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如何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直接呈现。在高职院校全面推进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大背景之下,本文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例,依托学校诊断与改进支撑平台和学堂在线MOOC平台,基于“八步一环”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诊断与改进思路,从诊断与改进基础、总体设计、自我诊断与改进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课程诊断与改进过程。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 “八步一环” 诊断与改进

基金项目: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7年“混合式教学试点项目”。

课题: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SZJYB19-104)。


引 言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的出台,促使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展开,课程作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撬动全员实施质量保证的支点,是学校开展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而目前对课程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因此对课程质量进行诊断与改进策略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八步一环”的诊断与改进思路,详细介绍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诊断与改进的过程。

诊断与改进基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4年被确立为陕西省重点建设专业,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合校以来就确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土建施工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覆盖面广,目前已成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及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总课时56学时,其中理论课时44学时,实训课时12学时。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分别是2014年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资源共享课、2016年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2017年陕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目前课程团队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2人。课程教材选用的是《建筑施工技术》,由杨谦、武强主编,为高职院校课改优秀成果。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8个课程相关实训室,课程资源较为丰富,有20G教学视频(动画、图片、现场视频)、92个微课视频、92个PPT课件、仿真实训软件等。

总体设计

1.目标链

目标链是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前提,是对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阶段性检验,目标链的设置要紧扣学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发展规划,采用递进式和分解式推进目标链的设置。通过基于“八步一环”的课程诊断与改进理念,梳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目标,确定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设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上一阶段诊断与改进结束时,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已达到院级精品在线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所以这一阶段的目标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课程建设、课程标准、课程授课计划、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学评价等作为其质控点,以形成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诊断与改进目标链。

每个质控点都有具体的建设内容,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突出能力本位,实践课学时占50%以上。实践教学的具体建设内容是出版《建筑施工技术综合实务》教材;设计模块化的实训项目3个;加强对实训的管理和监督。这些质控点在诊断与改进支撑平台、学堂在线MOOC平台得以体现,所以平台是可以实时监测目标的完成情况的。

2.标准链

标准链是与目标链一一对应的,质控点都对应不同层次的标准和制度。

3.质量改进螺旋(“八步一环”)

质量改进螺旋是“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设计)—诊断—创新—改进”的持续循环,通过质量改进螺旋确定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设目标,制订课程标准;通过自诊路径及质量控制点设计,不同层面落实责任展开实施,并在实施环节通过大数据平台,采集课程诊断与改进过程数据、明确预警参数,构建常态化预警体系,形成“监测—预警—改进—设计”的循环,实时进行诊断,针对课程诊断内容通过创新的手段提出改进措施,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自我诊断与改进

1.目标

在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的调研中,针对其建设中存在的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资源不丰富、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制订了诊断与改进目标,即依托三年行动计划完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进一步结合学情修订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校本教材,推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应用,实现校内与校外教学的结合,线上与线下两种模式并进,制订适合“学训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标准及实施方案,立足示范院校基础平台,为建筑行业输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2.标准

课程建设标准的制订是诊断与改进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是目标的衡量标准,具体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制订上,为了提高学生的课程兴趣及课下学习条件,课程标准中引入在线开放课程,将建筑施工技术92个知识节点渗透在课程章节中。丰富教学手段则体现在云班课、慕课、信息化教学平台在课程标准中的引入,修订校本教材,使教辅教材可以紧密贴合课堂教学,实现对应性和完整性。加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联系,为资格证书及技能证书的获取做好铺垫工作,以实现课程标准中对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设计

采用动态循环监测和调整课堂教学,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制订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设规划并修订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制订课堂质量建设控制点,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课后动态检测,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确保资源的准确性,使课程诊断与改进常态化。

4.组织

合理整合教学团队资源,以使教学团队人尽其才,根据教师的工作经历及专业学科与课程相匹配,形成高度嵌合的团队组织结构,建立与课程相配套的课程诊断与改进小组。结合学生人数、课时安排、专业需求度等,对教学设备进行合理调度,通过教学资金的合理投入,完善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相配套的实训条件,使教学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5.实施

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需要将课程建设规划落实到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一是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等措施扩展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更好的课上课下教学条件,通过大量生动且贴合实际的建筑生产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度。二是通过暑期下企业实践锻炼和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教师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三是通过分类培养、分层教学、试点班、普通班等因材施教,编制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等,同时加强资金投入以改善实训条件等。

6.动态循环(一环)

以学校数据平台为基础,借助校园一卡通、智慧教室、课堂教学分析软件等进行数据采集及梳理,形成课程诊断与改进过程动态数据库,包括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学生的考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堂效果、课程成绩、课下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等。本课程主要根据课程标准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进行综合评价和监测。课程标准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期末考试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试卷中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要求“领会”的占20%,要求“掌握”的占40%,要求“熟练掌握”的占40%。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档,这四档在试卷中的占比约为2∶3∶3∶2。试卷采用的题型可以有:单项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及计算等类型。

根据实际学情确定预警参数,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测验的难易程度的控制,科学规划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预警参数指标,如考勤次数与课时量、分层教学等相结合,课堂互动打分与学生水平相结合,期末成绩既进行同级对比,又做时间轴对比,从而合理设置预警阈值。最后通过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形成常态化预警机制。

通过对数据平台动态数据进行的实时分析判断问题症结所在,将问题划分为学院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紧扣预警环节,量化问题程度,由教学质量监控部门与二级学院负责统筹监督,相关任课教师负责落实,并进行动态的及时改进,最后将改进措施与改进成效设计好报教学质量监控部门。

7.诊断

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团队、教学效果、实训条件、生源情况、考核方式、教学评价、建设成果、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做好全面系统的课程诊断工作。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师资队伍由于比较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由于缺乏具体的教学实施措施,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比较完整,但质量监控执行欠佳,课程特色较丰富,但实施力度不够。

8.创新

紧跟互联网的发展,以信息化为手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推进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资源的开发和落实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并能将这种实施细则纳入到教学例会进行专题讨论并成文,争取一年之内形成有效的特色教学手段。

9.改进

为了提高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效果,一定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组织课程青年教师去施工现场一线锻炼,同时为了提高教师岗位实践能力,每年要求青年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教材建设使用方面,课题组各个成员多方搜集行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每周举行一次教学研讨会,依据当前教学条件,针对课堂教学提出切实可行且详细的实施措施和计划,并制订相应的审查评价制度,邀请课题组代表和校内外专家进行评测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保证教材长期有效、有序地实施下去。针对课程的质量监控缺乏,教学内容的实施就要有具体的安排和说明,不仅要有评教文件,还要有相应的意见反馈,并针对反馈意见结合教研例会制订详细的监控考评方案。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和监管员,进行方案的监督实施。监督小组和监管员主要负责平时考勤、课堂表现、讨论角色扮演、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实训过程的方案策划和执行、实践成果等方面的检查、审阅。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新学期使用了新建的集成箱等实训室,导致实训课程学时有所增加,课程标准未能及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更新。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课题组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专人负责,专人监管,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 语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建设,是一项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工作。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领会诊断与改进思想,不忘初心,保持定力,立足岗位,尽职尽责,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才成,陈炳和.高职院校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8):55-58.

[2]袁洪志.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任战营.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41-46.

(张超、张慧、杨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