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年龄小的儿童从口语向书面语过渡时必须先识字再组词,当他们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后,就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或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识字教学是一二年级教师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现状

笔者在多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如拼音识字法、换部首识字法、动作表演识字法、简笔画强化识字法、猜字谜识字法……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实践验证的,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有很大的帮助。但仔细想来,不论什么方法,体现的都是教师的教学意识,即教师怎样教能让整堂课更精彩。有教师说:“我的课堂很热闹,汉字游戏设计了很多,学生学起来很开心。可是为什么他们老是写不对呢?” 看起来“有趣”的课堂,只不过是披上了有趣的外衣,没有有趣的灵魂。此时的有趣是“外在趣”“表面趣”,不是真正的有趣。当撇开一切有趣来看学生识记汉字仍然跳不开机械地记忆,反复地默写,枯燥无味地复现等方式。而学生对这样的方式是不喜欢的、不接受的,这种方式也是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

二、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转变,必须从一节节微观的课堂中跳出来,从教材中走出来,站在把握学科本质、学段重点、学生学习等高度,建构属于自己的学科理解,探索适合学生的课程教学,课程意识也是教师学科专业化的重要标志。承担“立德树人”重要职责的一线教师也应回到课程逻辑原点,想一想为什么要进行识字教学?识字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识记汉字,会用汉字组词、造句吗?学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什么?仅仅是字本身吗?仅仅是热闹地读一读,做一做游戏,就算是到位了吗?学生怎么主动学习汉字呢?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什么实际困难呢?等等。在边思考边实践中,笔者觉得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分得清,爱上汉字,爱上汉字背后深厚的中国文化就是识字教学的课程视野吧!

三、策略

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改“表面”趣为“真实”趣,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笔者认为,教师要摒弃识字教学中外在形式的过度设计,将着眼点放在对汉字的研究方面,针对不同的汉字选用最佳的方法将其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觉得轻松、有趣。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是低年级学生接触的三大汉字类型,它们各有特色,教师只要找准特点,用对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有趣的汉字图画,让记忆简单起来

象形字和会意字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学习的汉字。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它是最早产生的文字,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会意字是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组成的一个新汉字。这两种汉字的共同特点是古字均具象而又十分形象,这个特点非常贴近低年级儿童的兴趣点。因此,在教学这两类汉字时,教师完全可以选用汉字演变图,让学生通过古今对比,找出共同点或关键点,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记忆了。

在讲授《雷雨》一课时,对学生来说“雷”是生字。教师往往会采取拆分法进行识字教学,即“雨字头+田字底”就是雷。因为雷字为上下结构,拆分后各部分都是熟字,看起来简单明了,学生的确很容易记住,但雷字的教学过于单薄。其实雷是个象形字,后来又变成了会意字。在教学时,笔者出示了雷的汉字演变图(见下图),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最早的雷字是个中间像闪电,用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整个字形像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雷字发生了变化,“雨字头”出现了,表示打雷时候会伴随下雨。学生通过观察古字一下子就了解了雷从古到今演变为雨字头的原因了,并理解了雷的意思,这样识记字形就简单多了。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直观地感受汉字的神奇变化,文化味满满。

学生接触的会意字也比较多,如采、尖、歪等,他们通常是通过部件含义再合成字的方法学习会意字的。但有些会意字并不明显,如黑、弄等字形复杂的字。如果不知字理,死记硬背,错误率很高。黑字中间的“点、撇”会忘写;弄字的“撇、竖”不出头……如果用汉字演变图进行学习,学生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科学而有趣的汉字演变图能够带领学生走进汉字发展的历史长河,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让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同时明白字义。学生在惊叹汉字的千变万化时,他们就能真正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就会爱上学习汉字。看到一个字,他们就有可能想到的是一串字,一串有生命、有力量的字。

2.有趣的汉字部件,让分辨清晰起来

如果调查低年级学生最容易错的字,那同音字必在其中,这类字意思不同,但读音相同。正确搭配汉字对本来识字量就不多、辨别能力弱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错误率很高的题型。同音字很多都是形声字,教师大多认为通过理解形旁辨别同音字,即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分辨是讲解形声字的好办法。

例如,有位年轻教师是这样讲解“蓝”和“篮”的。

师:出示“蓝”“篮”。同学们,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两个字,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一个是草字头,一个是竹字头。

师:你知道这两个部首分别与什么有关吗?

