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将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就好业,是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大考量。本文通过研究冰山模型,发现其不仅适用于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招聘,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有指导性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冰山模型在高校毕业生求职中的有效应用,提出从差异化培养、学生能力塑造、专业技能提升等方面培养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并有效指导高校的就业工作,从而帮助毕业生高效就业。

[关键词]冰山模型  高校就业  就业指导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任务。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就必须不断拓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冰山模型简介与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图1),是用来全面描述和分析人的个体素质要素的模型,该模型在企业人才的招聘和培养中被广泛使用。冰山模型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技能和知识,是水面以上冰山显现出来的部分,这部分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第二部分有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等,是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

图1

第一部分是专业知识技能,都是针对某个岗位或工作的,可通过学习、培训、练习等方式进行提升,学习和提升的速度视其难易程度而有所不同,水面以上显现的这部分相对容易量化和提升。

第二部分有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每个人的这些因素都是其在特定生长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有的因素还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例如性格。水面以下隐藏的部分难以量化并且很难改变,在个人发展中最为重要。但是,其中的部分要素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养成的,短期内则难以速成,不易衡量。

通过对冰山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模型不仅可以用于企业人才培养和招聘,对于个人自我认识与求职也是很有帮助的,对高校教师指导毕业生就业也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冰山模型在高校毕业生求职中的应用分析

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经常会感到迷茫,根本原因主要有:第一,缺少要素信息;第二,缺少方法指引。

以下列出冰山模型各个要素与学生个体所对应的根本信息(图2),高校毕业生可以对照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从而通过冰山模型找出一套适合自己求职、工作的方法。

图2

既然是找工作,那么首先我们就需要弄清楚自己的职业期望,包括个人对工作的要求,比如期望薪资水平、工作时间、休假制度、企业发展前景、工作内容、在该项工作中是否可以学到知识和技能等。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展开一步步分析,接近最适合我们的目标工作。

1.目标工作与个人特质是否匹配

首先,我们要从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着手,找到与个人能力、价值观、性格、动机相匹配的工作——因为这部分要素很难改变,短期内难以速成,所以我们不能通过改变这部分要素来适应工作,而是要让目标工作与个人特质相匹配,满足“能做什么”“会怎么做”“什么样的人”的要素。

遇到这部分问题时,我们既可以通过以往的经验来判断,也可以咨询一些年长或有相应工作经验的人来了解情况,又或者通过完成职业性格测试,来筛选出与我们性格相适应的职业,最终形成一份备选的职业列表。

2.个人期望与备选职业是否匹配

当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期望时,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个人职业期望与备选职业进行逐一比较分析,筛选和排列出与我们职业期望最接近的职业清单,即个人期望与备选职业相匹配,满足“想做什么”的要素。如果个人期望值过高,就可能很难找到相匹配的职业,从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这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应该降低标准,把期望列表中不太重要的项目的期望值降低,然后再找出与之相匹配的职业。

很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个人期望值过高,始终对“高”抱有幻想,无法就当前状况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在很多时候既然“高不成”,那么就应该挑选当下最好的选择,从它做起,以后有机会了再重新调整。为什么很多人自身能力素质有限,仍然坚持“低不就”呢?主要是不甘心和“面子”在作祟。这就要求我们客观正确地评估自己,客观分析衡量因个人期望与备选职业不匹配导致的时间、金钱等各方面的成本,最后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3.个人能力与职业需求是否匹配

当我们在面对自己列出来的职业清单时,要搜索职业清单里每个职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将所需个人能力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照,筛选出与个人能力最为相符的职业,即个人能力与职业需求的匹配。

但是,在现实中一般很难达到百分之百的匹配,而冰山模型中水面以上显现的知识和技能部分是最容易衡量、也最容易凸显个人成绩的,因此,很多招聘企业和平台把职业所需相关岗位的要求与求职者的专业和技能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也将这部分用来衡量自己是否适合这份职业。那么,作为应届毕业生,我们只能尽可能将个人能力与职业需求达到较高的匹配度,如果某个职业与个人的期望较为接近,而目前个人能力还有一些差距时,我们可以把这个职业作为未来努力的目标,在后面的工作和学习中主动培养这部分能力,通过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参加相应的培训来缩小这部分能力与需求的差距,以达到个人能力与职业需求的高度匹配,谋取一份满意的工作。

冰山模型启发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升策略

1.差异化培养,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对冰山模型的研究发现,水面以上的显现部分是相对容易衡量的,而水面以下的隐藏部分很难量化,而且因为个体不同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可以进行差异化培养,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根据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能力的不同,从而引导出不同的职业需求,进行差异化培养,为不同职业、不同岗位进行人才培养和疏导。

2.确定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

根据冰山模型,水面以下隐藏部分的要素在短期内难以养成,需要通过长期的熏陶、培训才会逐渐显现出作用。在日常学习中,高校教师应注意分析学生个体的价值观、性格、动机等隐性要素,分析未来最适合学生的职业范围,建立毕业生个体的求职档案,分类规划。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具体家庭条件,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方向,并将其作为培养目标。然后,带领学生一同分析这个职业方向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

3.提升专业技能,寻求人职匹配

大部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倾向于选择相应专业且技能熟练的人才,不愿再花费时间和金钱等成本去培养人才。在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中,很多毕业生因缺乏专业经验而在就业中选择了与专业不对口的职业,即个人能力与职业需求不匹配。

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员去做。所以我们在校期间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严格学生专业课的考查,并且适当增加学生专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熟练技能。同时强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开展情境化教学,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接受能力。

4.强化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受挫,归根结底是自身的求职竞争力不足。要想让学生顺利就业、就好业,要求我们高校教师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全面提升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就业的工作中也要不断注重自身素质及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参加相关就业指导培训,如生涯规划师、就业咨询师等。

高校应尽早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教学中要理论实践相结合,可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融会贯通。

5.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共赢

校企育人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参与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高校教师可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采用实地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理论知识,将其融会贯通。也可邀请企业人员来校面向学生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对学生求职、面试、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其次,高校就业工作部门也可开展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加强分类指导,根据毕业生不同的就业意向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指导。

6.知行合一,勇于尝试

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很多老师倾向于理论化的灌输,在课程考查中,也是注重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相对忽视了学生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转化。很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考试分数也很高,但是一到实践应用中,却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不敢尝试,反复多次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在实践运用及求职的过程中常常缺失了获得感、成就感。

因此,我们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对于专业知识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从理论知识认知到实践应用技能的转化能力,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理论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从而使其在由“知”向“行”外化的过程中,产生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质的飞跃,并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行”来检验“知”,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孙怡晓.基于冰山模型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7):121-123.

[2]张燕妮.“互联网+”时代校企协同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研究[J].智富时代,2018(9):191.

[3]张陶然.新时代“知行合一”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108-111.

(何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