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理性枯燥的数学,如何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从而变得激情飞扬起来,让更多学生喜爱?2018年我们开始打造诗数相合的课堂,2020年凝练“诗境数学”教学主张。本组四篇文章从数学课堂的“诗境”策略论述,到诗境对学困生教育的启迪与诗境课堂解题之法,再到用数学之眼看李白的千古名篇《蜀道难》,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诗境数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为数学课堂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据调查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感觉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有部分学生渐渐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单纯就是为了应试;初中数学教师大多身陷应试教育的漩涡,很多学校也倡导“苦教、苦学”,更有甚者教室文化墙的标语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样的教育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初心,让师生苦不堪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思维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黄金期。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终身有用的数学,把立德树人与数学的育人功能放在教学的首位,处理好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学科能力为核心组织教学,主要育人目标指向学生未来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诗”与数学教学的结合是必然的,诗境数学的研究也势在必行。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好的课堂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终生学习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守好这片阵地,做好阵地发掘,把课堂营造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爱上数学课,不再纯粹为应试而学。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笔者以“还教于学,让大树更大、小草更绿”为教学理念,提炼出了“诗境数学”的教学主张,并归纳总结了诗境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十策略”。

一、“诗境数学”的概念界定

“诗”,《说文解字》曰:“志也。”《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志向气节、目标理想、兴趣爱好、品德意志等的个人外部语言或行为表达。境,是活动场地,也做环境、边境、区域、境地等意,现代汉语多用意境、境界等,是从直观形象、空间想象到知识应用再到实践生活应用的转场过程。“诗境数学”,就是用“诗意激发”和“诗境设置”来设计数学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类比诗歌的空间想象、直观形象、凝练含蓄、语境留白、逻辑思维等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数学教学主张。即用诗的理念、诗的语言设计课堂,用诗的形式、诗的氛围烘托课堂,并融合多学科知识创设数学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的理与美,培养学习品质,提高数学能力、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数学学科育人方法。课堂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 营造诗境,突出诗意

2. 融合数学文化,突出数学本质

3. 突出学科思政,用“思想”育人,打造多学科融合

4. 打造课堂燃烧点与生长点,促进课堂生成

5.“美”的感受贯穿课的始终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实践提炼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

教师观:①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未来社会的建设者。②感受诗意,设计诗境,体悟数学美,唤醒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终身发展。③师生共生长,同伴互助共生长。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

学生观:①学生在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中发展。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③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会”终身有用的素养。④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感受美、领悟美、创造美”,也是学生学习的主旋律。

教学观: ①诗意的课堂情境。②激思的教学方法。③诗画审美的终身能力。

2. 总结诗境课堂教学模式

3. 研究跨学科融汇,突出如何把课程思政落实得有诗意

4.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数学的理与美,形成学生学习层面的数学诗境

5. 寻找数学课程燃烧点与生长点

三、结论对策:“诗境数学”课堂教学十“境”策略

策略一:创“温馨之境”,让师生在和谐安全中教与学,是“诗境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

新时代教育更加强调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自我之间都要达到握手言美之境。因为安全平和的温馨课堂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每个教师走进课堂都要关注课堂中人际关系的建立。课间,营造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环境,让学生找到可以对话的伙伴,设置悄悄话时间,有意识引导学生把莫名的小情绪、对家长的抱怨、学习的困顿、偶然的发现、快乐的事件甚至自己喜欢的明星八卦向伙伴们倾诉与分享。争取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清空思想垃圾,愉快进入课堂学习。诗境数学课堂借用数学文化、小诗、数学名言、数学活动、生活数学视频、数学故事等形式导入,让学生放松下来,让学生感觉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美和关爱。

策略二:灵活设置实验操作教学,营造“动手之境”,让学生在做中学。

据调查统计,课堂教学中,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过程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诗境数学”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设计。比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师手拿一端绑着粉笔的一条线绳,把线绳当射线,粉笔记为端点O,在黑板上把射线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形成一个图形。学生观察教师画图,并把这一过程用语言文字叙述出来,自己模仿画一画,归纳出角的动态定义,再观察所画角的特点,归纳出角的静态定义。学生用眼看、动手画、动嘴说,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出角的定义,真正从本质上理解了角的定义。

策略三:巧用信息技术,展“形象之境”,让学生爱上数学。

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不容易讲出来、做出来,信息技术手段就有了用武之地。比如,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函数图象,就能让学生具体观察到两对变量间的变化情况,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

策略四:用“任务单”引领,造“自主之境”,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课的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任务单,要把任务单变成学生知识的学步车、海上灯塔甚至北斗系统。要让学生在任务单的指引下历经观察、发现、类比、总结、归纳、辨析、应用与综合实践,真正在做中学、思中学、悟中学,让学生的学习跳出低阶走向高阶。

策略五:低起点,小步走,分层教学,设“自信之境”,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正如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学生的学习也是有差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知识教学要做到低起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为参照设计教学,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课堂练习的选择都要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每节课要选择两到三个学困生进行详细观察,观察他们在学习进程中的困难,及时采用“兵教兵”或“小老师包干”等方式,让学困生在逐步突破困难中找到学习的自信,让学优生在教会同学的过程中提升自我。

