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现代知识激增、教学设备更新,引发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等的系列变化,倒逼教师学习提升、适应变局。教师培训是让教师把握教育动态,提高实践能力的强劲推手。


近年来,各级各类各层次的教师培训名目繁多,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如何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方面,我认为须着力解决好如下问题。

一、增强思想认识,明确意义

1.提高认识,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前提。“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是教师培训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参差不齐,教师群体类型多,学历差异大,实践经验千差万别,学科之间发展不够均衡,教育决策者和基础教育管理者应明确教育现状,通过让教师参加培训和谐其身心发展、引领其专业成长,促使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2.引导教师树立“专业发展”观念。大多数一线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暇关注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沿动态,教师培训能为其发展不断补充新知、促进专业反思、提升教科研能力,激发教师专业意识与教育热情。通过持续学习,使教师实现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充盈,获得新的适应力,通过个体行动实现教育意义。

二、调研诊断分析,理清现状

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已十余年,一直在摸索中完善。通过长期调研诊断、深入基层了解,笔者发现当前教师培训亟待规范化、体系化、制度化。各个层次的教师培训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涉及直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有限,培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1.培训工作行政化,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培训达不到国家五年一轮全员培训的要求,有学习需求的因工作冲突被搁置,安排学习的却感到重复培训意义不大,呈现应付、走过场的现象。有时候安排的培训过于集中,小学校教师人数有限,不可能每次都抽出人去参加培训。部分学校甚至没有把教师培训纳入学校规划。

2.教师个人思想认识不到位。很多教师终身教育理念还没有树立,自主性差,把参加培训当成晋职加薪的砝码。部分教师把培训当成逃避工作的借口,培训中自由散漫,不虚心学习,不与教学实际反观对照,反思不够,得过且过。这样的培训难有实效性。

3.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弱,与教师成长和课堂教学结合不够紧密,不能从教师教学需要出发,局限于通识培训的过多,不能从根本上助力教师素质提升,缺乏更高层次的指导。

4.培训形式单调。培训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做不到分类、分层、分岗,模式传统,以讲座式居多,目标抽象,定位模糊,不利于教师定位自身发展方向,收效甚微。

另外,一些培训缺乏专业对话与协商,培训结束后缺乏相应反馈,缺少持续问效,也是教师培训低效不容忽视的原因。

三、依据教师所需,选取内容

紧扣教学实际,设置合理的培训内容,是增强培训实效性的保证。培训内容要从促进教师发展的角度选取,遵循立德树人要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准则,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等时代性强的新内容,融文本资源、网络资源、个体资源于一体,体现培训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培训内容应涵盖知情意行,既体现先进性和理论性,又突出实践性和针对性;不仅要契合教学需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还要能够学以致用,达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培训得到长足发展。笔者认为可以提供“菜单式”培训,让教师按需选择。

1.师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基本法律法规相关内容培训。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都是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专业标准则从“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为教师发展明确方向,同时相应的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也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建设纳入教师培训体系。

2.教育理论培训。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还可以细化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学科发展、班级管理等。教育理念会影响教师对教育意义和师生关系的理解,也影响其对教育教学中各种问题的处理。一成不变的理念缺乏生命力,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活化教学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教师文化修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其开展教科研活动科学性和创造性的高低。这是师者根本,离开了这一前提,即使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臻熟的教育技术,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彰显不出为师教化育人的意义。脱离教师专业实际的培训无法激起教师的兴趣。因此,要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依据参训教师实际能力,集合教师工作中的困惑与问题,构建主题化培训内容,加入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中加强同伴之间的交流、经验分享,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快速提升。

3.教育技能培训。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地要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一根粉笔、一本教材、一纸教案已经不能吸引学生了,教师必须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如白板应用、 微课制作、人机对话、智慧云平台、数字展台、智慧录播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能直观展现教学内容,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研修能力、课题研究能力、教材处理能力。这些基本教学技能实用性很强,也是教师迫切需要的。

4.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近年来,大中小学生中出现的焦躁、冷漠、人格缺陷等心理问题,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教师要谨慎处理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需要自身不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更应该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培训模式多样,灵活拓展

拓展培训模式是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有效方式。针对教师学习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根据不同内容举办多样化的培训,才能确保培训实效。

1.更新教育知识和培养教学能力结合。教师的知识构成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性知识。从现有培训内容来看,大部分偏重于更新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补救条件性知识,对实践性知识重视不够,行为训练相对薄弱,对解决教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用不大。培训知识不能有效转换为实践知识进而形成技能,培训成果不能有效运用在新的教学实践中改进工作,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培训与教学实践契合度不高,培训效果停留在纸面上。

教师的教学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属于实践活动。课堂组织形式、特殊事件处理、师生沟通、学生心理调控等,只能来自于教学实践和个人经验积累。这种对教学情境的反应,体现了教师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培训获得间接技能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技能的熟练需要大量的行为实践。

2.自主选择和自助组建结合。不以诊断解决教师在实践情境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核心,而是对所有教师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培训,指导性不强。应加大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力度,尊重个性特色,设置个性化培训课程,关注个体发展,因材确定目标,确立方案,充分了解教师的问题属于哪个层面,然后进行准确分层定位,鼓励教师自主选学。每个教师有自己学习的目的、动机,因此在培训内容、时间、途径等方面,应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

成人在学习上具有自我导向性和主观判断力,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参与何种培训学习,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技能和思想的进步。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选择自助组建共同体进行培训学习。这种形式相对灵活,不会影响教学活动,培训目的更加明确,效果也更加突出。

3.研修交流和反思探究结合。研修交流式培训,是指通过学科教师进行自我诊断,发现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引导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关键性和共性问题进行研修交流。按照有主题、有问题、有资源、有意见建议、有成果交流的流程实施研修,确定主题发言人,广泛参与互动,力求有效果。以反思探索促进个体进步,培训活动中以小问题反思为引领,激发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行为、教学设计、课堂评价等环节,有效提升培训效果。

培训的同时,还要通过双向和多向交流,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将教师现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展示,以实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在反思探索中生成新知识、迁移发展教学能力。

实践证明,培训学习贯穿教师的终身发展。多元多样的培训,才能形成平等、合作、对话、协商、共进的教师集体,才能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顺利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真正提升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