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的实施,加大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构建品质课堂,优化作业设计,减轻课业负担,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是改革的核心,是各项政策落实的主阵地。我校从“改善课堂关系,改进工作机制、改变固有模块”入手,积极优化品质课堂管理体系。

课堂由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构建,应当改善课堂教学各方关系,实现师生自我管理。

一、改善教师与学生关系

正确认识课堂。借助教师培训、专题讲座、读书分享等让教师明确课堂是获得职业幸福感、获取事业成就感的地方,借助班会活动、主题讨论、道德与法治课等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对话意识、成长意识。

制定课堂规则。学校制定《各学科课堂教学具体要求》,从教师教、学生学、课堂评价标准三方面评定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学习规则,明晰学习行为和要求。

传承“育爱文化”。将“以爱育爱,爱心相传”的“育爱文化”融于课堂教学,营造教师爱课堂、爱学生、爱教育,学生爱学习、爱老师、爱同学的良好氛围。

二、改善教与学的关系

通过主题教研、课堂实践、研讨观摩等活动,树立“教师退后,学生向前”“学生主体,教师参与”的意识,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强调“学练”并重,前20分钟“学”,后20分钟“练”,鼓励教师进行学科整合,大胆创新。

三、改善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1.以课题《“作业2+2”促进“学导式四声”课堂效率提升案例研究》为切入点,围绕学习目标,设定学习任务,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无缝对接,发展学生思维,提升自学能力。

2.开展“作业的优化设计与实施”主题教研活动,研究分层作业、跨学科作业、单元作业、实践作业等,助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3.改进工作机制,抓住课堂管理关键。通过“备、上、听、研、巡”五步走,改进工作机制,加强常态课堂管理。

(1)加强备课管理。要求教师超周备课,在教学设计中勾画学生“自学—互学—实践”的学习过程,简要说明课堂作业设计,并将此作为自我检查和同伴互查的重点。

(2)加强上课管理。常态化开展新教师亮相课、能手示范课、工作室研讨课等,做到全员参与,当天安排,发现问题,寻求办法,实现成长。

(3)加强听课议课管理。中层干部包级,借助观察量表,每周随堂听课不少于3节,记录学生活动及相应时间,以是否做到“自学—互学—实践”为评价标准,每周开例会进行反馈。

(4)加强研修管理。采取“四层五类三反思”校本研修方式,即通过“课堂实践、专业引领、课题研究、名师工作室”四个层面,借助“教师读书、师徒结对、专题研修、教师培训、成果推广”五类途径,进行“课堂教学课反思、学导四声实践反思、品质课堂案例反思”三种反思,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品质课堂实效性。

(5)加强巡课管理。由课程管理中心牵头,制定课堂日巡制度、日巡评价内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规则,涉及课程管理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包级领导、值周员四条线,开展“网络+现场”相结合的网格化全覆盖巡课,监测教学问题,及时整改。

4.改变评价方式,提升课堂管理成效。

(1)引入多元专业评价。我们邀请区教研室教研员来校听评课,邀请陕西省名师开展示范课观摩教学、听课指导教学、专题报告讲座等,获得课堂管理多元信息。

(2)强化多样主体评价。教师之间互动观摩和评价,选出自己最认同的课,进行全校交流。每周选取各班若干名学生,推荐本周本班优课。

(3)开展多方客观评价。邀请兄弟学校、家长代表、社会人士进校进课堂,听课观课评课,客观评价学校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