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阅读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阅读方法,也是当前中学生最常用的阅读方法,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性阅读方式,是学生思维的动态发展过程。具体表现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边读边使用相应的符号进行圈点勾画,用简洁精炼的文字做注释、写批语,及时将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悟或疑问在书中进行标记,以帮助自己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思考。在后来与学生的交流与教学中发现,批注式阅读方法在学生阅读名著时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批注符号多,容易混淆

在阅读指导课上,我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圈点勾画与批注。比如,使用“○”圈出关键性的词语和内容;使用“。。”标在生字或者用得好的词语下面;使用“?”标在有疑问需要仔细思考的地方……在实际的操作中,尤其是刚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发现由于符号太多,标记时易将符号混淆,因此阅读的思路会被打断。

2.为了批注而阅读

批注式阅读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部分学生在阅读时,本末倒置,功利性太强,将批注作为阅读的重点,一味追求圈点勾画与批注,只是为了能够完成批注。导致在阅读过程中,忽视了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学生往往在还没有研读挖掘文本意蕴时就急于批注,所以批注出的内容较为肤浅,只是学生对文本总体的、模糊的感悟。长此以往,名著不能依靠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学生阅读名著的目的也偏向于完成教师布置的批注任务,因此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不浓。

3.被情节吸引,忽视批注

教材中推荐给学生的书目主题丰富,内容引人入胜,单从内容上来说,学生有十足的阅读兴趣。比如《西游记》,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话世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被故事情节吸引,因此会忽略对文本的批注。

二、调整后的批注方式

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我联系日常教学与试题发现,初中阶段名著多以写人记事为主,在阅读名著过程中,学生主要完成的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批注。因此我调整批注思路,要求学生初读名著,先大致了解主要情节及人物关系,然后对文本进行批注。批注时简化对符号的运用,选择自己习惯的符号进行勾画,以旁批为主。

1. 批注内容

对文本内容的批注,主要分为对整篇内容的概括和对情节的概括。一本书中,作者会根据整本书的结构有自己对篇章名目的安排,作者的篇章题目虽也是整篇的主要内容提示,但过于精简,不能作为整篇的内容概括。所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整篇后,运用规范的语句进行“尾批”,准确地概括出篇目的主要内容。

对情节的批注,能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还可以帮助学生概括出故事的发展脉络和情节线索。比如,学生在阅读《骆驼祥子》时,就可以通过批注主要情节,概括出主人公祥子一生三起三落最终沉沦的悲惨遭遇,进而理清小说的总体框架。

2.批注人物

初中生阅读的另一个重点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因此,我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时要对典型人物的个性进行评价批注,也要批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对人物刻画的作用。如《水浒传》刻画了一百零八位性格鲜明的英雄。金圣叹就曾评点:“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初读《水浒传》,学生往往会根据以往的认知标签化地评价人物。如认为武松武艺高强、鲁智深嫉恶如仇、吴用足智多谋等。借助“旁批”,可以让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更全面。

我引导学生勾画所有关于杨志的描写,进行二次批注。学生发现在推辞不掉押送生辰纲的任务后,他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同时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路上要求“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众军买酒时,说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这些部分可以“旁批”杨志人物形象:精明能干,小心谨慎。可见,批注人物时抓住细节,关注人物描写作用,可以全面认识人物,准确评价人物。

3.批注环境

学生对于环境的批注,分为对自然环境的批注和对社会环境的批注。对自然环境的批注,学生主要从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等方面来批注。如《简·爱》中,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后,她在绝望中几乎饿死在道路旁,文中这样描写当时的环境:“荒原幽暗,山势险峻……全是大片的荒原,在我脚下的深谷那一边,远远地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这儿准是人烟稀少……灰白、宽阔而冷冷清清。”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简·爱所处的环境是偏僻幽暗,荒无人烟的。这段环境描写渲染了悲伤凄凉的气氛,突出了简·爱当时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写出了简·爱在知道罗切斯特妻子的存在后选择离开的善良与坚强。

