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群体,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外因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教育、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更多方面的现实问题,实际工作开展难度不断增大。本文在简要解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概念及融合体系的基础上,对二者融合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提升融合水平的策略,以此为相关教育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参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思政教育

课题: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基于“三教”改革的高职在线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9GZ010)。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将健康生活和责任担当作为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大学正是培养这两种素养的重要阶段。但是目前,大学生群体在家庭生活中受到的宠溺多于锻炼,社会实践缺失,受到各种媒体信息影响更加复杂,使得大学生自身成长面临诸多问题,同时也对高校教育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活动开展中,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高度融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路径。

概念解析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健康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健康的认识不仅局限在生理层面,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在内的综合性体系。以此为出发点,可以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界定为以普及心理知识、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把控情绪、调节心理状态、锤炼自身意志品质,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的教育活动。在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2.高校思政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特色的教育内容,主要是根据大学生心理和思想认知特征,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为基础,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涵盖多个层面的教育体系,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断发展的动态体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

从教育内容和目标体系方面出发,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侧重于学生个体心理问题的解决,而思政教育则更多是针对全体学生正确人生观念的培养。二者的高度融合,能够弥补各自在教育体系组织方面存在的偏差,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应对现实问题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实现全方位的素质培养。现代高校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认知来源主要是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缺乏实践方面的直接认知,因此必然会造成认知层面的偏差,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容易采用偏激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开展,能够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对社会现象产生正确的认知,并采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就职就业、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涵及目标要求有所不同,但都是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基本诉求的,因此在具体融合层面也具有高度可行性。首先,两个学科都是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学科目标构建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者具有一致的理论基础,都是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革要求为基本驱动力量。其次,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以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为基础,二者在教学内容层面具有多方面的交互。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实现,又是以学生的优秀品德思想为具体展现形式。最后,在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撑,二者在协同育人主导方面也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高度融合面临的实际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理论体系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都是基础性的课程类型,其主要是依托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利用心理学教育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和心理行为问题矫正两个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二者在理论体系上具有显性的不同,要求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必须能够从各自的理论根基出发,组织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2.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实施的主体不同

在现有高等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相关的基础课程、心理咨询室等负责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主体相对较为单一,实施对象也多是有这方面需求的学生群体。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覆盖高校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仅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还需要所有课程教学都能够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其实施主体相对较为复杂。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般都是由辅导员负责沟通协调,这也对辅导员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同

在新媒体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接触外部事物的途径更加多样,接触内容也更加复杂,使得大学生群体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有着认识上的差异。大学生群体正处于社会角色发生急剧转变、心理特征和思想意识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由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方面实施的教学模式有所差异,多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多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疾病相关联,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灌输性、理论性特征,使得部分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都存在实效性不足的问题。

4.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师资力量欠缺

将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校层面对这方面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专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还较为欠缺,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又具有动态性特征,所以二者深度融合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同时具备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师队伍还较为缺乏。在构建融合体系时,无法将两个学科体系所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造成教育实效难以体现,给教育活动开展带来影响。

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水平的策略

1.革新传统教育理念

要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水平,首先要求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教育理念,革新教学体系。在协同育人体系中,要认识到新时代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二者相互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强化对学生群体这些方面的调研,从构建课程体系、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更加完善的融合体系,从而更为深入地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促进大学生群体健康成长。

2.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已经较为健全的时代背景下,必须结合两门学科建设所具有的优势,从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三个方面共同入手,构建更加科学的融合体系。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要适应思政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思政教育活动,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对自身成长的促进作用。其次是在教学活动方面,要综合考虑两门学科教育的具体应用方法,通过相互借鉴将教学方法的优势发挥出来,真正提升教学实效。最后是要充分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覆盖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坚持做到知行合一,有效提升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3.坚持以学生为融合主体

相对于其他专业性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学生个体成长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融合主体,充分提升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相互融合过程中,首先要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独立意识,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共鸣意识。其次要在融合过程中注重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基于动态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将教育理念进行内化,并在具体实践中实现外化,塑造自身良好品质。最后是在融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等群体的先进引领作用,建立学生个体与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教师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确保自身健康成长,为就业、创业活动的开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不足,建设专业的教育队伍已经成为融合教育深度推行的重要基础。这方面的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完善的双师型队伍,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专业知识结构,还要强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意识,在教育活动中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做好处理。二是要能够充分发挥辅导员群体在融合体系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工作专业性强等优势,更好地做好学生服务工作。三是要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后勤、就业指导中心等各个方面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在为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结 语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面临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求职就业阶段,会面临社会层面出现的多种问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将自身理论知识学习与就职就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对高等教育体系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邓惠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路径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9(3):38-40.

[2]刘斐.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J].心理月刊,2020,15(12):73.

[3]陈建甫,李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9):161-162.

[4]林超.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融合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8):1-4.

[5]李特特.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7):293-294.

(刘晓: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