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何通过“三个课堂”的阅读教学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第一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标准(2021年)》(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既要注重“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更要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通过阅读的途径,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个崇尚道德修养的人,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引导:

一是从教材的阅读材料中“挖”。教材是阅读教学的依据。课文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明确课文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点是关键。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组元,是落实国家“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落实立德树人,教师首先要从教材的阅读材料中挖掘出育人的因素,并结合不同的单元教材编排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体验,在思考和探索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以七年级全册教材为例,各单元教材内容渗透了学生对自然美景、人间亲情、人生百态的感悟,诸如亲情友情、人生理想、生活态度、价值取舍、爱国意识、民族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内容皆有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先将这些阅读对象中最为关键的德育内容挖掘出来,让学生反复诵读,才能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是从思想情感上“悟”。《课标》在阅读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作家作品的内涵。如通过对比《岳阳楼记》中的“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不同览物之情,我们感受到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在《沁园春·雪》中,我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体验到“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和“开创空前事业”的豪情。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把个人体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互联融通、反思迁移中将语文课程中的德育因子——对人类尊严、价值、理想的肯定与追求,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三是从语言文字中“品”。《课标》提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品味是深入文本内核,透过形式,探究作品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中要抓住文中那些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品析,加深对作品思想情感的体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如在教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通过阅读庄子和惠子因“安”字的多意而引发的诡辩,让学生在思辨中理解,在思辨中评价,最后在思辨中体会庄子“天地与万物合二为一”的洒脱,惠子求真执着的探索精神。在品析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文人墨客的妙笔生花,理解到他们对人生的不同追求,而且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在“第二课堂”中渗透立德树人

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是统编教材的又一特点。使“第二课堂”延伸“第一课堂”的主旨,继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是整合资源,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基于课内阅读学习,拓展相关体裁、主题等内容,拓宽学生的思维视角和多向度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比如在学习了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后,及时推荐《丑石》《风雨》等散文佳作,渗透阅读;在学习了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后,推荐《舍弃,也是一种尊严》的篇目,进一步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客观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这样由浅入深的阅读体验,可以让学生扩大阅读量,拓展知识面,并在类比阅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意识,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组织由静态到动态的阅读立体体验,提升阅读的阈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再体验和再思考。如课前学生可开展“3~5分钟好书之我读”的推荐活动,“好书之我读”的接龙活动和“好书之我读”的有感活动。在课后,开展“汉字听写大赛”活动,“成语大赛”活动,“诗词大会”活动,“经典咏流传”的歌唱活动,“朗读者”活动,“新年诗会”等,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体验、交流中,培养家国情怀。

在“第三课堂”践行立德树人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加强在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之人。”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德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从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要将德育置于生活之中,以生活教育学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学校,投身于社会,去看、问、观察、感受、领悟,践行“在生活中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做人做事。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操的有效途径。如以祖国72华诞为契机,开展“拍家乡小景 感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察、甄别、选定拍摄主题,在实际的拍摄活动中,感受和平年代人们的幸福生活。组织学生观看“2020抗击疫情十大人物及英雄事迹”,之后组织学生实地采访身边的抗疫工作者,与社区的群众交流疫情防控成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对世界的多元认知,树立正确的大局观、角色观,养成敦亲睦邻、家国天下的道德品质,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感受生活,推动阅读体验虚实转换。结合当前“碳排放”有关议题,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和比亚迪汽车制造厂,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感受“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以及生态占补平衡的必要性。感受中国政府在“碳峰会”上的庄重承诺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和担当。通过开展“走进敬老院”活动,让学生体验敬老孝亲的意义。学生通过给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剪指甲、梳头发、倾听他们的心里话等,感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正内涵,培养自身无私奉献的优良品德。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德之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德之要,以公民道德教育为立德之核心,以“三个课堂”为阵地,用以大阅读为媒介的教育教学手段,推动实现人的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