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成为很多物理教师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利用物理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从五个方面对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展开论述,以期为其他同仁提供帮助。


一、运用情感教学,触动学生的心灵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教师想要得到学生的尊重、爱戴,就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从中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就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教师教导学生时学生就会心悦诚服,这样自然就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朴素而优雅的仪表,较强的专业能力,对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这样一来,学生时刻都会感受到教师的无穷魅力。

二、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情,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跳起来就能够摘到葡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为学生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就能认真钻研问题,积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大气压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存在吗?很多学生说没有感受到。这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选一名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让他将一个比较硬的纸片放在杯口上,然后将杯子倒过来,纸片紧紧地贴在杯口上,水没有倒出来。学生通过观察,他们就会明白大气压的确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视频,同时提出问题: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球体,但是这么多匹马却拉不开,为什么?问题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就会想尽办法了解大气压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正是因为教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认真地思考,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才会得以实现。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演示另外一个实验:将一个试管装满水,并在试管里面放上两只小虾,加热试管的上部,不一会儿,试管上部的水就沸腾了,而下面的两只小虾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但加热试管的底部时,里面的小虾就变红不动了。如果刚开始加热,马上把两只小虾拿出来放在清水里,它们就慢慢地活过来了。实验结束后,学生经过讨论普遍认为:缺氧会使小虾很快窒息,水的导热是通过对流完成的。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思考分析得出的结论,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忘不了。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想实验的结果,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学生的探究兴趣会大大增强;还可以找一些生活中“眼见不为实”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放入水中的小木棍变弯了”“相同重量的铁块和棉花在真空中是否同时落地”“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用火柴盒能把水烧开吗”,等等,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真真正正地感受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学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普遍规律,了解、研究生活中的物理原理。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物理现象的存在。如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水壶中的水烧开时蒸汽会顶开壶盖,从而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找出了产生交流电的方法,从而发明了发电机,等等。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把物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兴趣才会更加高涨,学习起来也会劲头十足。例如,我们乘坐公交车时,由于特殊情况司机紧急刹车,我们的身体就会前倾;骑电动车时,即使我们停止供电,电动车也照样会行驶一段距离,更不用说下坡的时候了。教师在具体情境下引入“惯性”的有关内容,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夏天用棉被盖着冰糕不容易融化。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用被子隔开,减少雪糕与空气的接触,温度上升缓慢,融化得也就慢了。通过这些现象,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物理知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四、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生比较喜欢语言诙谐有趣、条理性强、知识渊博的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势能、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这部分内容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教室里,突然上面掉下一根鹅毛,马上就要砸到你的头上了,你会怎么做?有的同学说用手赶走就是,还有的说没关系让它落下来就是。教师接着问道:那如果是日光灯掉下来呢?动作快的学生马上躲开了,动作慢的就有可能会被击中,有些学生以为地震了迅速大喊逃跑。这时,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再引入势能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就很高。接着,这位教师又引入了一个事例: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孩子正在13楼的阳台上玩耍,母亲因为有点事情到楼下去了,小孩子玩着、玩着就想看看窗外的风景,于是开始往窗户上爬,楼下的母亲看到后大声惊呼:“别动!别动!”但是,孩子看到母亲后,还以为是母亲让她下去,就从阳台的窗户爬了出去,在她即将要掉地上的时候,刚好一位阿姨路过,赶忙伸出手接住了这个孩子。孩子到医院检查后只是稍微有点皮外伤,但接她的那位阿姨胳膊却骨折了。这位教师说着、说着停了下来,学生似乎还沉浸在事件的惊吓中,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会把那位阿姨的胳膊砸断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一致认为:随着小孩下降高度的变小,速度就会加快,这样势能就变成了动能,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结果。有的同学还专门举了例子:运动员跳水、小朋友荡秋千等都是势能和动能相互转换的结果。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只有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让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白板、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教师通过模拟实验,并辅以视频和音频等,就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为学生播放“国庆节前,华灯初上的夜晚,北京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视频”,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夜晚城市街道上络绎不绝的车流和闪烁的灯光,以及哈尔滨‘冰灯节’那晶莹剔透的冰灯的视频”。学生看了这些赏心悦目的视频后,他们对五颜六色的光有了一个大体的感受,这时教师再适时引入反射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又如,光的衍射现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基础课程,学生只有动手操作了,才能对其中的实验现象有直观的认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动手,多实践,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才能培育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四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