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对教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教学活动插上翅膀,将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是人采用一定思维方式对材料进行分析、加工进而形成新思想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教师常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能使学生变得更加积极、活泼,还能使学生将新旧知识、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发现知识的内部联系,拓展自己思维的同时,将思维可视化,有效提升自己思维发散力。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的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同时与其他学科一起开展学科融合教学研究与探索。


一、在常规课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学校里,各学科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熟练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进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在第一课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第一课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整册书的重难点知识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还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法,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学期总目标、总任务,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在单元小结和复习课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学生被动接受极易出现厌学情绪,对知识结构没有直观的了解。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它简单、有效,且非常高效,对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很有帮助。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梳理所学知识。思维导图不仅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复习课中,思维导图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梳理能够加深理解,并能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有效迁移应用这些知识。例如,讲授一个单元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本单元所学知识呈现出来;每个主题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个主题探究的内容、过程用思维导图展示出来。长此以往,就能够使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人文知识体系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在每节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与自己所处城市的人文、历史、地理等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些内容一项一项地进行扩展,并一笔一笔地画出来,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例如,讲授在Word文件中插入图形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这些文件的应用场景。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多种图形在生活中的用法,如箭头图形配文字可以作为校园场馆的导航标志,星形配文字可以作为果树喷洒农药后的警示标志,“靠右行走”引导牌可以作为上下楼梯的标志,在劳动实践菜园中可以设置“请勿采摘”的温馨提示牌,马路上如有隐患可以设置“此处有坑”“地面湿滑”等警示标志,心形配文字可以做贺卡……

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学生要多关心、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行动、所学美化班级、装扮校园、改变世界。

(四)在小组讨论中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组长使用思维导图记录每位组员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想法。例如,在讲授西交大版三年级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分发空白的思维导图图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所见所闻填充外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讲授六年级机器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将学习单上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形象地呈现出来。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各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各有特色。

二、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为学生设置一些综合性的训练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各类知识的能力。

(一)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练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就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例如,讲授搜索引擎一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诗人地图”这样一道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已有语文知识,根据自己的兴趣搜索相关资料,绘制诗人李白或者杜甫的生平事迹及所著作品;讲授完PPT的制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城市的特点,制作“我的家乡”主题幻灯片,由于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地方非常熟悉,他们的思维特别活跃,从不同角度利用PPT展现了“我的家乡”独特的历史、地理、美食、旅游等文化,真正地将知识跨学科联系了起来,这对提升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项目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尝试,其中涉及历史、地理、科学、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时,学生在收集资料、编制图文、链接页面等方面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思维导图制作得非常精美,他们的小结也非常精彩。由此可见,项目式教学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横向了解同一主题下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又能纵向对比以往所学的知识,还能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

在网页教学中,链接结构更适合用思维导图描述。因此,学生策划主题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并根据链接结构的便捷性、结构性特点,为学生设计“我的暑期旅游规划”项目式练习任务,让学生以游者的身份制订家庭旅游规划及旅游经费预算,从交通工具选择、飞机班次查询、酒店预订、当地特色美食查找、人文自然景观查阅、行程规划等方面认真考虑,并借助思维导图制订合理的旅游规划。展示环节中,学生设计的“我的暑期旅游规划”图文并茂、内容充实,推介的内容非常有意思,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在学科融合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教师在语数等学科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学生采用传统的方式在纸张上绘图,虽然作品颜色很鲜艳,图示也很鲜明,但修改、分享、拓展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生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电子版思维导图。例如,在语文教学拓展环节,教师采用信息化手段,能够启迪、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双减”政策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是一门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的大学问。

综上所述,教师无论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借助多学科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要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梳理、整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凤景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