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学生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能主动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资源,对信息加工处理,形成有效的资源、资源评价和正确的信息道德观。本文根据地方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数据,给出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五个问题,提出了影响信息素养培养的三个因素,并给出由意识、知识、能力、道德构成的四位一体培养思路,期望通过研究,为地方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积极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 信息道德伦理 地方院校

基金项目:2021年度陕西省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计划项目“科技创新时代面向公众的科技普及信息服务平台研究”(项目编号:2021PSL40);陕西省2020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块链背景下陕西省在线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P037);2020年度文化艺术和旅游研究项目“区块链在旅游交易统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MCT2020XZ07);2020年度文化艺术和旅游研究项目“区块链在旅游交易统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MCT2020XZ07);咸阳师范学院2019年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9Z004)。


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如何快速、准确获取信息是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地方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尤为重要。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方面。从通俗的角度来理解,信息素养指的是能够有意识地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利用信息和评价信息。

地方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现状

本次调查以咸阳师范学院大学一年级、三年级学生作为对象。调查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五个维度展开。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整体而言,三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于一年级学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1.信息意识分析

学生们对感兴趣的新技术、新产品比较关注,但是缺少持之以恒的习惯。因此整体而言,学生们对新技术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不够。在前沿技术方面也仅限于泛泛了解,很少将新技术和传统技术作对比,做到举一反三,在新技术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较少。

2.信息知识分析

学生对信息概念、类型有所了解,但对信息概念的界定依然模糊。比如对网络的应用领域认识不够宽泛。

3.信息能力分析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评价等方面。大多数学生具备了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字搜索、收发电子邮件等技能,但是在信息分析和信息评价方面没有深入学习。缺乏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分析和决策的意识。

4.数字化学习能力分析

调查对象都具有在线学习经历,但是学习仅限于学校老师指定的平台,在指定时间参与线上学习,学习平台单一;线上学习如遇到困难,能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和老师取得联系,获取帮助。因此,学生们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但是学习的动力依然不强。

5.信息道德伦理分析

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保护意识,但是这种意识还不够强,对信息真伪的判断能力不足,容易受到网络虚假言论的影响,同时存在将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

大学一年级新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主要通过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获得,因为学业紧张,学生在课外很少主动进行信息技能的自我培养。大学三年级学生因为学习了大学信息技术和程序设计等课程,所以掌握了一定的信息获取、处理的技能。

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

分析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自身学习、家庭培养和学校培养三个方面。

学生自身因素主要指学生是否有兴趣在课堂内外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开放平台上针对某个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深度搜索、鉴别信息真伪、将获取的信息有机整合、信息有效输出等操作。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是三个影响因素中的核心因素,内在的推动力可以为信息素养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又会进一步推动学生深入探索,在学习、探索、再学习、再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能力。

家庭方面的培养对孩子的信息素养发挥着启蒙的作用。家庭影响主要指家庭里电子设备的普及化程度,家庭成员对新的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关注对孩子信息素养方面的影响。如果父母从小培养孩子使用智能设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孩子的信息素养意识会比较强。父母如果从事科技类工作,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通常也会比同年龄段的其它家庭孩子高出一截。可见,家庭因素对于孩子信息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

学校方面的培养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主动使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技术、VR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图文视频三维立体地展示信息,让学生通过视觉的冲击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动力。二是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对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是通过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学习的。在课程中,学生能学习到信息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常见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信息处理工具。因此,课程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非常关键的环节。三是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对社团成员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新兴的技术,比如无人机航拍、视频音频剪辑等,在摸索、实践中提高信息技能。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分析调查数据的过程中,笔者意识到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提高学生对新兴信息技术的兴趣,从内到外进行培养。要有针对性地从信息素养的五个维度分别设计策略,据此可以采取“意知能道”四位一体的培养方式。“意”即意识,指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强调主观能动性;“知”即知识,掌握信息获取的方式方法,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能”即信息处理能力,能使用学习的技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道”即道德,在完整的信息活动中遵循社会的道德标准,保护个人隐私,不从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在这个四位一体的模式中,意识是核心,知识是基础要素,能力是基础的提升,道德是准则。

