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又被称为全纳教育,是指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在普通学校的班级中与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方式。

20世纪中期,融合教育从欧美国家兴起,到现在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我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融合教育的实验与推广。《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要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医教结合。自2014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新修订了《残疾人教育条例》,发布了《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发布清晰地界定了特殊教育的发展及基本属性,构建了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学理依据和政策指向。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带有中国味儿的本土实践。可见,融合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 。


一、西安市融合教育的现状

自2014年连续实施特殊教育一期、二期提升计划以来,西安市教育主管部门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精神和规划,融合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全市已逐步构建了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和送教上门的三位立体网格保障体系。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学生资助、补助力度加大,特教教师岗位津贴也按标准落实。从总体上来看,西安市特殊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融合教育的发展快速、显著。

1.融合教育运行保障力度逐步加大

自一期、二期提升计划实施以来,全市特教专项资金投入逐年提高。一期提升计划实施期间,市级财政共投入特教专项经费2905万元。二期提升计划实施期间,合计投入资金1.37亿元。其中,对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和融合幼儿园等项目的建设投入了4000多万元。这都为推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提供了资金保障,努力为特殊儿童少年创设一个“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教育环境。

2.各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基本建立

2016年,西安市教育局出台文件,并建立了西安市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有相应的组织架构,下设三个分中心,即听力、视力、智力障碍教育资源指导分中心。截至目前,20个区县(除西咸新区外)已各建立了1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其中11个建设有特殊教育学校的区县设立在特殊教育学校,9个未建设特殊教育学校的区县设立在普通中小学的项目学校。目前,各个资源中心已经根据自己本区县的实际情况,逐步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主要包括师资培训、业务指导、送教上门等。

3.延伸发展学前融合教育

西安市将特殊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纳入到了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予以推进,鼓励和支持普通幼儿园接纳包容特殊儿童,并且按照就近原则,对残疾程度相对较轻、能够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的残疾儿童实行“零拒绝”。2020年,全市建设完成了35所融合幼儿园,为辖区内3-6岁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随班就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西安市融合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不足

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与实施,社会上对于“全纳”“融合”的理念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逐步依法推进融合教育工作,但还是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和接纳特殊儿童,对特殊儿童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关照,很多学校建设的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成为了摆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导致随班就读的质量不容乐观,随班就坐、随班就混、随班混读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使特殊儿童的综合发展受到限制,没有实现“真”融合。

2.融合教育合作体制不完善

融合教育工作缺乏统筹规划,缺少有效的监督、强大的推动力、多元主体的融合教育推行委员会,导致教育管理部门、民政部门、残联和财政等有关部门之间协同不畅,相互合作的阻力较大,无法从资金投入、学校布局、师资配备、设施装备分配等方面实现统筹兼顾。融合教育保障体系不健全,部分工作推进较为缓慢。

3.融合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目前融合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具有复合型专业素质的教师数量缺口大,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假如按照每个资源中心配备3名专业巡回指导教师计算,全市20个各级资源中心总共需要60名专任教师;假如按照每个资源教室配备1名专职教师计算,普通学校的160个资源教室至少需要160名专任教师。实际上,具有融合教育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能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的专任教师缺口数量是没有办法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计算的。

在师资培养方面,全市目前只有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体育学院两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并且针对融合教育开展了相关的专业课程,以期培养具有相关理念、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师资。但是,这仍然远远满足不了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师资培养方面,我们需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

4.特殊儿童发现、评估、诊断和干预的机制有待健全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关于特殊儿童早期的干预工作起步较晚,工作的基础也比较薄弱,特殊儿童发现、评估、诊断、干预的机制没有充分建立,再加上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的功能和职能发挥不到位,在开展融合教育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的支撑,直接影响了需要接受特殊关照儿童的教育与康复的科学性。针对这部分工作,我们还需要更加扎实、持续地推进。

三、西安市融合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注重理念先行,厘清各自权责范围,营造支持特殊教育的社会氛围

首先,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加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融合教育的氛围,使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知晓融合教育的相关理念,关注融合教育的发展,从而逐步提高“容融共荣”的认识。其次,明确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家庭等社会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厘清各自权责范围,有序合作开展资源教室建设、送教上门、医康教结合等工作。总而言之,要积极吸纳多元力量为融合教育提供资金、场地、社情舆论、医疗资源和康复知识的支持,对特殊儿童的康复融合给予最大力度的保障,使特殊儿童想学好、能学好、学得好。

2.完善顶层设计,建构融合教育合作体制

政府部门在政策立法、行政管理、财政投入、社会福利等方面就融合教育达成一致,及时出台具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政策文件,建立起一系列的融合教育管理制度,构建起完整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以提高融合教育保障水平,形成融合教育的新生态,逐步实现真正的融合教育。在顶层设计上,将融合教育工作与普通教育进行一体化建构。

3.加强融合教育师资建设,充实融合教育力量

首先,重点建设好五支队伍,即行政管理团队、融合教育教科研团队、巡回指导教师团队、专家指导团队和特殊教育教师团队,便于进行一体化运作与实施。其次,分梯度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与师资培养,积极鼓励普通学校的教师参加特殊教育的相关培训,获取特殊教育岗位证书,壮大和充实融合教育过程中所需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同时,各高等院校加大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构建本科、教育硕士乃至博士培养的完整体系。最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普通教师之间的互通联系,通过对国内、国外特殊教育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交流与学习,使教师了解和把握先进的融合教育教学理念,快速提高教育水平,并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

4.完善考评机制,打造融合教育优质样板

想让融合教育更好地发展,必须重新建构合理的考评体系,强化过程性质量监测,强调考核评价的指导性功能。笔者认为,可将融合教育纳入到师资评聘、地方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学校办学水平的考核体系中,不断优化融合教育工作激励机制,对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以此进行典型引领,打造融合教育优质样板。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校、教师关注和重视融合教育的积极性,也更有利于特殊儿童的发展。

5.实施网格化管理,完善特殊儿童评估体系

发挥数字特教的优势,建立起特殊儿童立体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并落实数据上报工作制和信息共享制等,并结合西安市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组建由教育行政、教科研、特殊教育、普通教育、医学、康复、心理、社区工作等方面专家组成的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对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别和程度进行科学诊断和评估,并为他们提供康复与教育的清单式服务建议,实现对特殊儿童的早发现、早上报、早干预、早治疗、早融合,促进特殊儿童的教育接近或回归普通教育主流,实现健康高质量的生活。

融合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是特殊儿童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才能有新变化和新希望,才能让特殊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