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歌文化承载着历史的光辉、优秀的民族精神及高尚的品格,对于新时期的立德树人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还能有效弘扬与发展民族精神,深化德育成果。高职院校可通过课堂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展现红歌魅力,积极开展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对红歌文化的思政元素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利用红歌开展相关教育工作的实践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期提升红歌文化的利用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红歌文化 思政元素 立德树人

实践项目: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2021年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21SPWSXM-C-53)。

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K20-17)。


引 言

音乐教育具有渗透性、内隐性、感染性等特点,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实现人与人心灵上的沟通。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指音乐在道德教育方面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我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曾说道:“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可见音乐对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各种音乐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与音乐对话,聆听音乐所表达的思想,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实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人们在音乐教育中能够获得德育思想的积极引导。我国当代学者王小琴、徐即开在《论音乐的德育功能》一文中提到,音乐有“有助于塑造审美主体、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学生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和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促进交往”这五大德育功能。音乐有很多德育功能,比如审美功能、集体合作功能、表达情感功能、激发情感功能等,这些功能都可运用在德育体系实践中,能促进德育目的实现。

红歌的内涵及其与德育的关系

红歌即红色歌曲,即赞扬和歌颂革命、祖国的歌曲,它们普遍具有浓韵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节奏感。红歌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它能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红歌拥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内涵,其凭借自身的旋律与简练的语言,向群众描绘革命精神、弘扬民族精神、传播真理,让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获得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

首先,红歌能够描绘革命精神。红歌将一件件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以曼妙的方式述说给世人。例如《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主要表述的是铁道游击队抗击日寇的感人事迹;《洪湖水,浪打浪》重点表现了韩英在被捕后所表现的英勇不屈、敢于牺牲的抗战精神;《王二小放牛》对王二小不畏日寇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刻画,描述了他想尽一切方法将敌人引入包围圈,为我军胜利而牺牲自己的感人画面。

其次,红歌可弘扬民族精神。每一首红歌中都具有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例如《英雄儿女》,充分展示了华夏儿女忠贞爱国、不卑不亢、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东方红》表达了人民对伟大领袖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无比热爱的感情,向民众充分展示了革命者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能够增强大家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最后,红歌可实现真理的有效传播。每首红歌当中均为世人传递着革命发展的真理。例如在《大海航行靠舵手》这一作品之中,向世人表达了共产党与群众的鱼水之情,共产党是群众的真正代表、民族复兴的引领者、国家新纪元的开拓者与指导者,唯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可实现救国的理想,方能实现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中将热爱群众、依靠群众是实现战争胜利的重要真理进行了充分表达。

立德树人教育中红歌文化思政元素的价值

我国红色歌曲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对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每一首红歌都展示着华夏儿女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召唤人民群众为民族繁荣奋勇前进,共同拼搏。作为民族的希望,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的坚实力量。而红歌这一民族特有文化属性,是积极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工具与载体。

1.有助于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学生时代是人形成及塑造“三观”的重要阶段。现阶段,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相互融合及渗透,产生了不同的矛盾与冲突,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导致很多学生严重缺乏服务意识、集体意识、奉献精神等。而在红歌文化当中,其所含有的积极态度、坚定意志、崇高信念、团结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欠缺的重要财富。比如《团结就是力量》,表达了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大家共同抗击日寇的坚定信念。红歌通过其所含有的激荡乐章、爱国热情和集体奉献的精神,鼓舞着每一位华夏儿女,对人的“三观”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2.有助于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民族精神能够鼓舞大家朝着美好的目标不断奋勇前进,因而弘扬民族精神是新时代的最强音。红歌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产物,是如实反映我国革命的真实写照,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体现。红歌在塑造集体精神、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等积极精神中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比如《我的祖国》《我爱祖国的蓝天》等作品,都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以及我国勤劳勇敢、坚贞不移的民族精神,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是培养高职学生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的重要途径。

