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新颖、单一向丰富转变的最佳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造 “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爱数学”的实践大舞台,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尤为重要。

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如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中所说:“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以现实生活中的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并行的方式,重构知识、提升能力,让活动变成探究,增加学生实践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那么,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项目可以设置哪些内容?每一个项目应该如何实施?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和实践活动的过程,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性,项目开口要小,给学生留白,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在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和教材进度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操作的可行性。所选内容应具备三个要求:一对学生来说,要具有吸引力。二能够与多学科交融关联。三项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例如,四年级一次有趣的数学探究活动中,我们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数学。教学楼的外面大概贴了多少瓷砖?你能证明篮球场中心的圆是标准的圆吗?如何探究红绿灯路口的车流量呢?一个个言简意赅的问题,切口很小,但是当学生以课题的形式去深入探索,用已有的数学经验挖掘本质,在实践中历经查阅资料、动手实践、选择策略、尝试探究、总结反思时,活动的意义有多大,已经不言而喻。善用课题式研究,使得学生在留白的意境中激活思维、通透知识、感知美好。

又如,我们在小学三年级“年月日”这一单元前后,均可设计实践活动。学习之前,设计实践活动“巧手做年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年历和年月日的知识,在主动思考与探索中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在深入实践中开启新的思考。一本年历册里包罗万象,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创造,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课题化、项目式研究,让实践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跨越学科。学习之后,我们设计“我来做年历”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深入大胆地进行应用和制作,每位学生都制作出一本12页的个人年历,里面不但包含了年月日的知识,还包括了节气、星期、节日、纪念日等多种信息,远远超出了数学知识的本身。

在四年级结合数学课本上关于“待电耗电量”的题目,我们开展一次全家总动员,全班学生回去调查自己家的家用电器是否在不用的情况下依然插着电源,然后上网查阅耗电量,课堂汇总每位学生的调查结果,计算一个班级的家庭耗电量,进而估算出一个年级、一个学校、一个城市、全国的耗电量,在大数据的计算中不但应用了知识,还很好地进行了环保教育。

二、精心组织活动,突出主体活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在实践教学中,一般教学步骤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提供背景。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探索研究,解决问题。4.汇报交流,发展思维。5.评价展示,收获成果。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例如,一年级“制作钟面”实践活动中,在追本溯源了解时间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一起交流:制作钟面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制作的步骤是什么?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克服的?通过设问引导思考,通过问题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

又如,在“家庭一周塑料袋使用情况调查”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将自己一周统计的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制成表格,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析:①自主分析,观察自己的统计表,会有什么发现?②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同组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又能发现什么?③这些问题的发现,带给你哪些思考?学生在分析中发现,一周的塑料袋使用情况在周末的用量最大,而周内的用量较少。小组组内交流完以后,教师组织全班14个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在发现共性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全班一周使用了多少个塑料袋?这个数据带给你哪些思考?想一想全年级,再想一想全校学生,全国家庭呢?在合作交流中,教师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可见,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透彻,更全面。

再如,二年级“我长大了”的实践活动,这是一个学生指定的主题,经过讨论会选定了这个以自身成长为素材的主题,课堂予以“立项”,回家亲子共同回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数据,丰富而贴切的素材,让实践内容饱满而有温度,实践作品更是令人赏心悦目,独具一格!

在数学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数学学科的传统与创新活动相结合,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将课堂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生活中予以再现与迁移、延伸与重塑、实践与应用,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衔接,实现多学科的贯通与融合,激发学生实践与创新的全部潜能。

三、关注活动细节,让实践活动常态化

1.注意安全性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经常会有一些工具性操作。在这些活动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四年级的“动手测量活动”,此活动要求学生带卷尺,并用米作为单位,两人合作测量教室的长、宽,小区的跑道、花坛等,学生在合作测量时,两人合作将卷尺拉开,有的拿0刻度位置的同学突然松手,卷尺快速扭曲着返回,幸好另一个同学反应迅速将卷尺扔到了地上,否则就会出现手被划伤的现象。因此,在每次的实践活动操作前,教师都应讲清操作的要求、方法,如卷尺:一人拉一头,一起拉开测量,一起合上, 在此过程中彼此都不许松手。在“剪一剪,拼一拼”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活动中,我们会用到剪刀,剪刀用完后要立即装进书包,不能再拿出来,以免课间发生意外。在教学“生活中的重量”实践活动课上,有些实物和教具都存在安全隐患,最好由教师统一保管,上课时统一发下去,下课马上收回,如此可以有效避免意外发生。

2.注重环保性

我们的很多数学实践活动都和环保有关。如统计自己家的塑料袋使用情况,废旧电池的使用及处理情况等活动。其实,我们的实践活动也应该环保,制作的数学实践活动小报是否每次都需要过塑?如果全班每人每次活动都过塑,一学期下来全年级的过塑量是多少?这些塑料产生的环境污染有多大?以一次数学思考为切口,确立一个实践活动项目,进行一次深入的数学实践活动探索,学以致用,事半功倍。过塑后既不环保,又增加了重量,展示时还容易掉落。如果需要留存资料,我们是不是可以紧跟时代步伐,采用电子存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学生新的思考也就开始了。环保性就是既知道要环保,更明白环保背后的意义与价值。

3.让实践常态化

从教十年,感悟最深的两个字是“经历”,如果说以前总是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下功夫,现在上课总是在想:怎样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形成的全过程,且都能让他们自己操作。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推理、总结,他获得的知识才会记得牢,理解得透。因此,数学实践活动应常态化,落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数学实践活动实施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际行动,看到了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信实践活动课一定能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价值,进而赋予数学新能量,彰显数学新精彩!

作者单位 西安高新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