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只是正确答案的一半。教育需要秩序和平衡,如果减负只做减法,就会破坏这种秩序,原来的秩序打破了,自然需要构建新的秩序,如果不能建立新的秩序,只是盲目跟风做减法,就会出现混乱和失衡。因为不管是“双减”还是“课后服务”,都直接牵涉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培训机构五个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如果不能对五个行为主体进行深入、系统性的综合思考,只是盲目在表层上完成上级的工作要求,势必会出现连锁反应式的问题和矛盾,使国家的政策措施难以真正落地。

所以减法是纠偏,加法才是重点。学校的教育体系如果搭建得不科学,是不能承载改革期望的。如果仔细阅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30条内容,我们会发现有16条都在做加法。综合素质被提升到了突出地位,教育主阵地将回归校园。治理培训机构是治标,问题根源依然是要科学搭建学校教育体系,迅速而切实地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让学校教育体系回归主体地位,以减少家长对校外培训的需求。

那么如何搭建科学的学校教育体系呢?“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陕西省教育厅提出打造“三个课堂”,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构建思路,以“三个课堂”为阵地,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因材施教。“第一课堂”应对学业期待,“第二课堂”应对兴趣期待,“第三课堂”应对社会化需求。具体而言:

“第一课堂”是“双减”的主阵地

所谓“双减”,就是要减掉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那为什么会有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为了让学生在未来人生重要的筛选性考试中胜出,教师加重学生作业负担,家长送孩子去培训机构。这里课堂效率问题是因,课余负担过重是果。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让“双减”真正落地,“第一课堂”必须有革命性的改变和提升。要从文化氛围创设、课堂模式建构、学习内容统整等维度来深化、深耕课堂改革。首先要变“学科课堂”为“育人课堂”,深刻认识所有课程的社会属性和情感教育价值;其次要打破指向群体的班级讲授模式,创设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化课堂;再次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三教中心”模式,创设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最后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创设技术赋能的“E时代课堂”。

“第二课堂”是“双减”的百花园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使用“第一课堂”之余的自由时间呢?指向兴趣特长的“第二课堂”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每一个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质和爱好,如果说“第一课堂”是“百舸争流、千帆竞渡”,那么“第二课堂”则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所以相较于指向学业达标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应该是一种“扬长教育”,学校应该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选择,学校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设计架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横向层面可分为生活课程、学术课程、科技课程、艺术课程、运动课程、心理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国际视野课程等类型;纵向层面可分为基础型课程、进阶型课程、项目式研究型课程等多个层次,使每一个孩子的智慧与能力充分发展。

“第三课堂”是“双减”的大世界

以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文化博物馆等为教学空间的“第三课堂”致力于带着学生走向世界。是“行万里路”的教育,让学生在参观、听讲、体验、交流、介入中学,强化校内教育中缺乏的生活教育、环境教育、生存教育等,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要真正落实,我们应立足“三个课堂”,“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时代不断演进,出题的内容不断更新,我们应当做人民满意的“答卷人”,不忘初心、勇毅前行。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