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教材、教法”(以下简称“三教”)是提升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非常关键的要素,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知识掌握全面度、职业技能获取度、职业素养提升度、职业道德养成状况等。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三教”改革的推进和成效决定了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的效果。如何有力推进和实施“三教”改革,是目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和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教师 教材 教法 改革 创新


在规划“双高计划”建设蓝图时,高职院校应坚持质量导向,精准指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目前,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就是要深刻把握“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内涵,科学设计建设路径,培养真正能够承担产业转型升级的艺术设计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适应艺术设计行业、企业市场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重点要加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持续推进“三教”改革,以解决“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对于和社会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接轨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职业教育来说,如何有效大胆地推进“三教”改革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立德树人”是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目标,即培养“德技并修”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培养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的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应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动向,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依然面临以下几个普遍问题。

第一,教师队伍急需建设。轻实践重理论、轻技能重学历等问题仍是当前我国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的普遍问题,部分学校的教师以科班院校毕业生为主,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虽然设计理论知识深厚但实践设计经验缺乏,缺少创新,很少真正参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的深度研究和项目实践教学,严重缺乏深厚的行业背景知识和较高的创新设计水平。归根结底,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普遍缺乏符合实际需求的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二,教材落后脱节。从总体评比分析来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材体系中理论教学内容的比重过大,而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可体现动手能力的教学内容分量太少。一些艺术设计类特色课程的项目实训内容与行业、企业的需求结合得很少,致使教材缺乏专业特色,未能优化整合理论知识,难以应用于社会实际设计项目中。这样的教材使得学生的设计创造力不足,设计思维比较固化。

第二,教学方法理念滞后。当今,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设计技能,还要有评判设计优劣的审美能力。而传统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教师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表达方式和设计能力时未注意其个性发展、未进行针对性培养、未与市场需求接轨,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普遍缺乏新意和特色,“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太少,师生高质量课堂互动非常局限,大多数院校仍以理论教学为主,运用多媒体课件重复地讲授理论知识。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三教”改革,必须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形式大胆创新,对标设计岗位需求,将传统的课程教学转变成基于社会实践项目需求的设计实训课程,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推进:

1.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团队,解决“谁来教”的问题

教师是“三教”改革的根本。振兴职教,教师先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不论是新教材的编写还是老教材的选择,是创新教育理念方针的贯彻还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制度的落地执行,都要通过“教师”这一群体来实现。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教育要想取得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专业教师队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第12条要求,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尤其在当前高职不断扩招的形势下,培育一批职业技能丰富的教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和创新型教学团队更显得尤为重要。

(1)打通艺术设计类专业引进“双师型”教师的通道

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部分地方职业院校的师生比是1∶20,部分专业超过了1∶25,“双师型”教师甚至不足40%。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学校可以引进行业内优秀的技能工匠和大师,实行大师工作室实训教学和现代学徒制,打通引进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通道,从根本上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提升教师队伍的基础建设。

(2)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双师型”队伍的素质

学校要制订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的培训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鼓励教师每年轮番赴企业锻炼实践或参与企业项目,并借此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破解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队伍学历不高、年龄分布不均、专业不对应、职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升教师的“工学一体化”和“项目化”教学设计能力,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找到具体可行的路径。

2.开发“工学结合”立体教材,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材是“三教”改革的载体。教材建设一直是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只有明确教材“教什么”,才能决定学生“学什么”。尤其在当前大部分艺术设计类院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年轻、教学水平普遍亟待提升的形势下,选用一本符合学情的好教材更具重大现实意义。艺术设计类专业教材普遍存在内容守旧过时、版本更新缓慢、实训内容与企业社会实际项目脱节,以及教材选用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缺乏及时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能将线上、线下一体化相结合的教材。对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案和措施来解决。

(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设计行业、企业的设计岗位实际需求和单位用人标准,倒推修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建设标准、课程标准及职业标准等。根据实际项目任务需要及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学情特点,将教材授课内容优化整合为结合企业实际的主题项目式教学,以实现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创新、设计手法改进与教学过程规范并行。

通过实施“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就实际项目进行深度探讨,共同编制能反映行业、企业需求,且融入了艺术设计行业新趋势、新理念、新技术、新规范的,“工学一体化”相结合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主导以实操为主的项目式教学,形成定期修订更新教材内容的制度,不断完善艺术设计类专业线上线下教学的资源库,以解决教材内容过时陈旧、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社会设计实践项目等问题,以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2)加强推进教材建设

①注重教材的实操性。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特色专业类型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同步,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专业。教材的理论内容必须从实践项目中选,要突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项目特色,可通过校企共同编写“工作手册式教材”,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实操中得到强化,并结合得更紧密。

②建设信息化教材。这不仅是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组织遴选认定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单元微课、教学资源库等,建设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助推艺术设计类专业信息化教学。

③教材建设融入“思政”元素。“思政”元素不仅体现在教材大纲要求的重点学习目标中,更要融入在每堂课清晰的要点之中。教材建设应在注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实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3.创新“混合多元”教学模式,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教法是“三教”改革的核心,应通过改进“如何教”探索出更适合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方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真正学到艺术设计的新创意、新思路、新制作技能等。当今,许多现代技术手段为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如何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无限可能,更向教师“如何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挑战。

(1)加深校企合作,实现课堂与岗位联动

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趋势,因此,专业教学要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为学生搭建工学结合、可进行自主设计的实训岗位。学校可以通过承接设计项目、设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让企业指导教师走进课堂,甚至企业指导教师参与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的制订,将课程理论知识与设计岗位技能有机结合。这样,学生设计的作品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完成从在校学生到设计师的角色转换。

(2)依托教学平台,构建线上精品课程

课程改革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精品课程。在学校现有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和立体教材资源库的基础上,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全方位课程资源,如通过“中国慕课”“智慧树”“职教云”等平台搭建精品网络在线课程。

(3)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其实是“教”与“学”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处理。“三教”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做”是中心目的,始终围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因做而教来设计和实施混合式教学。

①实现教法的信息化。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法改革中,要充分利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手段,紧跟时代变化,积极开发智慧共享型对外开放学习平台,解决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同时满足学生在不同时空、地点的学习要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化的信息化教学。

②突破教法的创新度。当前,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传统课堂教学仍以多媒体示范讲解为主,学生学习较被动,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难以被激发。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十讲》一文中提倡,要“学会、会学、乐学”,主张让学生“感悟设计、学会设计、乐于设计”,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基本知识及能力,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自我鞭策、自我反省、自我激励的一个准则,更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创新的目标。

总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要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三教”改革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撑。实践是“三教”改革的最终导向,高职院校必须以校企合作为抓手,通过产教融合,将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进行彻底改革。通过有效推进“三教”改革,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并融合学生能力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突出艺术设计的职业性、实用性、特色性,从而整体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述,晏文胜.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18(20):140-142

[2]庄西真.构建新型职教教师培养培训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8-11-20.

[3]汪忠明.深化“三教”改革 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108-110.

(李丽娜: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