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传承最初的方式是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感受,从而在被动引导下开始主动探索和思考,最终学会生存。对于幼儿来说,从出生就开始了学习,生活给了他们什么,他们就会学到什么。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将幼儿的学习和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足够重视他们经验的获得和积累,才能使教育真正发生。如何把握生活中的教育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将幼儿喜欢的、需要的,尤其是在生活学习中产生和发现的,有助于拓展幼儿视野的内容融入到课程或教育活动中来,激发幼儿认真主动地研究、探索、发现、尝试,并有效地理解外部世界,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一、重视环境在生活化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中同时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同伴群体、教师、自然环境等都是在生活中影响幼儿学习成长的重要因素。幼儿园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如,幼儿在骑行区的水泥路上发现了几个脚印,七嘴八舌地讨论后,无法确定脚印的主人到底是谁,教师在充分观察后及时引导,幼儿开始通过查阅、对比、验证等方法寻找答案。大型养殖园里生活着许多动物,幼儿在餐后散步时惊奇地发现了三颗完全不一样的蛋,蛋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的不同很快激发了幼儿寻找蛋妈妈的兴趣。不同物品和材料通过布置形成了一条触摸长廊,幼儿每每走过,都要用手感受一遍,多感官了解事物特性,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发现、讨论、思考、探索,并获得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探索兴趣,而且初步尝试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中国年”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年俗、年味等,并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准备过年的美食和物品,幼儿自己装扮年味十足的活动室、走廊、大厅,制作风俗美食。幼儿在创设游戏环境和开展主题游戏时,将自己习得的经验反映了出来,这样的主题游戏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更是正面情绪体验的一种途径。

在幼儿的生活中有许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只要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认真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内心需求,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材料并适当整理加工,就会使教育的内容变得丰富而有趣,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

二、创造有利于幼儿感受生活的平台和机会

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进入生活才有效。《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课程是追随幼儿生活和经验的,只有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才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展种养殖课程、行走课程等正是使幼儿充分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很好途径。这些课程往往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带给幼儿生动而难忘的体验,更是幼儿自我教育和提升的有效方式。在这类课程中,幼儿时时刻刻都要面对难度不等的挑战,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将自己完全融入到生活中去,不仅锻炼了能力,而且扩展了眼界。如,幼儿园里有一片种植园,幼儿在自己的园地中进行种植规划,然后采买种子、播种、施肥、浇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收获果实、研究果实、分享果实等。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能力都是不可估量的,得到的锻炼对其未来学习生活是终身有用的。在行走课程中,幼儿走进陕北民歌博物馆,聆听民歌艺术家的演唱,欣赏榆林小调的演出,了解民歌历史渊源,幼儿从活动室走出去,走进大环境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在“兔宝宝旅行记”活动中,幼儿可以将小兔领养回家,与小兔亲密互动,共度美好时光。幼儿观察、了解兔子的习性,记录兔子的成长,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喜悦的心情。对于幼儿来说,生活总是多姿多彩、充满惊喜的,我们要根据他们热爱自然、喜爱游戏的特点,将学习的场所“搬”到户外,让学习在实践和游戏中进行,幼儿经验积累和能力锻炼的效果显著。

只有充分重视幼儿的经验和兴趣,才能准确把握幼儿成长状态和能力发展水平,才能让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幼儿由已有经验促进新经验的积累,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深度融合

《纲要》的贯彻,使家园共育成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新课程、新《纲要》的实施,人们发现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单靠幼儿园是难以奏效的,而是应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发挥家长资源的教育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如何挖掘和利用家长资源,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重视、关心、积极配合、参与幼儿生活化教育,我们可以尝试开展一些家长乐于接受、幼儿兴趣浓厚的活动。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家长带领幼儿去超市购物,幼儿需要提前列出购物清单,根据清单寻找物品,并且拿到计划中的数量,最后幼儿需要懂得换算,并在一定情况下学会放弃和妥协。在幼儿园组织的沙龙中,有家长提出要自主组织班内活动,于是一场说走就走的科技馆之旅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家长利用自身职业优势为幼儿精心开展了一次行走课程,并亲身体验到在生活中为幼儿创造自学平台对于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位家长是消防员,于是孩子们有幸与消防员进行亲密互动,实地了解他们的工作,了解消防器械,获得了日常不容易获得的体验机会,并对消防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

家长是课程中很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家长的参与给了课程血和肉,让课程主题得以丰满和鲜活。家长的参与让活动更生活化、游戏化。最重要的是,家长的参与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和成长,也最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

四、让过程材料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常常需要幼儿、家长和教师一起收集资料。在活动中,收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分享,或者当做活动材料、游戏道具,都能更好地鼓励幼儿,也能使幼儿的学习更有价值。

如,在“奇妙的蛋”主题活动中,幼儿在养殖园里发现了大小、颜色不同的蛋,为了分辨到底是谁的蛋,幼儿要查阅、收集很多资料,观察家中的蛋,并将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带到幼儿园,和其他伙伴一起讨论、分享观点。等确定了“蛋宝宝”的“妈妈”后,这些过程材料就会得到整理,以便后续的延伸和拓展。在“蚕宝宝成长记”主题活动中,幼儿每天观测蚕宝宝的生长变化,并用记录表记录生长形态和养护情况,这些记录材料为幼儿后续的经验梳理和能力强化提供了较高价值。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交往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五、让幼儿的需求成为生活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幼儿的生活,是与成人截然不同的。他们的世界“万物皆有灵”,一切事物都有情感,可以倾听,也可以诉说。因此,对幼儿的关注要真正站在幼儿的角度,以他们的方式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幼儿成长的支持者,教师要了解其需求,根据需求提供学习材料、创设环境。作为幼儿成长的合作者,教师要根据需求,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幼儿一起成长。作为幼儿成长的引导者,教师同样需要根据其需求,科学分析,用合理方式有效引导。在构建生活化课程时,教师要考虑幼儿喜不喜欢、需不需要,围绕幼儿的兴趣点寻找适合他们的主题素材,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去预设主题。如,春天万物复苏时,幼儿园里的植被开始出芽,幼儿发现后感到惊喜。因树的品种不一,花季和落果也不一样,幼儿好奇而期待,于是他们开始了一次“认领小树”的活动。他们先做了一份计划,接着根据计划执行任务,观察、浇水、除虫……忙得不亦乐乎!幼儿园里充足的运动器械满足了幼儿自主游戏的需求,他们可以合作完成运动项目设置和练习,也可以自己确定主题进行情景式运动。这样的自由活动,让幼儿获得自豪、愉悦等积极情感。

生活化课程需要教师不断观察分析每一个幼儿,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和意愿,并做到充分尊重、平等对待。家长和教师都需要重视生活中无时不有的教育契机,及时把握,科学引导,才能真正发挥生活化教育的作用,才能逐渐帮助幼儿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总之,在理解幼儿、解析课程的过程中,孩子们给了我们太多惊喜和感动。同时,我们对于生活化课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教学实践也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幼儿教育开始真正回归生活!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第九幼儿园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