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线开放课程和在线学习平台的迅速发展,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介绍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初衷、思路设计、建设困难和应用规划,以期为在线开放课程的后续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设初衷 设计思路 困难 运营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Y045);咸阳师范学院2019年“金课”建设项目《跨文化交际》(课程类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所属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2020年科研项目《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路径研究》。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创造了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自2003年起,教育部启动了5年内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项目的行动计划,这既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拉开帷幕的新起点。2011年启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立项建设。201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明确,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的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在这样雄厚的教育资源背景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介绍该门课程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

课程建设初衷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科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然而,实际的跨文化交际并不顺利,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有接触异文化的新奇、兴奋之外,更多的是误解、无助、冲突、障碍。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为了提高国际合作成功率,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这门专业必修课。为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开发了与之对应的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

结合“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笔者将对应的在线开放课程命名为“教育环境中跨文化交流的秘密”,定位为通识教育。针对“跨文化交际”的特点,结合受众人群,打造前沿化、国际化、系统化和实用化的“跨文化交际”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助力高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1.课程内容

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主要按照跨文化交际学的内容和研究范围进行安排和筛选。笔者在现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筛选了5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一到多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个专题,重新梳理了课程内容体系。梳理后的课程内容共包括5个模块,8个单元,29个专题,见图1。

图1 “教育环境中跨文化交流的秘密”课程设计体系

模块一,理论基础,主要是第一单元内容,旨在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模块二,描述现象,包括第二、第三、第四三个单元,从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人际交往三个方面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秘密”;模块三,发现问题,为第五单元内容,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刻板印象、偏见、种族歧视、种族中心主义、文化休克等;模块四,分析原因,包括第六、第七两个单元,主要探寻出现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各种原因;模块五,提供对策,是第八单元内容,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对策,旨在破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秘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课程资源

为了保证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效率和多样性,配套的课程资源建设必不可少。本门课程配套的课程资源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课程公告、单元拓展学习资源、课程思维导图、单元测试、单元讨论、单元作业、单元思考题、课外实践、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其中,课程公告旨在提醒学习者按时学习,预告课程内容,并按照课程进度以系统邮件的方式精准投递给每一位学习者;单元拓展学习资源是针对每个专题的拓展和提升,包括相关内容的著作节选、论文、短视频、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以丰富学习者的课后学习;课程思维导图旨在帮助学习者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跨文化交际”认知;单元测试旨在帮助学习者巩固单元所学,考核学习成果,为教师提供及时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单元讨论以开放式讨论为主,鼓励学习者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单元作业以基本知识点考核为主,检测学习者是否掌握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单元思考题是在学习者已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助其实现知识、能力同步发展;课外实践以案例搜集、案例分析为主,学习者应积极参与调研,搜集典型案例,积累实践经验;期末考试是对学习者的全面考核,旨在量化学习成果。

3.课程摄制

笔者在课程摄制之前,已经做好了详细的教学设计,并撰写视频拍摄脚本。撰写脚本时,同时准备了文字脚本和课件。文字脚本包含课程拍摄的完整构思和全部讲课内容。本课程的摄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程中插入视频的摄制;第二阶段是课程内容的摄制。

为了还原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解、冲突、障碍,帮助学习者感性认识跨文化交际、切实感受文化差异,笔者搜集了大量跨文化交际案例,再将案例改写为剧本和拍摄脚本,组织校内学生和留学生担任临时演员,一起拍摄若干反映跨文化交际问题的短视频,并将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作为课程负责人,笔者全程参与了后期的剪辑、特效、包装。本课程的拍摄团队由校内摄影、摄像爱好者组成,共拍摄课内插入短视频13个、课程视频32个、宣传片1部,拍摄总时长313分钟。

课程摄制时不必过度追求画面的视觉效果。影响教学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不是“演员”的表演水平。过度关注视觉效果,一方面会增加摄制成本,另一方面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教师应做接地气、易修改、常更新的“真”课程。

课程建设困难

1.备课问题

在线开放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学生受益第一、开放共享为先”,与传统课程教学有很大区别。如何突出在线开放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区别于传统课程,如何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如何让学习者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都是教师在备课中要考虑的问题。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时,教师一定要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及大众的接受程度,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改造。一方面,不能简单地把教科书上的内容搬到网上,而应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和加工,多与现实生活相互关联,使其具备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特点,不要过于专业化和学术化。另一方面,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者大多利用碎片时间和个别化方式进行学习,环境和条件很难让学习者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知识点的选择、分割、衔接尤为重要。笔者参考了“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智慧树”等多个在线学习平台的课程,从中借鉴有益经验,为备课做准备。

2.协调问题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一个团队协调的活动,一方面是课程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另一方面是拍摄过程中摄像团队、学生团队、教师团队的协调。本课程的协调工作主要发生在摄制短视频和微课录制的过程中。摄制短视频时,有大量留学生参演,很多留学生汉语水平有限,其母语还不是英语,再加上文化差异,摄制人员、演职人员等需花费大量时间与其沟通。录制课程视频时,需要摄影师、摄像师、音响师、灯光师等多方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拍摄进度。

3.摄制问题

拍摄课程视频不同于正常上课。正常上课是教师与学习者的真实互动过程,而拍摄课程视频则是教师面对摄像机,假想与学习者互动的授课过程。教师面对摄像机难免会出现紧张、局促等不适状态,忘词、口头禅等各种小问题会不断出现。因此,一个完美的课程视频通常会摄制和修改多遍。

课程应用规划

1.面向高校的应用规划

本课程将在咸阳师范学院和兄弟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及留学生教育中开设,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专业的基础课,国际商务专业和留学生教育的选修课。今后五年,将面向这四类学习者开设该课程,教学方式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堂在线的雨课堂和超星学习平台的学习通等进行师生互动。为了普及和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计划以兄弟院校资源共享为途径,在安康学院、榆林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渭南师范学院等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该课程。

2.面向社会的应用规划

目前本课程的教学视频为32个,运营周期为三个月左右。未来五年计划以学堂在线为依托,每年运营2~3个轮次,分别为春季学期、暑期、秋季学期。为满足海外学习者尤其是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将为现有教学视频配全英文字幕,为单元测试、单元讨论、单元作业、期末测试等配全英文版。为增加课程趣味性、探索性、延展性,本课程将不断更新和补充现有课程视频中的案例,并继续以原创情景剧短视频的方式多维度展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矛盾和特殊现象。为增加课程深度和广度,本课程将补充现有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跨文化交流背后的文化,让学习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持续提供的教学服务

本课程计划以现有团队成员为主体,以助教团队为辅助,采取“线上+讲师+助教”的模式提供教学服务。在教学中,以学习者在线自主学习为主,以讲师组织讨论、答疑解惑为核心,助教则负责发帖、更新教学资源,配合讲师辅助教学,三个层面齐头并进,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序佳.精品资源共享课对我国MOOC建设的启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10).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R/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504/t20150416_189454.html.

[3]王竹立.在线开放课程:内涵、模式、设计与建设——兼及智能时代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8(4).

(祝婕: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