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专业群的组建应与区域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相适应。本文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专业群建设现状入手,分析了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专业群重组、课程体系重构、深化产教融合、纵向贯通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路径。

[关键词]区域经济 地方高职院校 专业群建设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专业群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并能有效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对接的“职业联系”,是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根本逻辑。由此可见,专业群的组建应以职业为先,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与区域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相适应。高职院校的专业不是对学科体系专业分类的简单复制,而是对真实的社会职业群或岗位群所需要的共同知识、技术和能力的科学编码,是职业行动体系归纳的结果。专业与学科不可分割的关系又决定了专业群的组建应切实兼顾专业基础学科的建设,学科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是学科的细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科建设决定专业建设的厚度和优势,专业建设拓展学科建设的宽度和特色,如果忽视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就形成不了高水平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陕南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水能及林、药、茶、菜、果等资源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优质矿产资源富集,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陕南地区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基础上推广循环模式实现绿色发展:一是以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二是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医药加工、天然气化工、轻工纺织为建设重点发展循环工业;三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区域性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培育健康养老产业,建设汉中、安康、商洛区域物流中心,壮大商贸物流产业,提升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2.汉中地区现代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

根据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三五”陕南绿色循环发展规划》,将汉中确定为陕甘川渝四省市地带的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汉中市根据陕西省关于陕南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统领,以“学研、医养、旅居、兴业”的“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为总抓手,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市”为支撑,以建设“幸福宜居名市”为目的,围绕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旅游文化、新兴产业和新能源六大产业实施绿色制造业、新兴产业、幸福产业、现代农业、融合创新“五大工程”,建设交通商贸物流、科教文化、旅游集散、金融服务、农产品生产交易、中药材生产交易“六个中心”,致力于将汉中打造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色制造业示范基地、幸福产业发展示范区、国际知名汉文化旅游目的地、西部重要交通物流枢纽。

3.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群结构现状

学院在科学分析地方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以口腔医学、护理、学前教育等一流专业为引领,相关专业为支撑,构建起以医药卫生、教育与体育、农林牧渔等13个专业大类为依据,与产业群发展紧密对接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六大专业群,即农林类、土建类、医学类、经济管理类、机电工程类、教育类专业群,依据专业群设农林与生物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师范学院共9个二级学院,设置专业41个。其中,医学卫生大类专业设置数量比较多。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群建设面临的问题

汉中地区产业布局涵盖面广,汉中市六大产业规划和“四个在汉中”特色品牌的发展规划紧密围绕陕南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绿色循环发展为主,与陕南地区生态农业、循环工业、现代服务业规划相辅相成,同时结合了汉中地区的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布局彰显地方特色。笔者结合学院当前专业发展现状,将汉中市现代产业体系和发展规划与学院目前设置的专业群进行了对应(表1),发现学院专业群的设置及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表1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与汉中地区经济规划对应情况表

1.专业群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匹配度不够高

汉中市六大产业集群及品牌特色明显,但学院专业群设置对周边区域产业群的覆盖面不全,专业群只有与装备制造产业、食药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新兴产业部分重点发展领域对应,而与现代材料、新能源、新兴产业群没有相匹配的专业群。学院是由原来的中职学校合并组建的,专业中很多专业都是依托农林、医学、会计等传统专业而设置的,在新经济模式下,一些老专业已不适应市场需求,一些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链发展的新兴专业由于投入不足而没有得到大力培育,造成专业群设置与汉中地方经济发展不匹配。

2.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协调

根据对学院近五年各专业招生形势和专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发现,医药卫生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招生形势良好,生源数量多,占全院学生总数85%以上,因而专业建设投入大,专业发展态势较好,对应的是产业发展中的现代服务业。其中口腔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省级一流培育专业,而农林渔业、食品药品、土木建筑、旅游、财经商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类专业等涉农类、新型产业等设置数量足、时间长,但是生源数量少,因而专业建设投入相对少一些,专业发展态势不足。招生形势的好坏影响着专业建设投入的力度,这就导致了专业群结构的不均衡,这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与陕南地区经济规划及汉中市的经济发展需求不协调。

3.展现区域经济特点的特色专业不明显

汉中市要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陕甘川渝重要的物流中心、中国西部高端装备制造业循环示范基地、西部教育强市、绿色康养之都、秦巴旅居天堂,但学院专业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不显著,农林类专业、旅游专业、物流专业、汽车等制造类专业发展态势弱,且专业群设置与地区经济产业链不匹配,专业群服务地方的能力不强、水平不高、后劲不足。因此,如何整合专业群资源,调整课程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产业特色实训基地,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

专业群建设路径

1.依托区域经济产业结构,重组“234”专业群

科学组建专业群是“双高计划”的前提,专业群的内涵特质决定了专业群的组建既要强调区域优势,同时又要兼顾自身的专业优势,对外围绕区域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对内以发展态势好的专业为核心构建专业群、围绕专业大类构建专业群、对学校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后构建专业群,内外联动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1)重点建设2个专业群

一是重点建设口腔医学专业群。着眼汉中地区丰富的生态康养资源,聚焦陕南地区康养产业和“医养在汉中”特色品牌,找准医养产业链和岗位群,结合学院当前医学卫生大类招生及专业发展较好的形势,同时兼顾医学学科基础资源共享,确定以口腔医学为核心,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协同,组建口腔医学专业群,实现与检验、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的岗位群对接。

