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基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需求,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角度入手,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研究背景,旨在分析与讨论高校辅导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效能,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总结毕业生的两类现实需求,即主观现实需求、客观潜在需求。(2)切实考虑辅导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中的帮扶导向,讨论分析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中的效能。

[关键词]疫情防控 辅导员 就业渠道 效能


引 言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受到影响。202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并提出了几点措施:扩大企业吸纳规模,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扩大招生入伍规模,扩大就业见习规模,适当延迟录用接收。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改善疫情防控常态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保障签约率,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政府拓宽就业渠道的方式

1.普惠毕业生就业见习政策

随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办学的优势也愈发凸显。近年来,国家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相继出台了多种普惠政策,各地方政府也根据地方发展特点从多方面出台了相应的帮扶政策,从地区人才引进、人才落户、待遇补贴、岗位扩增、权益保障、服务供给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空前严峻,随着新冠疫情的态势逐步缓和,国家积极推动复工复产的同时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台了多项政策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困难人员兜底保障等措施。2020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这些政策的推行也为我国在受到疫情冲击后的就业环境夯实了基础,创造了优势,拓宽了道路,优化了环境。

2.扩大企业吸纳规模

随着疫情防控趋向常态的发展,国家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扩大企业吸纳规模的宏观调控建议,要求国有企业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加大人才吸纳规模。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提出鼓励个体经营发展、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并强调,鼓励劳动者创办小规模经济实体,合理设定互联网平台经济及其他新业态新模式监管规则,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

3.促进毕业生就业向基层倾斜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路径,国家严格落实“六稳”“六保”政策的总体要求,以“西部计划”“选调生”“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基层项目作为就业跳板,鼓励高校毕业生勇于投身基层练本领、谋发展、做实事。201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提出:“继续组织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公开招聘一批乡村教师、医生、社会工作者充实基层服务力量”。国家通过相关政策调控基层岗位设置,并给予一定晋升、待遇、环境方面的保障,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向基层倾斜,实现拓宽就业渠道的目的。

4.增强高校招生入伍比例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提出,稳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扩大征集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规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扩大招生入伍规模的总体要求,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努力探索提升高校招生入伍比例的方法与途径,在大学生入伍条件、入伍晋升、退伍保障等方面相继出台了多类政策给予支持,调整大学生入伍后的待遇,保障高校入伍学生的相关权益,形成政府、学校、家庭三级联动模式,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入伍前、入伍中、退伍后的权益,国家针对区域条件,有针对性地下放高校学生的招生入伍名额,整体提升高校学生的入伍比例,从而实现就业渠道的进一步拓宽。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1.主观现实需求

(1)就业心态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变化能够真实反映其自身就业的现实需求。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发展,其在影响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大多数毕业生本来对就业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但是受疫情影响,许多行业处在恢复阶段,学生对就业只能变期望为观望,部分学生直接选择用考试升学的方式来逃避就业,所以合理的就业心态是高校毕业生的主观现实需求之一。

(2)待遇保障

工作待遇保障一直以来是高校毕业生重要的现实需求。不同行业的薪酬待遇存在差异性,毕业生寻找高薪福利的工作,用人单位也需要用薪酬福利吸引人才,这本身就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对于刚刚进入社会打拼的高校毕业生而言,薪酬福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于企业的倾向。高校毕业生通过就业指导课、网络、往届毕业生等多种渠道获知岗位的平均薪资水平,一部分学生会根据这个水平确定一个内心接受值,而另一部分学生会将大多数找到工作学生的薪资作为内心接受值。疫情期间许多行业发展处于瘫痪状态,为毕业生提供的薪资福利有所降低,出现了就业难、不稳定等现象,这也反映了待遇保障在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中所占的比重。

(3)地域选择

工作地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高校毕业生根据自身生源地、专业发展、地域政策等相关条件进行地域选择。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划分,2019年应届毕业生在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等地的实际签约数据显示,新一线城市签约占比率为35.17%,超过了一线城市的32.14%。说明无论是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还是就业的实际吸纳能力,新一线城市已经超越了一线城市。其次,生源地就业是大多数毕业生的第一选择,这是因为学生们考虑到家庭、关系圈等因素更愿意在熟悉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最后,受所学专业的影响,有的专业更适合在一线城市发展,部分学生选择在“北、上、广、深”就业。

2.客观潜在需求

(1)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潜在因素之一。重大国策或战略的制定与发布,国家对于不同领域、产业的扶持,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高校的就业工作。伴随着“十四五”规划的不断深入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发展,国家针对当前社会的就业大环境,从不同角度进行范围性的宏观调控,例如高校毕业生帮扶政策,在地区人才引进、人才落户、待遇补贴、岗位扩增、权益保障、服务供给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各省市依据本地的发展规划也有针对性地出台保障性政策,例如,陕西省针对人才落户、人才就业补贴、特岗增设等方面提供多种形式的补贴,厦门市海沧区针对人才就业补贴、实习补贴、住房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高校毕业生个人的选择和方向。

(2)行业需求

行业需求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国内经济转型,行业需求更趋向于稳定且高效的劳动力,而毕业生也更愿意选择工作收入稳定、“体制内”、有保障的工作。一些行业会依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趋势,有针对性地缩小专业范围设置岗位,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等于提高了这一类岗位的竞争力,当然竞争难度和薪酬待遇是对等的,在要求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前提下也减少了毕业生的就业数量。

(3)自身能力

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差异化的发展,其自身能力的差异性也成为就业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大学教育更注重对学生优势能力的培养,经过了四年的成长,不同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自身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理科类专业的学生专业优势明显,毕业生更愿意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就业选择;相反,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专业优势不明显,毕业生更愿意利用自身能力进行相关的就业选择。例如,电子信息、软件类专业,其就业指向社会大环境中的朝阳行业,学生依据行业优势发展自身能力,通过专业性强的自身能力进行就业择业;而文学、历史、政治类专业具有更加宽广的包容性,大部分学生依据自身的非专业能力进行就业择业,充分体现了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性与就业择业的联系。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辅导员的就业帮扶导向

