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教师要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此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与时俱进,不断跟随新课标进行革新。


一、新课标对高中政治课堂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核心。新课标的核心素养为:学生通过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青少年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培养创新性人才,用法律捍卫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多举这方面的案例,让学生树立责任和担当意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勇于承担责任,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促其身心健康发展。

2.理论知识要彰显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新型的政治课堂应以学生的兴趣为重点,把学生关心的时事政治作为抓手,巧妙地引入时政要闻,画龙点睛式地把教材与时政相结合,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激发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深入调查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尽可能地加入到精准扶贫的队伍当中,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政治课堂应采用多种形式,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效率,笔者主张将政治课改为多种形式进行:(1)时政要闻演讲。如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当下的时政要闻进行演讲,激励学生热爱祖国、感恩祖国,以及将来报效祖国的决心。课前五分钟,我们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演讲,可以是国内新闻也可以是国际新闻等。(2)知识答辩,就当前一些时政知识进行辩论,既能提高学生的口才,又能让学生变得才思敏捷。例如,在教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时,笔者让学生扮演成法官,模拟法庭进行审判,在辩论之前,学生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只有经过不断学习,他们才有可能胜辩。经过辩论后,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有效提升了他们应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

3.政治课堂应洋溢生活的气息。首先,思想政治课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每一个哲理的阐述其实就是生活具象化的折射。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分析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其次,用信息技术带动高中政治教学趋于生活化,利用多媒体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此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最后,采用生活案例或当前的时政热点进行生活化政治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二、政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不佳。目前,高中政治教学评价体系仍然以应试教育的方式呈现,这就使得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把分数考高就行,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严重挫伤。个别教师仅凭多年的经验维持教学,在知识储备上有很大缺口,没有进行相关新课程培训,也没有研究新课标和学生的实际学情,从而导致学生遇到科学创新题就一筹莫展。

2.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校本课程是根据新课标对本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根据《甘谷县县志》,我们可以展开对抗日战争时期甘谷地下党的英雄事迹调查,编写校本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然后编辑出版。教师常因赶教学进度或以教学任务重为由,忽略了积累身边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大多数学校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不重视,片面地认为只要把课本知识教好就够了,从而浪费了宝贵的本土教学资源,让学生失去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3.政治课堂缺乏生活化、实践化的环节。中学政治课堂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较,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政治课堂一定要回归生活,当前的政治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是相脱离的,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空洞或照本宣科,教学中无现实案例,教师不注重从社会生活中汲取教学营养,学生缺乏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导致教师空谈政治,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政治课堂因此也失去了灵魂。

三、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切实抓好教与学的转变。政治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进而加强他们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新课标明确规定政治教学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在案例剖析中展示答辩能力,在比较中确定论点,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能力。教师要将以往单凭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长期成长。

2.主动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新课标要求教师主动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合作探究中获得发展。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教研组先要确定课程计划实施方案,在一周内至少开设一节,一学期至少开设20节校本课程。我校依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了接近学生实际学情的校本课程。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我校根据甘谷县特产的辣椒与花椒,带领学生参观大像山、姜维故里,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按照学生的兴趣需要予以开发,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查阅资料,做调查研究,体验农民的一日生活等。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因为校本课程是零散的素材,有的来自于社会生活,有的来自于校园,所以我们要切合实际地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体会到家乡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其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3.政治课堂应引入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让学生感到困惑,尤其是人生道路选择方面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帮助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促其学以致用。

(1)每日时政报道。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撰稿,每天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进行时政报道,锻炼学生的口才和组织能力,让每个学生轮流进行,稿子要求少而精,十分钟必须读完,时政报告的稿子需提前准备,内容要与本节课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学生在选择素材时,要认真遴选、恰到好处。(2)开展焦点访谈。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就某热点问题进行追踪报道,遇到观点不一致时,正反双方的学生都要进行辩论。例如,“法治与社会”就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的问题,正反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正方从道德方面阐述观点,反方从法律角度维护个人权益。最后,教师进行点拨,扶与不扶这是道德问题,相信生活中还是好人多,所以我们要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扶起老人”。(3)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所在的村委或小区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可以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农民了解新科技、新政策,掌握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调查农民的农产品收入等。此举的目的是把原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鲜活生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奠定基础。

新课程的主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在新课改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政治教师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来解决具体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研究课标和学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