学生对社会环境的批注,主要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进行“眉批”。而文本中作者描写的社会环境,主要交代故事发生时的社会状况,有着为下文情节做铺垫,并揭示社会本质的作用。如《骆驼祥子》中“战争的消息与谣言几乎每年随着春麦一块儿往起长,麦穗与刺刀可以算作北方人的希望与忧惧的象征。”“可是他和城里人一样的只会抱怨粮食贵,而一点主意没有;粮食贵,贵吧,谁有法儿教它贱呢?这种态度使他只顾自己的生活,把一切祸患灾难都放在脑后……”结合写作背景,学生批注: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只关心自己的肚子,而不关心社会的变化,祥子也是如此。为后文祥子变得麻木潦倒,自甘堕落做了铺垫。

4.批注情感

名著中对情感的批注,同样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对作品中塑造人物情感的批注,这一部分主要包含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批注中。另一方面是作者借文本抒发自身的情感,初中阶段阅读的名著中,作者借文本抒发情感的作品主要是《艾青诗选》和《傅雷家书》。《傅雷家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体现傅雷苦心孤诣的父爱,学生阅读过程中很容易找到这些语句,但具体是从哪一方面体现父爱,就需要多加思考。如:“你的感受性极强、极快。这是你的特长,也是你的缺点。” “我现在特别提醒你,希望你时时警惕,对于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从这些话语中,就能批注出傅雷对傅聪做人的引导,从而表现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

5.批注主题思想

对主题思想的批注,主要让学生以“尾批”的方式完成。批注的内容从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作家的主观态度出发。如学生在阅读完《骆驼祥子》后,对作品思想主题的批注是:作者以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借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6.批注语言

对语言的批注,主要是对作品语言的鉴赏。重点要求学生批注修辞、写作方法和语言的内涵。学生在批注修辞和写作方法时,要求学生按照考试答题的方式进行批注。先批注所使用的修辞或写作方法,再批注其作用。如《创业史》中“庄稼人啊!在那个年头遇到灾荒,就如同百草遇到黑霜一样,哪里有一点抵抗的能力呢?”,学生“旁批”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把“那个年头遇到灾荒”比作“百草遇到黑霜”,写出了那个年头遇到灾荒的不幸,庄稼没有抵抗的能力,表现灾荒来得恐怖及庄稼人的悲哀。

批注对语言内涵的理解时,重点关注文本中具有哲理性的句子,批注自己的感悟,以帮助学生真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创业史》中“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比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生。”这一段文字,有学生批注:人生道路漫长,但关键靠那几步,我们要掌握时机,趁着年轻,努力拼搏!还有学生批注:这段话让我想起了《未选择的路》。人生道路漫长,岔道口众多,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人的一生,需要谨慎。但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哪怕不美好,我都要勇往直前!

我简化批注方式,要求学生从以上六点出发对名著进行批注,方式不尽完美,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批注式阅读效果呈现

在读书分享课上,一位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傅雷家书》时的批注,说道:“我要分享我对《傅雷家书》中一九六四年三月一日这封信的批注,这封信比较长,主要写了傅雷夫妇在得知弥拉怀孕后内心的喜悦,以及他从生活经验方面对傅聪的教导。这篇不同于其他信件多是对傅聪专业方面的教育指导,这封信的主题侧重于生活细节。但同样也表达了傅雷对儿子的关爱。除了信中直白地说‘爱你’以外,从他对傅聪关于理财的细节指导上就可以看出来。只有爱自己的孩子,才会如此细致地教给他生活中该如何合理花钱。这里也可以看出傅雷本身也是一个关注生活,勤俭持家的人。在这封信中,也多次使用了对比手法。比如,第二段对东西方女子‘母性’的对比,通过对比,告诫傅聪要正确看待妻子有孩子之后,对丈夫的忽视这一现象,同时也要求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最后一段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弥拉对公婆的表现和友人的儿媳妇进行对比,还有五九年八月以前的弥拉和六四年一月的弥拉进行对比,表现了弥拉几年来的进步以及弥拉的优秀,也说明了傅雷夫妇对这个儿媳妇十分的满意。”

在这封书信中,这位同学批注出了信的主题、人物情感、句子赏析和人物形象这些内容。可见,这位同学不仅阅读了《傅雷家书》,还看懂了。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今后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我仍需积极探索,提高批注阅读的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名著时,不仅会批注,还能在批注过程中拓展思维、熏陶情感、提高审美,从而落实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