3.有助于深化高职学生德育功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在高职院校开展德育教学,对学生塑造优良的德育思想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不断发展,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表现出了显著的时代特征:一方面,他们积极向上、健康豁达,敢于表达自我;而另一方面,因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受多元文化与环境的影响,有时会有一些思想层面的疑惑与迷茫,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道德失范的情况。对此,学校不仅要加强德育工作,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特征不断创新。在选择教育方式时,应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如利用红歌让学生自觉参与德育教学,激发他们的归属感、使命感,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成效。

利用红歌文化思政元素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1.利用课堂教学绽放红歌魅力

高职院校中所开展的音乐公选课,为红歌的学唱提供了重要契机。随着物质水平及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及提升,新时代学生在中学阶段便接受了良好的音乐素质教育,可对红歌进行简单的识唱。而红歌的教唱仅仅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目的,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红歌所具有的美感及独特的魅力,深刻领悟歌曲背景之后的深层含义。如在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当中,以雄壮的旋律表现了毛主席用兵如神,以及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又比如《南泥湾》当中,通过欢快的主旋律体现了广大战士攻坚克难,积极应对物资短缺的奋斗精神和乐观精神。再比如《北京的金山上》这部作品,整体音乐以热情的旋律表现了光彩夺目的景象,充分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恩之情。

红歌有着跨时代的特性,有共产党诞生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中国伟大民族复兴等不同阶段的作品。因此,在利用红歌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照时代所具有的特征与时代同步,选择一些能够贴切实际的红歌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其认同感。比如《在灿烂的阳光下》这一作品,便是依据新时期特点创作的歌曲。“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的歌词与我国实际相契合,抒情的旋律充分表达了人民对于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感激之情,而激昂的旋律则对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的风雨进行了描述,赞扬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所获得的成就,在旋律的反复唱响中对音乐主题进行进一步升华,充分表现了青年人立志报恩祖国的奋斗精神。此外,还有很多真实体现当代精神的佳作,如表现抗震救灾的《生死不离》、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北京欢迎你》,以及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献礼歌曲《国家》等。这些歌曲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明朗激昂,欢快而又流畅,具有乐观豁达、热情奔放的情感,与新时代学生对于审美的标准相契合,易于被他们接受。

2.在大学校园接力红歌传唱

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大部分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如有较强的自主性、活跃的思维等,他们渴望通过自我展示释放青春激情。校园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场地,可以红歌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红歌因自身所含有的文化价值,使得其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红歌合唱比赛是大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红歌传唱的主要方式,因为合唱的门槛较低、参与面较广,红歌与合唱艺术相结合,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音乐内涵,提高音乐修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加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培养他们的团结精神、协作精神。比如《游击队歌》,其所具有的快旋律和清新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游击队员保卫家园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的斗争精神;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词曲由平缓阐述逐渐上升到情绪激昂的高潮,朴实的歌词尽情地表述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也体现出了中国人民坚定跟党走的决心;《歌唱祖国》则用简洁的音乐旋律完美展现了祖国诞生时的华丽画面,体现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及自豪之情。

除了合唱以外,还有众多实践活动可以实现红歌的高质量传唱,宣扬立德树人教育的精神,例如开展“重温红色经典,激情岁月”主题活动,让学生学唱红色经典影视剧的曲目,或者组织学生编排歌剧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性、积极性,鼓励他们对经典红色曲目进行改编与再创作。这些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活动,规避了传统思政教育的空洞性及抽象性,为红歌在立德树人中的积极应用提供了良好平台。

结 语

从整体上来看,红歌主要表现的是积极乐观、催人奋进的精神,是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激情与驱动力,可使人们提振精神、提升素养,能有效推动社会与民族朝前发展。红歌当中所涵盖的教育作用是其他艺术表达方式无法比拟的。德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运用红歌这一特殊教学载体,积极规划丰富多彩的思政教学活动,为传承及发扬红歌文化贡献自身力量。在强化学生审美观念,升华学生精神、自信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自觉承担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史露露.论新时期高职院校音乐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以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J].黄河之声,2016(17):58.

[2]车丹宇.红歌的育人价值内核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观察,2020,9(39):89-91.

[3]冀君姣.刍议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7(2):64-67,144.

[4]王超,聂玮,刘祖峰.红歌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3):143

[5]张国芳,张义光.经典音乐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0(15):61-63.

(陈淑娟: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药物与化工分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