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是现代化制造强国,在发展过程中融合工匠精神能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及社会进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关注人才能力、人才素养的提升,以培育更多现代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上依旧存在部分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

[关键词]工匠精神 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时代价值及其实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SZK13945001)。


工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及发展的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即关注精益求精及劳动精神。高职院校向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培养技术人才及服务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任。但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上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设不够、学科渗透程度不足等。对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育人质量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的价值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在实践中培育、涵养、塑造、形成的对待工作或事业认真严谨、革新求变、精益求精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工匠精神的提出对人们精神层面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除了要求学生具备精湛的技术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工作过程中的细致及认真态度,使其通过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推陈出新并形成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

1.发挥思政教育工作实效

思政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其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年是院校发展的基本要求。工匠精神是一种爱岗敬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之一,是我国自古传承至今的精神文明,对思政教育具有引导价值。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较为单一,一般是以理论教育为主,教师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及专业教育紧密融合,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

2.提升人才效益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技术能力的人才,为国家输出德才兼备及综合素质较强的新鲜血液,这与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一致,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应当提升人才效益。但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不强,简单来讲便是学生认为自己在毕业后会成为制造业或者服务业的打工人,对职业的认同感不强,没有从思想层面掌握工匠精神。对此,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实现校企人才培养对接,在导学及导行上提升人才效益。

3.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专业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也是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要求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则从社会及国家层面提出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这与工匠精神的思想内容契合。从内容角度看,工匠精神蕴含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从过程角度看,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对此,高职院校在弘扬工匠精神过程中,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家国情怀,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小事做起,以达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符合性

1.新时期工匠精神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工匠指的是具有动手劳动能力及精湛技艺的人才。工匠精神是匠人对自己的作品及技艺中体现的一种精雕细琢及精益求精的品质。新时期,工匠精神超越了工匠本身,是每个从业者都应当具有的职业态度。在经济常态化背景下,工匠精神蕴含着爱岗敬业、专注、耐心等内涵。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工匠除了要具备精湛的技艺以外,还要有持续钻研、反复推敲的精神,不断改善技艺,使每道工序更加顺畅,努力追求完美。工匠精神中的关键点是创新,即具有不拘一格、追求突破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后,创新观念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属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个人及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2.工匠精神是思政教育的根本需求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应当思考一个问题:“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为谁培养?”只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深思,才能把握人才培养方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在教育过程中须让人才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能主动规范自身行为,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肩负着传承工匠精神的核心教育任务,即为社会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求真创新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弘扬工匠精神,将其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3.工匠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这也是高职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及落脚点,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在要求。工匠精神关注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吃苦耐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思想道德素质及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领域的表现,也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形成的素质。所以,高职院校在弘扬工匠精神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4.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功能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具有道德思想引领及凝聚文化、规范行为的价值。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的人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出现了偷工减料及假冒伪劣等行为,而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便是诚实守信,可以唤醒社会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工匠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工匠文化及工匠品质,这种工匠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是思政教育的一种体现,高职院校对学生弘扬工匠精神的同时,也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

1.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对学生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态度产生影响。例如,在校园基础建设过程中融合工匠精神,设置宣传工匠故事的文化长廊及人文景观、名人路等,让学生感受浓郁的精神文化氛围,对工匠精神有全新的认识及定位,形成文化认同。高职院校还可以发挥自媒体及各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QQ群组、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推送工匠精神故事,在校园内形成深刻的影响力;举办“工匠进校园”主题活动,邀请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具有典型代表的“工匠”进学校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其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设立工匠精神基金,对学校中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予以奖励,以激发更多的学生具备勤奋、刻苦、专注的品格。

2.建设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思政教育体系

课堂作为学校传递知识的摇篮,应发挥思政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应严格遵循《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程建设标准》,在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上体现出工匠精神培养。例如,高职院校可将工匠精神编入教材,让学生在研读课本过程中对工匠精神有深刻认识。教师在备课及授课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实际贯彻工匠精神,可用多种教学模式及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列举工匠精神案例,以激发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生活中能自觉落实工匠精神。

3.构建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教师团队

教师的功能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作为教育学生的主体,肩负着传授专业知识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教师应当引领学生看齐工匠,认同工匠精神,践行工匠力量。首先,教师自身应对工匠精神有正确认识,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掌握工匠精神的特点及内涵,并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其次,高职院校可从专业性及职业性角度出发构建双师型队伍,在培养教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深造,以便在专业上做到精益求精。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应关注企业动态,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工厂活动,对其中的工匠案例进行挖掘,以便能在课堂上灵活应用。另外,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引导学生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教师在学习生活中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工匠精神典范。

4.构建以工匠精神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模式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应当单纯地停留在口号上,而应深入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认可工匠精神、形成工匠精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匠心。对此,高职院校还需与企业联合,通过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教育基地。例如,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推行学徒制,让学生走进企业,成为一名学徒,结合专业的岗位要求提升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还可以对实训基地进行改造,创设更利于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场所。

结 语

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可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关注工匠精神的传承及弘扬,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是我国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教育不能只培养具有技能的人才,还要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素质及精益求精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圣涵,周振刚.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期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1,12(1):88-89.

[2]赵舒逸.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以高职机械行业英语课程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150-151+154.

[3]田小东,崔兴佳,陈鹏羽.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高职院校计算机类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132-133.

[4]董玉泉,陈涛,尹学磊,胡蔓蔓.医教协同“三阶七进”培养工匠精神“三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4):68-70.

[5]马华敏.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施建议[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6):1-5.

[6]陶霞.大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J].长江丛刊,2020(36):146-147.

[7]杜昫.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与目标新定位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36):125-126.

(孙世昭: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