1.信息意识培养

信息意识是人们从物质世界、信息世界中获取信息的本能反应。只有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才能产生具体的信息探索行为。因此,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信息意识需要从对信息的认知度、敏感性等方面进行培养,具体包括创新意识、探索意识、求知意识等方面。目前一些高校开设的课程,无论是公共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大多都位于一定的研究高度,从科学研究的角度阐述学科知识,知识学习是自上而下的,但是过于系统和综合的知识必然晦涩难懂,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将信息意识的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学习内容中包含的信息素养,指导学生领悟其中的信息意识。

2.信息知识培养

信息知识由信息基础知识和信息应用知识组成。信息的内涵和外延、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检索的主要途径等属于信息的基础知识范畴。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垂直搜索、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处理、使用SPSS或其它工具进行统计分析、运用MINDMASTER等软件进行分类展示属于信息的应用知识范畴。信息知识主要靠信息技术教师传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专业特点、时代特点编排授课内容,选择授课方法,进行教学管理。教师应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学科相关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三种知识进行授课。同时将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性、扩展性和创造性。基础层次包括信息获取、加工、处理、输出等基本技能;扩展性技能是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包括网络技能、计算机技能、媒体处理技能等;创造性技能可以使人才实现从信息获取到主动创新的一个飞跃。在信息时代,具有创造力的人才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多方参与,合作培养。

3.信息能力培养

信息能力由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评价和信息迁移四个维度组成。这四个维度相辅相成、相互铺垫、相互作用。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途径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体,还有网站、电视、自媒体等多种方式可供用户选择,在有限的时间收集海量的数据,对个人的信息能力是一种考验。获取数据之后,要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鉴别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借助于专业工具分析数据背后反映的规律,此阶段需要引入EXCEL、SPSS等工具进行分析。分析之后的信息需要进行评价,其中包括有效性、价值、信息与相似信息间的共性和区别,还有信息对生产、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影响力等。信息迁移,指的是在目前掌握的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信息。可以是已有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某个新的领域,或是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在传统领域。信息迁移之后,可以指数倍地扩大信息涉猎范围,有效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4.线上学习能力培养

线上学习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因此成为了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阵地。线上学习资源包括电子书、音频、视频、动画等资源,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要求较高。应培养学生适应线上学习的节奏,主动进行课前复习、线上课件与视频资源的学习和课后检测等活动,同时熟悉与老师在线上交流的方式。

5.信息道德培养

信息道德是信息时代针对网络上个人行为的规范准则。在利用互联网从事信息活动时,学生应该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同时尊重他人的隐私,不从事违法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应该承担起学生道德培养的责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扮演信息道德素养领路人的角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价值观,在讲授知识中融入做人、做事的道德原则。

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可以列出专题,将每个专题按照意识、知识、技能、道德四个维度进行设计。经过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多渠道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获取信息;二是丰富学生的信息素养技能,主动借助可用的资源,多途径获取高质量的信息,会选择性地使用工具进行信息筛选、分类、处理、输出、迁移;三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提高了,讲授的课程会更富有时代特征,更加接地气,在教师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度会进一步增加;四是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信息环境,通过新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推送校园信息,通过丰富的短视频、微课等竞赛活动,增强校园的信息氛围;五是建立完善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对信息活动的效果作出客观评测,查漏补缺,进一步为信息素养培养总结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杨文建,张娟.“双一流”背景下的信息素养教育革新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0(2):10-16.

[2]马瑞丹.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D].保定:河北大学,2020.

[3]刘慧.泛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及其内容要素解析[J].图书与情报,2020(4):67-73.

[4]马欣研.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5]韦书令,文梦丹,刘权纬.人工智能视域下开放大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挑战、技术支持与实施策略[J].成人教育,2020,40(10):22-29.

(刘敏娜:咸阳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