赛教学内容,并对该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最后进行了教学考核与评价,并作出教学反思与诊改,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课程性质

“汽车售后服务”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所学技能主要针对汽车售后市场的服务领域,在汽车消费者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保养维修接待、事故车辆接待、汽车日常养护顾问、年审、保险代理、二手车置换等全方位的服务。该课程通过对客户接待、客户沟通、汽车养护知识、汽车常见故障、业务处理、投诉处理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汽车服务接待的基本技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本课程在“商务礼仪”“汽车营销”“汽车性能与使用”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适用于各类汽车服务型企业服务接待岗位的技能要求。

以教学能力比赛为契机,推进“汽车售后服务”课程改革

1.以大赛为指导,优化课程体系

在汽车售后服务顾问就业岗位工作流程、专业特点和核心素养的指引下,通过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和技能大赛等方式,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的新需求、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瞄准“1+X”等级证书汽车营销评估与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模块,对课程培养目标进行全新定位,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重构,开发以汽车售后服务顾问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课程教学框架,见图1。同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性处理,寻找适当载体,选择“用户接待—环车检查—车辆问诊—项目确认”4个工作流程为比赛单元。

2.以大赛为载体,创新教学模式

(1)学情分析

通过学情分析,可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指明基本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另外,将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对比,还可促进教后反思诊改,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重要参考。

学情分析的主要采集方法有:预习数据(基础测试题、视频查看量)、学习数据(课堂测验、回答问题、知识点理解率)、互动数据(提问、头脑风暴、论坛)、评价数据(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过程评价、总体评价)、学习行为(资源查看率、参与度、抬头率、到课率、作业完成度)、数据分析(个性差异、学习行为分析)。

主要分析内容有:学生分析、内容分析和需求分析。见图2。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求教学目标设定具有科学性,即目标来源合理、表述规范,最终能达到预设。其次是前后设计的逻辑性,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作用,主要把握好四个关系:课前、课中、课后的关系,重难点与过程手段的关系,内容与方法的关系,评价诊断与激励改进的关系。再次是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主要针对无法说清、无法过渡、无法再现、不可直观、危险大成本高,以及不可堆砌的教学内容。最后就是教学环节必须合理,形式与内容衔接较好,符合教育规律。

下面以“环车检查”任务为例,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3.以大赛促改革,推进教学反思诊改

反思诊改的目的是及时找到教学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偏差。针对参赛教学单元,教师可通过大数据分析、SWOT分析法、关键指标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和规律预警法等多种诊断方法,分别从每节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诊改,以此提升教学能力。具体内容详见表2。

E60C

4.以大赛考核评价要素为标准,完善课程考核方法

在教学评价中,应有综合线上学习、线下活动、小组任务的过程性评价,以及考试成绩的结果性评价,并要融入由班主任评价、家长问卷所体现的情感价值评价。可利用学习平台将教师、组间、小组、自评、班主任、家长的多方评价进行综合,形成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还可通过课前、课后的测试结果、学生活动的综合评价对单个学生或整体学生进行增值性评价。另外,可利用小组互评和组内评价的方式选出最佳小组、小组劳动之星、小组美育之星等,以弥补劳动、美育等方面的评价缺失。这样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便于用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见图3。

5.以大赛精神为引领,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改革的各环节,以实现立德树人,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指引学生。教师要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把服务顾问职业能力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构建以“服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为主线,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公平公正”为副线的“汽车售后服务”课程思政。见图4。

结 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学改革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高等职业院校对此进行了各种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职业院校的师资、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在政府的重视下逐渐改善,但教学成效已成为制约职业院校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而要提升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教师可深入挖掘大赛对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的价值,将大赛的直接经验和成果融合到课程开发中,着力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考核方式传统化的问题。笔者基于大赛指导,对高职“汽车售后服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研究,开发了“汽车售后服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标准化教案及案例库等教学文件。本次教学改革以企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实现了“汽车售后服务”课程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优化设计课程结构,使其符合高职院校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特点,同时满足汽车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在教学改革中,应关注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锻炼其团队协调能力,构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新局面。要完善教学体系,改变教学方法,力求扭转学生对课程不重视、学不懂和教师不愿教、教学过程死板、教学效果不明显的局面。本次教学改革对于较快地转变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各层次专业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较好地解决高职课程建设目标和评价标准问题,以及较快地解决教师职教能力培训的方法与途径等问题都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为行业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舟,黄梦婷.关于高职院校“赛教融合”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2017(11):208-209.

[2]俞海红.基于技能大赛推进的汽车营销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汽车实用技术,2018(22):264-266.

[3]李浩泉.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J].教育与职业,2019(18):104-108.

(曹思琳: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