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很多法律知识和内容对于只有单调的“两点一线”生活的初中生来说很陌生,也很难理解。只有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社会的热点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通过三个方面论述了紧跟时代发展脚步进行教学的必要性,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结合时政和社会热点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家政策,使学生能和时代紧密相连,使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提高,并使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颖的、真正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同时,教师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与道德与法治紧密联系。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案例,鼓励学生关注时代热点问题、相互讨论、认真分析。教师就是通过这些实际生活现象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产生切身感受,自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做法,以供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参考。

一、要和时政热点联系起来

教师要时刻关注时政热点,了解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情况,注意更新教学案例,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时代的变化轨迹,课堂的魅力也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了。像“早间新闻”“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1+1”等,都是获取新闻热点的途径。另外,还可以通过新闻网站、报纸等获取新闻热点。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一些时政热点进行视频截取,并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插入到教学过程中,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永远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这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会兴趣更浓,学习效果会更好。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己搜集新闻,关注时政热点。教师还可以在午饭时间打开教室里的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新闻,了解时事。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深入思考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思考的习惯。例如,在学习《感受生命的意义》这节内容时,有些教师就把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到来时广大医护工作人员奔赴武汉支援的情景用多媒体进行了播放,并声情并茂地进行介绍:“那时候,中央一声令下,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振臂出征。他曾经在抗击非典的时候就不辞劳苦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次,他又在危急时刻接受命令,冲到了武汉疫情的最前线。七十三岁的李兰娟院士,明明知道疫情非常严重,但是仍然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并且铿锵有力地说:‘我要和武汉的医护人员在一起奋斗,直到疫情消失!’还有坐在轮椅上的八十六岁高龄的老教授董宗祈,只一上午就看了四十多个病人。那些医护工作者,他们放弃了春节与家人的团聚,奔赴最危险的前线。他们穿着防护服,不敢喝水吃饭,一穿上就是二十四小时,往下脱的时候汗水都湿透了衣衫,有时甚至都很难脱下来。就这样,他们都不喊一声苦。其中,有二十九名医护人员被传染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他们来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看着激动人心的画面,听着教师情真意切的解说,很多学生声泪俱下。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也明白了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担负怎样的社会责任。

二、要和社会关注的问题紧密相联

要真正让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感兴趣,还必须将教学内容与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建立联系。只有把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才更加活跃。学生通过思考、辩论得出来的观点才更有说服力,记忆效果才会更好。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则新闻:2018年3月12日中午时分,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郭琳下了夜班之后,想买点水果回家,就准备走路到长春市宽城区水果批发市场。途中,她发现有人趴在一辆车旁边的水泥地面上,手放在口袋里,嘴里还流着血,身体不住地抽搐着,面呈紫色。虽然周围有很多人,但没有人敢动。她赶忙跑过去把那人的身体翻过来。原来是一名五十多岁的男性,流出的鲜血是被地上的石头磕出来的。根据自己平常的救护经验,郭琳知道这是一名突发心脏病的患者。她先摸了摸他的颈动脉,又摸了摸桡动脉,发现患者根本没有反应。于是,她迅速地给患者做心肺复苏。一开始是单腿跪着,后来是双膝跪地。终于,经过一系列紧急抢救之后,患者有了意识并且心跳也恢复了正常。旁边的好心人早就给120急救中心打了电话,并一起把患者抬上救护车。当有人问郭琳:“你要是没有把病人救活,他的家属赖上你怎么办?”郭琳笑了笑:“再遇到这种情况我还是会救的!”这种事情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经常发生。前些日子,有位老人在路上摔倒了,有两个学生把他扶起来。但这位老人却说是这两个孩子把他给撞倒的。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呢?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也有很多话要说。有的学生说:“没有法律规定我们碰到老人摔倒了必须要扶起来。为了防止被赖上、讹钱,我建议不扶。”有的学生说:“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毕竟这样赖人的老人是少数,我的想法是扶起来,如果摔厉害了,马上报警。只不过在扶起来之前,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烦,可以喊人一起扶,或者用手机录下视频后再做。”还有的学生说:“我国的法律法规应该进一步健全,给这些做好事的人一定的法律保障,而且要给这些做好事的人以奖励,同时给那些不心存感激却讹诈的人以严惩。”通过这些经常在身边发生也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引入,学生不但能对一些问题深入思考,想了解问题的解决办法,还会对课堂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

三、要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紧密联系在一起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果过分地注重理论而不结合实际案例,就会让学生兴味索然,课堂气氛也会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国际国内新闻以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真正把学生关心的或者和国家、人民利益有关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关系到切身利益,所以学生讨论起来也会更加认真。经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很容易地解决了问题,也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分析问题和寻找对策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例如,在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点时,有学生提出疑问:“一些党政干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亲戚、朋友大搞特权关系。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有的学生说:“好不容易当上了国家干部,不谋取点好处谁干?”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学生都质问他:“当国家干部就是为自己和亲属走关系,谋好处的吗?”还有的学生说:“要是这样的话,那还有我们老百姓的活路吗?”?最后,学生经过讨论后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搞特权谋好处的,如果违反法律,也必将会得到法律的严惩。于是,教师在总结的时候讲了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医生。有一次,国王请这位医生给他看病,并且说:‘给我看病,你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像给普通人看病那样马马虎虎。’这位医生非常平静地说:‘在我的眼里,找我看病的都是国王。’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任何时候人都是平等的,尤其是在医生和病人之间。如果一名医生坏了良心,道德败坏,那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这样的人也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总之,提高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认真实践总结经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兴趣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有更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历山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