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主要是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修养。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中,仍然需要语文课堂建立起完善的学科体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精神方面的教育,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理念和职业精神,令其更加自觉地产生更高的职业要求,以此来推动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对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教育效果的整体提升,为社会输送先进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职院校 人文素养 职业精神 途径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更要成为课程思政的“先行者”,深挖课程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并在课堂上融入与渗透,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属性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人文素养。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1.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近年来教育改革推进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出现的必然要求。随着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也是在此背景之下,用人单位的需求不断扩大,那些拥有坚定的职业理想、端正的职业态度以及扎实的专业水平的学生更能够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同时也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调整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必要的话重新定位学生的成长方向,不仅要重视专业技术方面的训练,对学生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不能松懈,这就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2.用人单位对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要求日益提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蓬勃向前,高职院校的技术培养方式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同时,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企业更为看重的是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等职业精神。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也颇为看重。因此,当下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拘泥于专业技术的提高,也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用人单位,更好地服务社会。

3.学生个体需要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引导

当前,相对于本科大学教育而言,高职院校教育显然是较为特殊的。就成绩而言,职业学习是作为“问题学生”的归宿而存在的。从个人的成长规律来看,高职学生的年龄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大多数学生都来自较为安逸的成长环境中,富裕的物质生活和网络思想的冲击使得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但同时也带来一个优点,那就是思维活跃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即使是这样,高职院校和本科大学院校的教育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差距在学生身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和计划。很多学生因为升学考试的失败,就抱着随波逐流的心态应付在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缺乏上进心和职业认同感。二是在大环境影响下,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言行标准较为混乱。拜金主义盛行,许多学生特立独行,缺乏系统且清晰的职业道德标准作为引导。三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技术的双重缺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下高职院校的培养能力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不同学校之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差距较大,使落后学生的厌学情绪更加严重,缺乏基本的岗位认同感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四是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双重下滑。在身体素质方面,尽管高职院校本身的课程内容并不繁重,但由于高职院校在管理方面的欠缺,导致学生容易懒散,缺乏应有的锻炼和培养,身体素质下滑。心理素质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学生遭到应试教育的“淘汰”,不得不面对大量的负面评价,心理上感到自卑,缺乏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奋斗的勇气。

4.高职教育中语文学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作为我国语言文字运用在课堂上的集中表现方式,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的主要渠道,对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品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教育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却面临着一再被压缩的尴尬境地。首先是学生对于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相较于专业课以及实践课而言,文化课无论是在考试内容上还是在考试难度上都比较简单,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并不用功;其次是随着高职院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课时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程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培养严重匮乏;最后则是语文课程的边缘化现象日益严重。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问题

1.高职语文教学缺乏对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渗透

缺乏对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渗透是当前高职语文教学课程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高职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对教材内容和思想价值的讲授,在课堂中很少将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渗透进去;其次是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要让步于专业技术和个人能力,这主要是由于以往社会对前两者的需求程度不高,人们的观念尚未完全改变,导致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对这两点的重视程度不够;最后则是教师本身对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渗透内容认识不足,因此在课堂中并不能将其有效地融入。

2.渗透方式较为单一

渗透方式的单一是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高职语文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负责整节课的讲授,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因此并不能将语文学科和职业精神、人文素养等内容有效融合;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环境,语文教学大都是在教室内进行的,缺乏在户外更加多样的教学形式,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教育时,只能采用单调的讲授方式,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3.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尚未纳入学生的评价考核

在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中,更多是对课本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价值和职业精神等方面并不重视。这就令学生本就不够积极的学习态度更加懒散,其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水平也无从提高。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途径

1.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材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版语文教材相较于旧版教材有了很大的改进,无论是在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在时代性和适用性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不仅进一步强调了语文课程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同时也以职业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核心,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发展方向以及职业精神和人格培养都有所涉及,帮助教师更好地在教学中将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渗透给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充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在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出教材蕴含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不断拓宽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相较于普通高中教育而言,高职院校语文学科的教育内容和学习压力要简单和轻松许多。学生的学习不再以知识内容的反复记忆训练为主,而是通过演讲、辩论以及模拟招聘等形式来多样化地学习运用语文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

课堂上,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出于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技能的需要。就说的方面,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够为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而写作能力的培养则呼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一般需要,无论是交流工作还是说明情况,都需要使用书面文字,因此,说和写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要的环节。

在课堂外,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单位实习或者参加志愿者等方式来加强对自身的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职业角色,同时还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工作能力。

3.完善相关的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期末成绩考核评价的方式。除此之外,当前高职院校中的阶段性测试和期中期末测试的考核评价仍然是评价体系中占比较高的内容,而对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综合性等内容则完全没有量化。目前,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的检测和评价依然是以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以笔试为主要方式,以成绩作为考核的标准和结果,从而来评判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种评价考核体系的缺点在于极大程度上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过程,对语文文艺性、思想性、实用性和时代性的考查并不到位。

高职院校作为生产、技术和服务管理为一体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语文教学担当着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自身的重要使命,因而将语文教学与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是当前高职院校优化考核方式、构建新型评价方式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同时能够令教学相长,进而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4.在人文素养氛围下进行职业教育

我们说的人文素养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概念,而是指学生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下,更多体现了学科的职业性和实用性,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则有所忽视。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渗透就是一条理想的途径。一方面,语文教学的内容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并且对培养学生的职业人格、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同样产生着影响。

结 语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求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不仅是语文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语文课堂寻求改革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充分摒弃旧观念、旧思想,切实发挥语文教学的文化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落实语文教学的服务型功能,高职教育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未来服务,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灿军.加强高职人文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相融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2]邓艺颖.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实用、人文及审美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蒋小方.如何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进行职业教育[J].职业,2013(2):131-132.

[4]彭召军.高职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研究——以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张家港分院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5]公绪姣.我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与理性回归[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1.

[6]李金华.高职语文课程加强人文教育初探[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2(2):54-59.

[7]倪蒙.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8]刘丹.我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校本课程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

(呼艳:神木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