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高职教育高护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论述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主力军”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革新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营造“三全育人”氛围,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构建四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对同类型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课 课程思政 实施路径 探索

课题与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陕西省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编号:SZJYB19-302);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基于课程思政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WZYQ202019);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0SZJSZ-014);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年度课题《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路径研究——以助产专业为例》(课题编号:2022SZX429)。


引 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实施表和行为路线图”。如何以《纲要》精神为指引,破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之难题,探索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是高职院校当下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积极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需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体现在医疗卫生领域,表现为人们期盼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就对医护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护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具备“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文明行医”的道德风范。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基础护理技术》等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进而提升整个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质量和水平。

2.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是破解专业课思政功能“短板”的需要

“课程思政”理念的终极价值在于以德为先、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教育普遍存在过分注重专业知识教学的现象,造成了学生虽然医学临床知识比较系统完整,但缺少人文精神的滋润,存在专业课思政功能“短板”的问题,这就迫切要求加强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以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基础护理技术》为例,不仅要给学生讲授进入临床护理实践前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面向社会发展需要,面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面向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目的,坚持前瞻化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优质化、精品化的课程建设思想,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通过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破解专业课思政功能“短板”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3.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是基于高职学生学情特点的需要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一般开设在高职教育第二、三学期,此时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和护理专业的学习规律已有相当的了解,完全知晓课堂规则和学习的基本要求,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理想信念模糊不清,对于未来从事的职业有所向往,同时又感觉迷茫,不能真正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理解不透彻,很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缺乏主动思考和开拓创新意识,应试目的性较强,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掌握不够牢固。基于这些学情特点,我们就需要开展《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增强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人文关怀的理念及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患者关心体贴,确保安全。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1.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主力军”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功能和作用,就必须充分调动教师队伍“主力军”的积极性。一方面,切实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使教师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改变过去认为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只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过时观念。尽快适应从“专业课程的承担者”到“课程育人的实施者”的角色转换。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使教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熟悉专业的基础上,关心时事政治,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将知识传授、技能提升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将思政元素不着痕迹地融入教学之中。

2.革新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

《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系统的指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六个方面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进行了界定。以《基础护理技术》为例,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就需要以《纲要》精神为指导,从以上六个方面革新教学内容,用“慧眼识珠”之力去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下面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举例说明。

(1)爱国主义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是空洞地讲大道理,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国之伟大,由心底产生对国家的深情大爱。比如,在讲医院护理环境时,引入新农合医保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案例,增强学生对党的理论创新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将对国家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可,深刻感受到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进而提升爱国热情,产生爱国行动。

(2)价值观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专业课教师要善于利用榜样生动感人的事迹教育学生,从而向大学生传递榜样所承载的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行为感召。比如,在向学生讲解核酸检测原理的同时,通过讲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优秀毕业生冒着生命危险驰援武汉一线的感人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使学生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高职院校应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充分考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需要。比如,在讲授临终护理时借助一些经典古训,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学生知道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以此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进而使学生在护理工作中传承并弘扬仁爱、诚信、修己慎独、谦和好礼等优秀传统。

(4)法治教育

近年来,医患矛盾加剧,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层出不穷。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士,面对复杂的法律纠纷,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以及法律素养。比如,在讲授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时,通过引用临床工作中的典型医疗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案例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法治思维参与社会公共事件,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5)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在讲授对临终病人的护理时,首先通过对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及护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护士在临终关怀服务中的重大作用,改变传统的错误认知,增强其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其次,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守护人类健康的职业理想。此外,通过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方式,使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护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使学生能够换位思考,友善、关爱患者,体会患者的疾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在此基础上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6)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是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上的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少、任务繁杂、工作量大、作息时间昼夜颠倒,甚至经常会遭遇不可避免的护患矛盾、不公正的工资待遇等问题,常常使护士苦不堪言、情绪低落。因此,加强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比如,在讲授“休息与活动”一章时,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了解世界睡眠日设立的背景、目的、意义等,加强对睡眠与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保证健康睡眠,促进身心健康。

3.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育人工作。要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必须把握“适度”原则,遵循“盐溶于汤”的规律。根据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中的育人规定,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重新认识和梳理,优化教学设计,对思政元素的融入进行系统化、再造性的设计和实践,使其体现到课程教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各个方面之中,使护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水乳交融,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1)优化教学方案设计,打好育人基础

教学方案作为教师实施教学大纲的主要依据和路线图,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工作。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再造,在课程内容中全面嵌入思政育人元素。要在课程各章节有机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在强化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道德培育和价值引领。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既要设定知识与技能目标,又要设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设计思政育人案例时,要对融入的内容、时间、方式、方法等根据学科知识特点、教书育人规律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渗透和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切忌生搬硬套,对思政元素进行生硬、机械的空谈。

(2)狠抓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功能

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普遍方式,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渠道”。要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就必须狠抓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功能,选择合适、多元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模拟式教学法、比较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问题和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通过创设价值判断情境,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同时,也可以利用VR虚拟仿真、国家级专业资源库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情感传递、价值引导和道德示范方面的优势作用。

(3)强化“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作用也不容小觑。通过实践育人,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授清洁护理时,通过直观演示、练习法,使学生掌握为患者进行口腔、头发、会阴、皮肤护理及更换床单的技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其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爱伤观念,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4)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延伸,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能力,使学生体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和责任。比如在讲完临终护理的理论知识之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志愿服务团队深入相关机构和医院为临终患者提供关怀服务。通过聆听患者的诉说,记录患者生命中难以忘怀的时刻,帮助患者回顾自己的一生,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所在,使他们更加平和地面对死亡,并将记录整理成口述史交给患者家属。此外,也可以通过一些非言语行为向临终患者传递关怀、安抚的信息,使患者能够宁静、安详地离开人间,帮助患者家属顺利度过居丧期。通过以上方式,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在用行动默默为临终患者支撑起最后的尊严与希望、传递人性关怀的同时,对自身的生命和价值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深的理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效果。

4.营造“三全育人”氛围,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构建

营造“三全育人”的氛围与环境可以有效促进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形成所有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共舞的效应。所谓“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营造“三全育人”氛围,要求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同时,还必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构建,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重要保障。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宣传部、学生处、组织人事处、后勤集团等相关部门联动,各二级学院认真落实推进,所有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制订配套的考核办法和评价办法,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考评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上课状态、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考查和监测,全面提高“三全育人”的质量和效果。

结 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日新月异,“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纲要》中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足以体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占据着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潘诗扬,石路.课程思政的功能要素及其整合性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0):39-42.

[2]张晓莉,张岚,储奕,等.“思政元素”融入老年护理课程的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4):41-43.

[3]周正.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榜样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9):229-231.

[4]陈冬仿.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8(6):106-109.

[5]齐卫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5):155-158.

[6]田北海.何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何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含义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4):35-40.

[7]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8]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9).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09/c1001-28936072.html.

(赵红军: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会娟: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