1.从政策入手加强学生的就业认知

就业政策的掌握直接反映了学生对于自身就业地域、领域、行业、意愿以及满意度等诸多决定的选择,同时也是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的重点。

首先,辅导员可以利用大数据对所带专业的热点地域进行收集和汇总,整合学生的就业需求与意愿,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向学生介绍热点地域的就业帮扶政策,让学生了解就业地域的落户政策、就业补贴政策、行业扶持政策、住房政策以及行业发展等相关就业保障信息,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初步的定位和规划。其次,辅导员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域的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学生在不同地域所需的生活成本和发展导向,让学生对政策、发展、生活三个方向有初步的联系认知,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能力。最后,辅导员通过对就业政策的介绍,加强学生的就业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为自身的成长成材助力。

2.从信息入手提高学生的就业选择

就业信息的畅通是学生就业的前提与保障,也是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帮扶工作中的重要媒介。海量就业信息的涌入往往会造成学生对就业的厌烦情绪,一些分辨能力不强的学生甚至会丧失就业信心,开始自我否定。辅导员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就业信息,从而发挥帮扶学生就业的作用。

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帮扶工作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鉴别、提取所需就业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就业选择意愿。第一,辅导员应当引导学生对所学领域的企业层次信息进行分类,由于不同层次企业的用人需求不同,导致其招聘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学会对企业层次进行分类,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身能力的上限与下限,从而对自身选择有一个初步的定位。第二,辅导员应当引导学生对所学领域的企业岗位需求信息进行分类,不同企业所需人才的能力也存在差异,例如,科技行业公司对硬件人才和软件人才的需求条件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通过分类掌握不同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选择自身优势领域的企业进行应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签约率。第三,辅导员应当引导学生学会鉴别正规企业与非正规企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云面试”“云宣讲”“云指导”“云签约”等形式已成为企业面试的重要手段之一,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辨别企业的资质与发展前景,避免自身利益受损,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3.从学生入手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企业对人才的招聘不仅局限在对其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同时也对非专业技术能力存在一定要求。辅导员在进行学生就业指导、帮扶工作时,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非专业技能入手,提高学生的面试技巧以及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就业的能力。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锻炼学生的职场抗压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文字撰写能力等相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面试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还可以利用轮流班委制度以及开展班级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组织管理、责任心、随机应变等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加强学生自身的非专业能力,提高其由学校向社会转变身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录用率。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辅导员的就业帮扶效能

1.分析就业发展趋势,促进学生职业创造

准确把握社会就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导向,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堂“必修课”,辅导员则成为了引导学生把握社会就业发展趋势、了解行业发展导向的关键一环。辅导员通过向学生分析国家相关政策、行业相关导向、社会相关红利等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学会站在“就业浪潮”顶端抓时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同时强化了一系列原有举措,应对疫情对高校就业的冲击,同时各省市、高校为确保毕业生稳定就业,也实施了一些措施。辅导员作为引导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一环,要实时向学生分析其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风口”,让学生了解大趋势下的社会环境和行业发展环境,从而作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同时,辅导员可以引导毕业生了解国家扶持岗位及创业的相关信息,促进学生自身的职业创造,拓宽其就业渠道,从而保障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发挥其职业效能。

2.整合就业平台资源,合理推广就业信息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就业资源信息的获取与整合成为了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重要通道之一,“云面试”“云宣讲”“云指导”“云签约”等招聘形式的普及化,进一步说明就业信息整合与获取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性。合理运用整合平台,能够提高毕业生自身专业与岗位的匹配度,从而提高毕业生的总体就业质量。由于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发展,大数据运用已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辅导员掌握最新的就业数据与信息,不仅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就业创业,也可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效率与质量,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就业大环境的冲击,改善学生难就业、慢就业的现状。

辅导员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其对就业平台资源的整合至关重要。辅导员应结合所带学生的专业,有选择地整合专业相关行业的就业平台资源,更好地向学生分析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类型,准确了解用人单位招聘标准的上下限,通过对行业中不同单位的招聘需求进行分类整理,结合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合理分发就业信息,精准施策提供就业服务,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就业招聘信息的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质量和效率。

3.抓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打造学生应聘就业技巧

新冠疫情对原有就业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大多数用人单位从原先的线下招聘改为线上的“云招聘”。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者不能直观面对面地了解应聘学生的各项情况。导致一部分专业能力强、交流沟通能力相对弱的学生错失了就业机会。辅导员应注意加强毕业生的非专业能力,精准提升学生的应聘技巧,提前介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录取率,减少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发展意味着辅导员与毕业生接触的时间更长,辅导员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要更早进行。首先,应更早介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加强毕业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强化锻炼学生的应聘就职技巧,提高其在简历设计、沟通交流、书面写作、面试形象等方面的水平;最后,督促学生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注重对专业能力细节方面的打磨,从而更好地应对用人单位对岗位专业技术能力的需求,提高自身的应聘录取率与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6号)[EB/OL].(2020-3-2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3/20/content_5493574.htm.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国办发[2020]27号)[EB/OL].(2020-7-3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7/31/content_5531613.htm.

[3]王舒书,唐建伟,孔祥君.地方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及质量提升建议——以广东工业大学2014—2018届毕业研究生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5):91-96.

[4]陈勇,经晓峰.高校精准就业的实施机理和路径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20(9):108-111.

[5]金韦明,卫善春,沈延兵.新冠疫情影响下促进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9):16-20.

(赵金梦: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