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导致行业实用人才供不应求。本文结合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运营的特点,对比分析其与传统国际贸易的异同,从当前各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实际出发,提出调整课程体系,增设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及小语种课程,突出实践教学地位,成立就业定向班跨专业培养等对策建议,对弥补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口、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改革创新

基金项目:西安明德理工学院2018年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8XY07W02);西安明德理工学院2021年度校级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21ZD07)。


引 言

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业迅猛发展,对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分析,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对接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是现阶段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跨境电子商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也是教育部“双一流建设”中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的主要区别

跨境电子商务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国内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而诞生的新事物。相对于传统国际贸易业务,跨境电子商务在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等实现方面都有很大不同。

1.信息流的实现

传统国际贸易主要通过国际展销会、线下拜访大客户洽谈、给境外消费者邮递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跨境营销和沟通交流,跨境电子商务则通过信息手段,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即时沟通,境外主流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都为信息流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针对不同的店家需求,跨境电商平台设计了各级各类花样繁多的营销活动,如直通车、满立减、优惠券等,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结果向特定消费群体进行精准营销。另外,跨境电商平台还有强大的数据报表功能,所有店家都可以在店铺后台查看自己的交易信息、订单处理状态,当天、本周或本月的行业热销产品,帮助自己选择适销对路的产品,统计店铺收益等。跨境电子商务信息流的实现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一次全面颠覆。

2.商流和资金流的实现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在线确认下单,第三方金融机构在线支持等方式实现跨境贸易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网络化和虚拟化。在商务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电子订单,如付款凭证、发货凭证等都与传统国际贸易中的纸质凭证具有同等效力,而且电子凭证产生的时间及次序实时记录了跨境商贸活动的全过程。电子凭证更容易保管,确保了商务活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提升了业务效率,减少了各项投入,增加了商业利润。而传统国际贸易支付主要通过国际汇款、委托代理等方式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支付方式更加多样化,如信用卡、电汇、国际银联及第三方支付等。目前,各大主流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都有自己的跨境支付体系,方便卖家及消费者使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还可以提供可靠的便捷化、多样化信息技术支持,实现很多传统国际贸易不能实现的功能。

3.物流及通关的实现

跨境物流是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保证。不同于传统国际贸易货品单一、大批量的远洋运输,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通常是碎片化的小批量、多频次、多样化且时效要求较高的航空小包物流,强调配送服务质量。随着跨境物流的深入发展,“海外仓”模式备受关注。海外仓可以极大地提升境外客户的物流体验满意度,为店铺带来流量,促进销售,稳定并扩大消费者群体。在通关环节,传统国际贸易一般采用委托报关报检或企业自主申请模式,跨境电子商务的一般流程是企业提前将企业资质及产品信息在海关出口商品信息处备案,待境外客户下单后,再把订单信息发送至服务平台进行申报,海关总署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高效监管模式,“一站式”解决报关报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大多数问题。从国家政策到平台业务实现,跨境电子商务都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便利性和高效性。

在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的过程中,强调的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有机整合。因此,四流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才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力提升的关键。

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人才的需求特点

国际贸易流程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强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要求无论是普通的店铺运营商还是平台服务商都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技术,这是跨境电子商务从业者的入门要求。另外,要想进入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还需要熟悉各大主流平台的特点,熟练掌握商品上架、文案编辑、跨境物流、支付结算、跨境客服及后台数据报表的统计与分析等操作,若要实现个性化的特色装修和商品美化特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网络编程技术。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数字贸易,这一特性决定了跨境电子商务从业者还需具有较强的数据报表分析和大数据综合应用能力。这些都是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必备的信息技能,是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的基础要求。

2.更多种类的国际商贸外语应用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营销活动面对的客户群体是普通的个体消费者,具有微观性、特定性和多样性特点,虽然英语覆盖面较广,但跨境业务面对的是全球消费者,而且有的国家民族众多,语言体系复杂。因此,跨境电子商务对从业者的小语种外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一般除英语外,还需至少掌握2-3种小语种外语,熟悉在国际商贸活动中的常用语。要结合平台特点及店铺目标客户群体有选择地学习。另外还要熟悉各类翻译软件的使用。