二是重点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群。聚焦“学研在汉中”特色品牌,对应汉中市积极引进国内知名高校附属学校、知名教育集团、优秀管理团队来汉兴办品牌学校,推动教育从“广覆盖、保基本”向“品牌化、优质化”跨越,推广“名校集团”“教育联盟”办学模式,实现“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全覆盖的规划,汉中地区未来必将需要大量的儿童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类专业教学资源丰富,专业发展态势良好,组群基础好,可以确定以招生就业形势好、专业发展基础好的学前教育专业为核心,小学教育、早期教育协同,组建学前教育专业群。同时,充分利用教育类专业音乐、美术、舞蹈艺术类师资,对应文化传播、文艺创作的需求,满足县区、乡镇艺术类、体育类教师紧缺的现实需求,开设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专业,满足专业群岗位需求。

(2)重点培育3个专业群

一是重点培育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群。面向汉中地区装备制造产业链,准确服务汽车产业链主要环节,结合学院汽车类专业良好的实训条件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建设基础,确定以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为核心,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技术协同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群。二是重点培育旅游管理专业群。对应陕南地区全域旅游产业规划和汉中地区旅游产业,找准生态种植、养殖、观光、休闲娱乐、住宿、产品销售的旅居产业链,确定以旅游管理专业为核心,园林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协同的专业群。在组群方面应设置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将旅游管理专业群打造成符合区域生态旅游的特色专业群。三是重点培育药学专业群。汉中地区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秦巴中草药资源志》收录中药种类1000多种,是杜仲、天麻、银杏、西洋参等中药材的重要生产基地,对应汉中地区医药产业,学院中药标本馆、重点分子实验室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确定以药学专业为核心,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协同的专业群。

(3)重点打造4个特色专业

重点打造会计、畜牧兽医、建筑室内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4个特色专业,以更好地服务汉中地区生态农业、旅居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2.重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重构课程体系是“双高计划”的核心,是基于专业群就业岗位开展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分析,梳理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链、技术链、技能链、能力链的过程,专业群建设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基于专业群重构课程体系。为了使专业建设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校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机组合专业课程内容,构建底层共享、中层融合、上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底层共享课程基于教学资源共享,为专业群内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意在提高认知,巩固学科基础,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较为合适。“中层分离”旨在让学生掌握专业对应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建立群内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组,适宜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开设。“高层互选”平台课程为专业群内学生的选修课,选修课应设立学分制,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达到规定的学分;同时,应设立学分银行,激发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等各类大赛、校内各类学生比赛及实践锻炼、1+X试点等活动的积极性,学生获得的各类证书可兑换一定的学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愿意参加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在校学习的认同感、成就感。

3.深化产教融合,加快专业与产业融合

聚焦区域优势产业,与知名企业合作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要把产业基地建在开发区里,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需求链上,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产教协同、校企合作就能取得更大的进展。选择经济效益好、发展形势好的龙头企业或者产业联盟、产业园进行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学院专业群与陕南地区及汉中地区区域优势产业的融合。

(1)重组教学创新团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创新团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是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与主体力量。专业群建设需要教学创新团队把握国家和区域重点产业领域的改革措施,对岗位群开展深度调研和分析,确定职业覆盖的知识、技能、能力,按照职业标准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课程体系和教材,开展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课程体系及内容与岗位工作的紧密联系,决定了教学创新团队的组建须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第一,依据专业群课程模块调整教学团队,将相同方向或同模块课程教师调整组合为教学团队;同时,聘请合作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专业顾问。第二,教学团队负责人要根据团队所承担课程的特点,定期围绕课堂教学创新、资源库及在线课开发、教材研发、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示、青年教师培养等,推出团队可持续性发展计划。第三,教师团队要发挥通力合作优势,根据发展计划创新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校企双方共同研讨、相互促进,有效提升专业群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和业务水平。第四,专业群负责人要依据专业群面向的岗位工作性质,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到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及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实践操作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和典型工作案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校企双方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有效整合实训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专业群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第一,整合专业群现有实训资源,确定建设方向,积极与本地、省内外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企业对接,双方通过成立产业学院、共建师资培训基地等方式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建成系统性、开放性、生产性并融教学、科研、生产、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第二,校企双方可依据专业群岗位特点共同构建专业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合作开发项目化、工作活页式配套实训教材,将产业新元素融入实践环节。第三,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实训中心智能化管理,综合提升实践教学中心的使用效率、共享程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重视纵向贯通培养,拓宽人才成长渠道

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群的培养目标不再定位于培养单纯的中低级技术工人,而是致力于培养在技术技能之外还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在横向方面与区域产业高度融通之外,纵向方面也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乃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渠道,做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重视“3+2”中高职贯通模式和专本衔接模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加强专升本模式、合作培养模式、转本一体化模式的专本衔接等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梯队,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技能等级的人才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福春.高水平专业群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分析[J].中国职业教育,2019(5):20.

[2]王亚南.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构:内涵意蕴、逻辑及技术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20(6):121.

[3]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职业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

[4]于舒.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涵的再审视[J].职业技术教育,2019(35).

[5]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6]李伟只.“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38.

[7]丁雅颂.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2-26(7).

(秦艳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张国海: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刘义成: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