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在实现“以体育人”,培养学生“阳刚之气”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条件。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智、坚韧品格和责任意识,让每周3—5节的体育课成为培养学生“阳刚之气”的有效场所。随着教育大环境的改变,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应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为学生创设强身健体的良好运动氛围。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体育教学经验,从六个方面谈一谈培养学生“阳刚之气”的策略。


 一、创新设计是前提,野蛮体魄有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时代的学校体育教学要落实好“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目标,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将“以体育人”贯穿始终,使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的、内容适宜的、方法有效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锤炼学生的意志。教师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力争使每节课都符合可视、可测、可评价的要求。在教学内容处理方面,教师要以构建大单元、大主题的理念为基点,深挖教材内涵,提炼出符合学情的知识与内容,将单一技术、组合技术、对抗练习、运用技术和体能练习贯穿于每节体育课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体育课,使学生从体育训练或比赛中能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学生有了运动技能就有了运动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形成守规意识、交流习惯、担当意识、团结协作、尊重对手和同伴等良好品德。在组织教学方面,教师要多采用异质分组的小组合作形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还有利于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使学生的意志更加坚强,心态更加乐观。高密度运动是优化体育教学方法的主要手段,在运动负荷控制方面,教师可以参照季浏教授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中提出的课程必须关注“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三大关键要素。学生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运动密度应该在75%以上,平均心率应该为140—160次/分钟。还可以参照金秀平在《对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融合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把体能训练与运动技能学习进行有机融合”的做法,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锻炼学生的体能。

二、细处着眼抓常规,站姿教育有学问

集合整队是学生在学校每天都要重复很多次的活动,放学时要整队,开会时要整队,体育上课、下课时要整队,升国旗时要整队,等等。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这种严格的教育中,学生就会知道良好的站姿是一个人精气神和风度的具体体现。例如,“稍息”时,教师要求学生将双手置于身后,双手相握,双脚略微分开与肩部保持同宽,这种稳健的站姿可以彰显学生刚健、潇洒、英武的气度;“立正”时,两脚跟靠拢并齐,脚尖向外分开,两腿挺直,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下垂自然伸直,眼睛平视前方,整个人就会体现出庄重、自信的气度。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雅站姿,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提醒。例如,“稍息”时,学生会出现身躯歪斜、摇头晃脑、颈部收缩、耸肩、含胸等不雅姿态,容易让人觉得他们没有自信、缺乏教养。遇到类似情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予以矫正:

两脚跨立手背后,

挺胸抬头有神气!

腰杆挺直,

你挺起的是自己的“精、气、神”!

腰杆挺直,

你挺起的是中国好少年的“阳刚之气”!

腰杆挺直,

你挺起的是民族的脊梁!

腰杆挺直,

你挺起的是民族的希望!

希望同学们:

今天挺好!

天天挺好!

一辈子挺好!

在这种有趣的教学中,学生非常乐于学习,他们的动作也会越做越好、越来越规范。

三、教学过程巧设障,激励克难树信心

体育运动是磨炼意志、增强身体素质的一项有益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小问题或小麻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益,这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独生子女备受溺爱,家长的过度保护使得他们失去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如果要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就必须让他们直面困难,积极克服困难。例如,天气状况不好时,体育课一般会在室内进行,如果天气不是特别恶劣,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在户外进行短时间的运动,如带领学生在操场上集体列队跑800米,但时间要控制在8分钟内。对于成功跑完800米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对于完成较为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迎难而上,适时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及意志。

四、学练条件多变换,体育精神得激发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抗压、抗挫能力和勇于挑战、进取的精神品质需要通过强压、失败和困难的磨砺才能获得。但当今社会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父母的呵护和溺爱导致他们胆子小、敏感、任性、自私、意志薄弱、感情脆弱、缺乏感恩之心。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体育学练方式和条件,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例如,跳高比赛时,有的学生不敢跳,甚至会“临阵脱逃”,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容易跳跃的高度,让所有学生都能一跃而过,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勇敢顽强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果断敢为、雷厉风行的性格。之后,教师可以逐渐增加高度,直至横杆的高度达到教学标准,对于勇敢跳跃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表扬,并让这些学生充当“小老师”,帮助其他胆小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此外,对于那些胆怯、内向、敏感的学生,教师要格外关注,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现和锻炼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展示自己。还可以将一些简单的活动交给他们完成,如队形整理、活动组织、动作技术探究、个别示范、比赛分组、人员安排等,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逐渐变得自信、开朗、勇敢、包容……

五、体育竞赛是抓手,竞争意识得历练

“争强好胜”是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体育竞赛是体育运动的基本属性,也是较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体格、健全的人格、乐观向上的性格及积极进取的精神。例如,在50米冲刺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特点将他们分为提高组、基础组和潜质组;在篮球原地运球教学中,可以选出3分钟拍球次数最多的学生;在足球球性、球感教学中,可以选出1分钟脚底连续踩球最多的学生;在1分钟仰卧起坐教学中,可以选出男、女生前三名。表现优异者就能获得小奖状、周考核加星或体育课堂加分等奖励,这样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六、家庭作业要善用,校外运动得保障

校外体育运动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缺乏责任担当,不敢直面困难,不会解决问题。重塑学生的“阳刚之气”,学校的作用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与家长积极互动,向家长普及校外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体能练习为主的个性化家庭作业,家长帮忙记录学生的课外体育运动情况后,交由体育教师以体质健康监测报告的形式公布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此外,体育教师还要鼓励家长多运动,做孩子体育锻炼的榜样。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强”不能只体现在文化知识方面,还要体现在体质和素质方面。因此,体育教师应积极落实教育部门相关要求,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创造条件,对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良好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省杨凌高新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