3.更全的跨境贸易综合运营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要求其从业者具有线上跨境营销,数字化选品及运营推广、合理定价,跨境物流及供应链组织协调,跨境支付与结算、通关与检验等环节的综合运营能力。相对于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这些知识的储备与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多的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及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支撑,同时,还需要配套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践课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囊括了跨境业务的所有活动,是对多种跨境电子商务能力的综合实践。在培养基础理论与能力的基础上,与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对接,重点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特长,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在跨境电子商务就业方向的重要任务。

4.更高的跨境文化综合素养

优秀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职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跨境电子商务要面向无数境外客户进行营销与推广、问询与议价、支付与结算、物流选择与协调管理,如要顺畅地进行境外客户的沟通与交流,除了通晓境外语言,了解海外市场特点,掌握境外税收、支付、通关、检验检疫等政策外,还要了解异域风土人情、文化传统、节假日时间以及风俗礼仪等跨文化因素,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文化需求的角度分析不同客户群体的特点,引导客户下单,并为各类客户群体精准画像,实现精准营销。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1.调整课程体系,增加信息技术类课程比重

纵观目前各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相对较少,据调查研究,很多学校的程序设计基础用的还是VF程序设计系列教材,与跨境电子商务密切关联的PHP程序设计及Web数据库很少提及。另外,根据新时代智慧商务发展需求,还需开设Python程序设计、CDA数据分析、Hadoop构架、Spark及Storm等实时开发技术课程。增加这些信息技术课程,就需要砍掉一部分现有课程,具体实现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砍掉或减少一些专业相关性不强的学科基础课程,例如会计学基础、市场营销学等,在财务会计及网络营销等课程中增加基础会计及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的要求。其次,适当调整公共基础课及学科基础课的总课时,在保持人才培养计划整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插入信息技术类课程。最后,提升现有课程的教学要求,在现有课程教学大纲中写入信息技术应用和大数据分析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在保持原有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升信息技术及大数据能力的培养。

2.加强外语教学,增设外语小语种选修课

国际贸易人才对外语水平要求较高,但对比研究各大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方案就会发现,所有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外语类课程的开设数目及要求都是一样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几乎没有任何特别要求,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要具有较高的商务外语,尤其是小语种外语的运用能力,结合实际需求,可以通过开设小语种选修课的形式,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师资方面可以联合校内外的外国语教学单位进行联合人才培养。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运营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有熟练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国际化的思维和理念。实践教学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水平的重要阵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素质提升为核心,按照“行业调研→岗位研究→能力导向分析→实践课程设计”的步骤,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课内实践结束后开展课程集中实战,培养学生综合跨境电子商务运营能力。

4.在高年级成立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班,实现专业人才定向培养

在学生完成大一大二的基础专业课程学习后,在大三时联合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商科相关专业,组建跨境电子商务就业定向班,根据现阶段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特征及要求,专门开设跨境电子商务方向课程群,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实践模拟演练,让学生在校就切身体验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全过程。另外,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对接社会需求与校内人才培养,同时也让在校学生了解企业需求,自我完善专业技能。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

要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首先要组建高水平的跨境电子商务师资团队,提升教师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能力。联合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师资,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定位,组建结构合理、涵盖跨境电子商务主干课程群的教师团队。具体策略有校内联合、引进与培养结合、加大兼职教师数量、引进企业导师等。校内联合就是要联合相关专业,共享师资,共建新团队。一些前沿应用课程校内可能会无人可用,可通过线上、线下等各种形式的专题培训、企业挂职等方式,培养急需的教师人才。引进企业导师,夯实实践教学基础,保持人才培养的先进性。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中去,参与真实的跨境运营全过程,或者学校出资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设店铺,由本团队骨干教师带领学生实际运营,这样才能直接、全面地了解跨境业务的整个流程,使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快速、全面的提升。

结 语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行业人才需求量大。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高校重要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专业,必须与时俱进,根据行业最新需求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为社会输送大量实用对口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纪凤,牟亚静.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20(12):153-155.

[2]王清.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新思考[J].对外经贸,2020(1):144-147.

[3]赵晓俊.“一带一路”框架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6):12-14.

[4]崔日明,李丹.解读经济与贸易类本科专业质量国家标准 推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J].中国大学教学,2019(3):29-32.

(李阳阳:西安明德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