策略六:打造思政数学课堂,呈“思想之境”,让数学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原来是大综合。

以“加权平均数”为例,教师要在课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定位重难点时就将“思政”融入其中。本课教学目标的第三条为“在活动中体会加权平均数对于决策的作用,能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会权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精神”,教学重点为“权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为“理解权的意义,体会权的责任意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在设计时就要做好相关资料收集。

本节课学习任务单设置了五个活动。活动一“权之初感知”,由习总书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的讲话,引入安康市教育系统“学党史、守初心、勇担当”演讲比赛成绩由文稿得分和现场演讲得分两部分构成,展示其中两位选手的成绩。本环节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从算术平均数逐步过渡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在计算中初步体验权的意义。活动二“权之细领悟”,活动三“权之深体验”。经历了前三个活动,学生对数学概念上的权有了强化,接下来教师出示的PPT上写着“位高权重,大权在握”“权是重要程度,权是责任,是重担,是为人民服务”,结合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感悟原来权是这么一回事。活动四的“权之巧辨析”让学生谈感悟,谈思想。活动五是走进“权之历史”,让课堂延伸到权的历史,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介绍最早的权是衡器,在课件上打出“秦始皇诏文权”的内容,向学生介绍权的意义,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严谨的,权是公平公正的。

策略七:融“诗数之境”,让数中有诗,诗中有数,打造多学科融合的课堂。

让诗歌与数学教学相契合,真正让语文学科与数学完美融合,发挥其最大效应。也就是在教学时,教师要自觉以一个诗人的角色投入,把数学知识、数学课中的感悟书写成诗歌。如数学概念诗:

无痕无迹

无边无沿

追根溯源也无法

定义与描绘,却用

瘦小的身子顶起了

宇宙大厦

线

是太阳的光缕

是遥远的海天际会

是月亮的秋波

一波一波打开新界面

无数点滑动成线

无数线叠加再叠加

你的人生便有了长度和宽度

不知什么奇异的风

吹动欧几里得脑门的几缕发丝

千百年来,他紧紧拉着你

用一册《几何原本》

深一脚,浅一脚推动

数学世界巨大的轮子

敞开大肚

纳风纳雨又纳爱

无论方与圆

无论曲与直

任我们在你的大肚里

上下翻滚,左右腾挪

类似这样的诗,教师引领学生在开课前读进行初感知,在学完数学知识后读进行强化。

此外,要发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数学之美,如解析诗句“大漠孤烟直”中蕴含的线面垂直的数学知识、《蜀道难》中的数学美等。诗歌是温暖的,数学是严谨的,让这些诗歌引领、触动学生,让学生在数学与诗的世界中自由穿梭。

策略八:让阅读走入数学课堂,创造“阅读之境”,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体现实施。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读活动要求明白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明确操作步骤。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就会造成理解偏差,让活动失去方向。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提升,障碍积累多了,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慢慢地成为数学学困生。所以,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策略九: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拓“古今之境”。

通过让学生办数学文化小报、讲数学名人故事、叙述数学发展史、图书馆查阅数学刊物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领域也能谈古论今。

策略十:用“3366”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润泽之境”。

“3366”即“三主三步六环六课型”教学模式。“三主”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三步”是指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精练;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科特点,设计了课堂流程“六环节”和“六种课型”。其中,“六环节”具体包括:

1.情境诱导(语境之美,激发之诗)

根据本节课的课题或重点内容结合时政、数学文化史、数学故事、谜语、名人名言、诗歌等引入新课,在问题情境中渗透德育,设计学科思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学生进行人格、品质、情操、意志、爱国、独立、珍爱生命等多方面的教育。

2.自主活动(独思之美,感悟之诗)

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针对性的活动任务单,让学生根据活动要求进行独立思考,从而领悟本节课重点内容、攻克难点内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中结合知识进行相关德育、美育等五育教育。

3.展示归纳(分享之美,互动之诗)

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单各抒己见,教师追问、补充或作重点讲解。对于学生的展示,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加以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整个课堂生动有趣、精彩纷呈。

4.变式强化(变化之美,创新之诗)

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层层递进的变式练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变化之美,培养学生应用新知和创新的能力,并再次渗透思政教育。

5.课堂小结(提炼之美,交流之诗)

让学生分享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所学、所得、所思,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提炼本节课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及本节课对自己的启示,谈谈个人思想的提升点。

6.拓展延伸(挑战之美,自我之诗)

围绕本节课内容设计一至两道有难度、能训练学生思维,或者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自我,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有模式可依,让流程统领课堂,让“美”的感受贯穿课的始终。要特别强调的是流程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设计多个活动任务单,让活动任务单引领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课可以归纳为概念课、定理法则课、习题课、复习课、课题学习课、试卷讲评课六大类课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型六环节教学形式可自由灵活切换。

有了这十“境”策略作保证,“诗境数学”的教学方式呈现出具体化、规划化、科学化、人性化、创新化的特征,就算是实验教师也会根据这几条策略设计出一节有效的课。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来说,掌握了这些策略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教师会教得自在,学生会学得有趣,而且会倾听、会思考、会动手,会把观点表达完整,会把看到的说出来、写出来。每一个学生真正主宰课堂,那教育就真正开始变得轻松和愉悦,真正走向诗意和美丽。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高中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