生:草字头与植物有关,竹字头与竹子有关。

师:你分得真清楚,让我们做一组练习吧。

lɑn ( )天 ( )子 ( )球 ( )色

从练习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很多学生依然不会填写。仔细分析该教师的教学方法,我们不难发现,其对形旁进行了介绍,但没有将形旁与整个汉字结合起来讲解,隔靴搔痒。学生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草字头和竹字头的意思,而在于理解“蓝”是草字头的原因,“篮”是竹字头的缘由。笔者在自己班里重新讲解了该片段:

师:出示“蓝”“篮”,看着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一个是草字头,一个是竹字头。

师:你知道这两个部首分别与什么有关吗?

生:草字头与植物有关,竹字头与竹子有关。

师:大家可能会疑惑“蓝”不是植物,“篮”也不是竹子,怎么会用到这两个部首呢?其实,蓝的本义是蓼蓝(出示图片),蓼蓝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干后变成暗蓝色,可以用它加工成靛青作染料,同时又泛指含蓝色汁液可作染料的植物。

生:原来蓝一开始是指图片上的那个植物,蓝颜色是从这种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师:是呀!现在蓝字大多是指颜色。

师:再看看这个是什么(出示“篮子”的图片)?它是用什么做的?

生:篮子。

生:竹篮。

师:这些组词把它的材料都说进去,现在大家能猜到“篮”为什么是“竹字头”了吧?

生:因为篮子是用竹子编出来的。

师:看起来大家已经把这两个字分清楚了,让我们做一组练习吧。

lɑn ( )天 ( )子 ( )球 ( )色

师:为什么是篮球,而不是蓝球?

生:我是用排除法做的,因为这里指的是打的篮球,不是蓝色的球,两选一,就选了“篮”。

师:遇到不熟悉的,你能主动分析,找到方法,真棒!

笔者重建后的识字教学片段将形旁介绍得非常深入,学生通过了解本义、看图片等方式就把形旁与字形、字义结合在一起,就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此外,练习完成后教师的及时反馈也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效果特别明显。整个识字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比较的复杂思维过程,思辨之趣满满。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形声字的构形方式,不仅方便了识记字形,还找到了理解字义的突破口,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了,也为将来的主动识字奠定了基础。

3.有趣的写字儿歌,让书写高效起来

识字、写字密不可分,写字是识字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很多教师认为写字只是识字的手段。因此,在写字教学时,教师只追求学生写得是否正确,而忽略了学生是否写得优美。殊不知,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每种书写方式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能够体现书写者的心情、意志、信仰等。因此,在小学低年段,学生只要能感受到汉字形态的有趣,抓住汉字的特点,写一手端正、漂亮的字即可,这也是教师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但具体指导书写时,教师的要求特别多,要求学生观察结构宽窄高低、主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关键笔画的穿插等,教学语言也非常繁琐。信息量过大时,学生的听讲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实践,笔者编了很多写字儿歌,将书写规则简洁、生动地呈现给了学生,使得写字教学更加高效。如“拿”的写字儿歌:“拿是上下结构字,上紧下松更好看。撇捺舒展口内收,手字扁扁要站稳。”笔者将上下结构的字形特点、关键笔画书写的要点、重要部件的摆放位置等都融入一首小小的儿歌中,朗朗上口,非常便于学生记忆。学生边说边写,很快就写正确了。如果学生能做到儿歌要求的那样,他们必能写出一手好字。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内涵,识字教学是传承这份沉甸甸的文化的好途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形成课程视野观,带领学生走进汉字的起源,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感受汉字的形态之趣、文化之趣。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