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陕西省2021年哲学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年度一般项目《陕西省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立项编号:2021ND0490)、陕西省2021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1BY170)、《“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在师范院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立项号:21JG001Y)阶段性成果。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教育对于传播和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意义重大。重构生态文明教育实施路径,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区域教育的核心课题之一。审视我省基础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由生态环境部主管、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主办的《环境教育》杂志是我国生态环境教育类的专业期刊。截至2021年10月,该杂志共刊发我省24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文章27篇。

从表1可见,24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布在陕南、关中、陕北不同区域,基本能够说明我省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客观情况。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上述文章进行分析,透视我省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有助于提升生态文明教育质量。

一、陕西省基础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生态文明教育目标意识不足

如表2所示,24所学校中有19所将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理念;7所学校以建设“生态文明校园”为目标;仅有1所中学将“建设生态文明校园”目标阐发为“构建绿色校园”“绿色德育”“绿色教学”。16所学校提到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意识、观念、技能、行动、习惯等,但未将其明确为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综上所述,我省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目标设计缺乏整体意识,影响生态文明教育系统性、持续性发展。

(二)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内容系统性较弱

根据表3统计,15所学校兼顾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如幼儿园挖掘美育、劳动教育中的生态文明要素,中小学利用语文、数学、科学、地理等课程相关要素作为生态文明教育载体;9所学校开发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但整体而言课程系统性较弱。

从表4可见,各个学校注重校园绿化、生态文明教育规章制度等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隐性课程开发,努力打造生态文明教育环境。绝大部分学校能设置多样化的综合活动课程,为生态文明教育奠定基础。但囿于专任教师匮乏,生态文明教育辅助读物开发较少。同时,学校忽视精神文化隐性课程对于生态文明教育质量的影响。

区域差异是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特征,因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背景,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陕西省地理位置特殊,有着丰富的区域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但通过文本内容研究发现,24所学校中仅有8所学校结合区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了体现地方生态文明特征的校本课程。

(三)生态文明教育实施路径不够精细

表5显示,19所学校通过组织主题演讲、节水宣传、实践调研、空气质量监测、垃圾分类、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等课外活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15所学校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的方式实施生态文明教育;11所学校通过学校、家庭、企业合作的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表6显示,24所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重点落脚于知识获得,对于生态文明能力的形成关注度不足。

(四)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不够精准

表7显示,评价维度指向学生发展如生态文明意识培养、行为习惯养成等的为9所学校;指向学校变革如环境美化等的为11所学校;兼顾学生发展与学校变革的为4所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学生发展与学校变革并重,尤其是应该通过发展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意识、技能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品质。

二、陕西省基础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优化策略

(一)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目标设计意识

提升目标设计意识、科学确定教育目标,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要深刻理解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基于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维度等设计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确保目标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教育评价奠定基础。

(二)提升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开发能力

课程是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媒介,课程内容的质量决定生态文明教育的质量。开发生态文明课程内容体系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要深入挖掘国家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因素,并“结合当地环境教育资源,以必修课、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健全生态文明教育系列地方课程,积极构建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如西安市有“三河一山”,周边学校即可以此开发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在开发显性课程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物质文化建设如校园农场、校园气象站等和精神文化建设如生态文明校风树立等隐性课程的积极促进作用。

(三)优化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实施

实施过程是落实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环节。学校应从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生态文明能力训练、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等全方位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进而通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提升推动社会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要利用社会资源,打通“三个课堂”,构建新型“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促进全社会形成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资源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形成的“生命共同体”和谐发展。

(四)全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应该贯穿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全过程,要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坚持师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同时坚持社会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在充分肯定生态文明教育成绩的同时,不回避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生态文明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省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应充分挖掘地方课程要素,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真正让学生将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作者单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