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笔者参与制作了多个小学英语微课。微课研制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既然是应用便要厘清应用情境。在微课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用十分钟以内的时间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那么,选择哪类知识才更有价值呢?选择怎样的微课主题才更为高效呢?笔者结合非课堂听讲情境下小学英语微课的特点,以具体课例阐述了选题策略。

一、非课堂听讲情境下小学英语微课的特点

1.教学目标简单化

在常态化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围绕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文化、语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设计教学目标。相较于常态化的“多维度育人”形式,非课堂听讲情境下的小学英语微课则倾向于聚焦某一具体的知识点或能力点实施“一点突破”,目标虽然简单且切口小,但能够“挖得深”。

2.教学资源多元化

在非课堂听讲情境下,小学英语微课的主要核心资源为微视频,但不只是微视频。一节完整的微课包括微教案、学习任务单、课件、习题等相关多媒体素材,甚至还包括学生反馈、专家点评、教师反思等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与微视频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微课资源包,为学生创造了立体化、可视化、生本化的微课学习环境。

3.教学内容结构化

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以相关的旧知识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储备,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桥梁。在非课堂听讲情境下,小学英语微课架构起了新旧知识之间、学生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桥梁,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二、非课堂听讲情境下的小学英语微课选题策略

1.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的起点与归宿

在非课堂听讲情境下,小学英语教师选择微课主题时,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重难点,还要了解学情并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使选题“小而实”。

例如,译林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lo一课“Story time”板块的打招呼用语“Hi,×××.”是本单元重点句型,学习难度系数不大,学生很容易掌握。该单元出现了介绍自己的句型:“Hi ,I'm ×××.”结构也比较简单,多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呈现、操练及输出环节都能熟练地听、说、读出该句型。但在后续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会将两个句型混淆使用,尤其是在一些综合运用情境中会使用不当,譬如情境为“向张华打招呼”,有学生就会说成“Hi,I'm Zhang Hua.”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刚接触英语,没有相关的语言知识储备,对形似的句型短时间内无法形成清晰的概念。

基于学情,笔者选择了“句型Hi,×××.和Hi,I'm ×××.的区别运用”这一主题,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Hi,×××.”与“Hi,I'm ×××.”的异同之处。此外,笔者还有的放矢地设计了相关口语互动练习环节,让学生在相关情境中学习运用这两个句型。这个选题切口很小,但很实在,巧妙地为学生解决了相关问题,这就回归到了微课选题的起点——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充分体现了微课的特点——具备应用价值。

2.关注教师的研讨需求——资源的共享与共进

微课的起点与落脚点都是服务于学生,即“有利于学”,那么,它是否兼具“有利于教”的功能呢?通常意义上,一节微课本是一个教师或是一个教研团队的作品,但将其上传到网络,它就成为了无数教师的辅助教学资源。在非课堂听讲情境下,小学英语通常有着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其中微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足以组成多个主题鲜明的教研资源包,既能够服务学生,惠及广大教师,又便于同行之间切磋、交流微课资源,碰撞思维火花,共享教学智慧。

因此,笔者认为微课的选题应关注教师的教研需求——聚焦教学热点话题。例如,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My day一课中的“Story time”板块出现了大量表示活动的动词短语,教材用了一页的篇幅呈现了动词短语,这种现象在四年级英语教材其他单元是不复存在的,在其他年级的教材中也是不多见的。那么,如何处理这一内容就成为值得教师深入研讨的问题。

学校英语教研组卢老师针对该内容制作了微课——Verb phrases for the daily activities,一石激起千层浪,英语组全体教师都主动加入了该微课的设计研讨中。经过多次研讨、共同打磨,卢老师设计并制作完成了约九分钟的微课视频。视频中,卢老师不仅创设情境让学生练习动词短语的运用,还引导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游戏和富有节奏感的Chant中了解如何用“go、play、have”开头组成动词短语,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对所学“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卢老师还设计了相关进阶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微教案、学习任务单、微课件等完整的“日常生活中的英文动词短语”主题教学资源包。

这节微课是学校英语教研组共同的智慧结晶,也是所有英语教师今后要进一步研讨的宝贵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该微课已经成为共享资源,为众多同仁在网上打开了一扇窗户,大家由此微课的选题开始思考如何深度解读教材文本,并积极探究从“有利于学”向“既利于学,又利于教”转化的方法,以及如何让微课在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学习质量提升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3.完善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能力提升

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一般以话题为中心,以交际功能为主线,知识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在各年级英语教材中呈现的。因此,在非课堂听讲情境下,教师选择小学英语微课主题时要打破教材原有的框架结构,积极整合教材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各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英语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升。

仍以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My Day为例,该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中出现了非整点时间的英文,如“five thirty”“six fifteen”等均为直接表达法。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一课中的“Sound time”板块则使用了间接表达法表达非整点时间的短语,如“ten to ten”。回顾之前的教材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What time is it?一课的“Story time”板块中已经出现了整点时间的英文表达。

对比各年级教材,我们发现三年级英语下册中呈现的整点时间的英文表达法并非教学重点,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呈现的非整点时间的直接表达法才是教学的重点,而第四单元则不经意间、不作任何要求地在语音板块呈现了非整点时间的间接表达法,这只是语音教学的一个环节。这就好似一个留白,这样的留白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它是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学时,教师可以戛然而止,可以忽略而过,因为教材未明确提出非整点时间间接表达法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告知其意,“礼节性”地翻译、解释一下,因为它和其他短语、单词一起组成了语音板块的句型练习内容;还可以充分挖掘,打破教材框架,串起知识链,因为它暗含了教材知识体系的建构需求。这种“留白”不就是一个绝妙的、非课堂听讲情境下的小学英语微课选题吗?

基于此,笔者积极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打破了教材的壁垒,选择以“时间的英文表达”为主题制作微课,引导学生对时间的英文表达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让学生自主探究时间的英文表达方法,并逐步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笔者还让学生以已有知识储备为基础,以生活经验为资源,以认知经验为桥梁,尝试梳理“时间的英文表达”知识脉络。微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整合新旧知识。例如,让学生将思维导图的一级脉络——“时间”设计为“整点”与“非整点”两个主分支,将“非整点时间”设计为“直接表达法”和“间接表达法”两个次分支。通过学习,学生充分掌握了“时间的英文表达”方法,并形成了清晰的“时间”知识体系。

这样的微课选题,既契合学生知识体系完善的需求,又让学生通过教材对新旧知识进行了梳理,这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并完善了知识体系,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了四条工作方针,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应用驱动,共建共享”。当前,“应用驱动”仍具有相当长远的指导意义。应用驱动的核心要义便是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基点,以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因此,在非课堂听讲情境下,教师选择小学英语微课主题时,唯有从需出发,以用为目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市明道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