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人类的生存、生活、发展息息相关,化学教师自然要担起学科思政的大任,积极探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坚守课堂阵地的同时,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一、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体育运动学校,是一所以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为目的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代表区、市、省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的学生多来自偏远农村,并且其中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上,家长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关注或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家庭教育的匮乏,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尤其是意志品质进行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等,让他们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训练和学习双向发展,最终成为优秀的后备体育人才。

二、在化学课堂中实施学科思政的必要性

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体育生日常以训练为主,文化课学习为辅,仅仅靠每周的两节思政课难以满足教学和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将学科思政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给他们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他们走对路,走好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能够与同学配合共同完成化学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能感受到人与人交流、配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互相包容,取长补短,这就是最好的践行思想教育的阵地,对学生的发展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势必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在化学课堂中实施学科思政的几点探索与实践

1.以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竞技体育是指不断克服自身惰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潜力,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运动员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加之训练中正常的挫折,会使他们产生沮丧、放弃的心理,此时就需要他们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来抵抗外界的干扰。以知识为基础,结合运动训练的讲解内容进行疏导,就是最好的抗干扰剂。如,在讲解“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一节时,在课堂总结时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活动。

师:为什么铝比铁活泼,但是铁容易生锈而铝不会呢?

生:因为铝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铁不会。

师:如果一旦发现铁生锈了,怎么办?

生:除锈,并涂油保护。

师:那么,你们在训练和学习中有没有想要放弃的时候?

此时,大多数学生沉默了。

师:每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就是你心中的铁锈开始起作用了,而铁锈一旦形成,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会逐渐扩大,直到完全腐蚀。如果你不想这样,就可以像铝一样,自己给自己生成一层保护膜,这层保护膜会隔绝掉外界的一切干扰,始终都能让你坚守自己的初心,坚持理想信念,最终成为自己的强者。或者你像铁,虽然身体和思想出现了锈迹,但是在老师和教练的帮助下,及时把铁锈打磨掉,再刷一层保护漆,那么你最终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你的未来始终在你自己手里掌握着。

2.以化学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近代化学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有第一次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的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有在科学实验基础上重建化学元素概念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有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研究的居里夫人,有被誉为世界制碱业权威的侯德榜……在第一堂化学课上,教师就让学生分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些先驱为化学事业所作的贡献。他们的成功无一不建立在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上,日复一日,以科学的精神经历质疑、验证、失败、再质疑、再研究直至成功的过程,中间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是旁人无法想象的。正因为有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毅力,能够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常年枯燥的研究,他们才能收获成功。作为青少年运动员,也要经过常年累月枯燥的、重复的训练,中间可能还要忍受伤病,遭受社会上其他人对体育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误解。这些科学家的经历其实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激励。课堂上,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再结合自身的训练实际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小组代表将本组的结论进行总结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不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需要坚定的信念、勇攀运动高峰的斗志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3.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合作精神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其实验性、基础性,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质疑的精神。结合体校生喜动不喜静的特点,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小组成员的配合下,结合教材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坚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操作规范、耐心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并表达实验事实,学会描述实验现象,从中感受探索的乐趣。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尤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前做好安排,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冷静面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小意外”,并引导学生分析意外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此类现象,力争使大多数小组实验都能得到预期的效果,以鼓励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在实验课堂上形成信任、默契,并学会相互合作,再延伸到体育训练上,对于体育生来说更具有重要意义。

4.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每年初冬早训时,学生的视线总是被一片白茫茫、湿漉漉的雾气所遮挡,不仅无法辨认前路,甚至在训练时常常会觉得呼吸不畅。那么,这些雾气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以及当年本市空气质量情况的统计数据得出结论:这些白雾有可能就是雾霾。那么如何防治?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就这两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对于个人而言,要尽量少燃放烟花爆竹,劝告家人不要焚烧秸秆,节约用电用水……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既让学生明白了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又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还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引导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达到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实践证明,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科教育的基础,学科教育能很好地体现思想教育的要求,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学科教学中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教师反复研究教材,精读教材,组织学习讨论,找准教材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切入点,在自身理论水平提升的前提下,学会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把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联系起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第二,言传不如身教。身为教师,要以德立身,端正自己的作风,成为学生的榜样,传递给学生正能量,让他们端正做人,认真做事。第三,根据所带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不但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融入课堂教学,还应该带入到生活、训练的方方面面,减少说教,用实际的例子鼓励学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培养坚定的信念、敢于质疑的勇气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培养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员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探索,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所授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能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体育运动学校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