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学科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与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运用能力,其关注的是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发展。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正确而深入地进行文本教学解读。有什么样的文本教学解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呈现,不同的课堂呈现教学效果大相径庭。那么,怎样组织有效的文本教学解读呢?


一、着眼单元,明确编者意图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使用至今,螺旋上升的能力训练目标,双线组元的体系结构,使得教学的抓手更加多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只有深刻领会了编者的意图,才能把握好单元教学的方向。

1.解读单元篇章页

基于教材编排体系的创新,在解读教材时,教师要用好有效资源。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这样的诗句引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祖国山河。围绕这一主题,编者选编了四类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体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这几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山河的美好。我们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可知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丰富见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而语文要素聚焦的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个指向阅读,一个指向表达,重点突出。

2.借助单元助学系统

课文中的泡泡提示、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等板块构成了统编版教材的单元助学系统,它是我们进行文本教学解读的重要抓手。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编者以泡泡语的形式,提示学生关键语句就是能够集中体现段落意思的句子,引导学生关注段落中的关键语句。在《海滨小城》的课后题中,编者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板块中,编者通过四个小朋友之间的对话,对本单元两个语文要素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前三个小朋友从理解的角度梳理总结了关键语句的特点和如何使用,第四个小朋友则从表达的角度明确指出“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这样写,是怎么写呢?就是像前三个小朋友说的那样:一段话围绕着一个中心句进行表达。当然,这个中心句就是关键语句,可以在一段话的开头,也可以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3.关注单元表达训练

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和单元习作虽然隶属于单元表达训练的范畴,却与单元阅读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常常会给文本教学解读带来很多的启示。例如,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词句段运用”板块中,编者安排了围绕关键词、围绕中心句展开想象写一段话的练习。而习作导语中明确提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

从整个单元来看,我们会发现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高度聚焦,形成了系列化、结构化的有机整体。从提出语文要素—落实语文要素—梳理总结—实践运用,编者的意图非常清晰,充分体现了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编排原则。在人文主题的统领下,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出发,我们要抓住语文要素,在教学中加强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重视阅读与表达的横向联系。

由此可见,着眼整个单元,明确编者意图,是我们进行单篇文本教学解读与实践的基础。

二、聚焦差异,落实语言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的表达特点同中有异,不同的课文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下面,笔者根据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一个意思写”这一训练目标,将《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中典型的表达句式很多。例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以总分总的结构写出了鱼儿多和美的特点:“鱼儿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有的……有的……”以及“有的像……”让表达变得更加清楚、生动。在教学中,笔者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读出感情。还为学生提供了很多鱼儿的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继续写下去。这样的表达实践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西沙群岛的鱼儿不但多而且美的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笔者以课后练习中的图片为素材,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围绕一个意思运用从第四段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

笔者还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以中心句为统领,以特别的句式为依托,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西沙群岛,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与《富饶的西沙群岛》不同,其最大的表达特点是抓住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展开描写。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树是小兴安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一年四季的美景中皆有树;再读文本,我们还会发现,除了写树,作者在每个季节里还抓住其他极具特点的事物进行描写。例如,春天的溪水与小鹿,夏天的浓雾与野花,秋天的药材与果实,冬天的积雪与动物。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这一重要写法,尝试模仿表达,还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四季的景色,说一说最美的是哪个季节,并要求学生说出这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及它的特点。

综上所述,同样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富饶的西沙群岛》是让学生学习用特殊的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而《美丽的小兴安岭》是让学生抓住典型事物来写,并要写出它的特点。由此可见,相同的语文要素在每一篇课文中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通过学习阅读方法为单元习作进行铺垫,再进行单元习作时,学生就会对本单元的习作充满信心,这种训练方式既能减轻学生的习作压力,又能使读与写有机结合。在进行单元习作“这儿真美”时,笔者让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景物,通过合理想象,把自己的所观、所感用恰当的句式写下来,充分地体现了单元中的学以致用。

三、解读文本,关注多元价值

语文要素是我们进行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重要抓手,能够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然而,语文要素的落实并不是单元教学的全部内容。

古诗不同于普通的文本,它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基于古诗文本特性,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落实读的目标。例如,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古诗三首,教师一定要落实每一次读的目标:初读读通读顺,再读读出节奏,深读读出韵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诗句和插图,熟练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天门山水的雄奇、西湖的潋滟、月下洞庭的宁静祥和,以此增加学生的古诗知识积累。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仍然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采取复现、比较、以熟字带生字、发现规律、引入字理等多种方式,提高识字、写字效率,落实单元识字、写字目标。

例如,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课后第三题: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重在积累。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长句子较多,课后第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读好文中的长句子。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停顿,不读破句,教师就可以运用配乐、想象画面等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第二题: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教材中给了两个句子: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综上所述,优秀的文本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认识,高质量的文本教学解读是提升教学价值的基础。文本教学解读的意义就在于如何从文本中发现教学的价值,进而对教学内容加以取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本教学解读能力,打造更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