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事关国家未来、民族发展。各地结合地方实际都分别制订“双减”实施方案,这不仅是国家使命,同时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双减”减的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精力负担,减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各地市教育部门近期都通过落实作业管理、做优课后服务、持续培优提质、严格考试管理、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几个方面发力,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之前,一部围绕小升初教育话题的电视剧《小舍得》爆火,剧中三组不同家庭的教育理念不断发生冲突和碰撞,真实反映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引起了广大家长的共鸣。教育改革之下,家长们不同心态和立场的体现并非不可理解。部分学校、教师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双减”政策怎么办?最直接、简单的处理办法,是举报学校、教育部门查处纠正。但这种常规操作遭遇了现实困境:家长之间“干起架来”,不配合和配合、举报和反举报成为新型的“家长冲突”。

从要求减负的家长立场来看,其做法与当下大趋势相符合。不得给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规定,在各地逐渐得到落实,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也早已成为共识。不过共识归共识,不少家长的心态是:你“快乐”你的,你“减”你的,但请别妨碍我。他们对学校取消“月考”“补课”“分重点班”等做法意见很大。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纵然教育部门在“减负”上一直持续发力,但教育评价体系中唯分数、唯升学率的问题依旧存在。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许多家长、老师当然希望穷尽一切方法来提高孩子的分数,自然也会把影响分数、妨碍提高成绩的一切因素,视为“耽误前程”的“大敌”。“读好书—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有好的生活”仍然是一部分普通家庭的最优选择。只要唯分数论在教育市场上占领最广大的领土,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焦虑就无法缓解。随着“双减”政策落实,不同教育理念之间的冲突日渐凸显:孩子们应当接受怎样的教育?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在分数场上拼搏厮杀?还是放平心态,健康快乐成长?

种种迹象表明,减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不是严格监管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学校办学就能实现的。就当下而言,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基础上,要继续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全面培育基础教育优质生态,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细化为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学生幸福感、家长获得感、教师成就感。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同时建立起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渠道,教师要缓解家长的焦虑,共同帮助孩子找到更适合的成长路径。

从长远来看,要积极推动教育评价、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让一元化的人才培养观念、评价体系逐渐从教育中消失。否则,即便再有力的减负政策,恐怕都无法阻挡家长们那颗“鸡娃”的心。可以预见,类似事件在以后可能还会出现,但从近期的一些情况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尝试真正“坐下来”,这也是一个好的信号。既然让孩子茁壮健康成长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那么面对分歧,除了“对抗”,一定有更多更合适的解决办法。

“双减”实施后,家长应该怎么做?“双减”政策落地,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长的精神负担。但作为孩子的父母,减负不代表减轻肩上的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家长要有意识担当、角色担当和行动担当。

建议家长:

1.多学习。学习理解“双减”政策的意义,学习了解教育发展新动态,学习教育的新思想新方法,增强教育的理性和科学性。避免随意或过度为学生安排校外培训,给学生造成过重校外培训负担。

2.多沟通。与孩子、教师、学校保持畅达、良性的沟通状态,尽量避免认知不协同、信息不对称,造成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3.多陪伴。多严格要求自己,对孩子多鼓励多信任多陪伴,以自己良好的心态和生活工作习惯,去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不管是“佛系”还是“鸡娃”,两种选择难分对错,但“健康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包括老师、家长等在内的全社会的探索和追求。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揠苗助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面对“抢跑”和“跟风”,在“双减”政策下,结合国家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双减”之下,素质教育才是最优解。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全社会要持续关注、共同努力办好教育事业,才能培育出越来越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