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陕西省2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2020年度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总数的9.85%。

今年陕西省获奖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今年陕西省获得高水平奖项增多,两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项目分别在信息技术、医疗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第一部静电成形薄膜天线、中国天眼等400余台(套)重大装备,实现产值34.4亿元,国防、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空军军医大学裴国献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300余家医院,救治患者10万余人,将严重肢体骨缺损的保肢率从23%提升到91%,极大提升了严重肢体创伤修复救治水平。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更加紧密。11项由陕西省单位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分别在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能源化工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彭年才教授团队的“高通量多靶标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产品占全国百强医院装备80%以上,实现了国家及省级疾控中心全覆盖,为提升我国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提供了强力支撑。西北工业大学介万奇教授团队的“大型高质量铝合金铸件控压成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已成功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大型装备关键整体铸件的生产,并实现了高铁枕梁、法士特重型卡车变速箱等民用大型复杂结构件的批量生产和应用。

中青年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在11项由陕西省单位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中,中青年科技人员占全部获奖人员总数的81.81%。这表明,陕西省科技人才队伍趋于年轻化,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逐渐成为国家及陕西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

再来看看陕西高校的一些科技创新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高端包装印刷装备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以来,使国外高端包装印刷装备在中国市场份额由95%降到10%以下,实现了出口大于进口的逆转。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建峰教授牵头完成的“物联网系统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突破了物联网实体身份管理、数据安全管理、跨域权限管理三个关键技术,构建了物联网数据安全技术体系,为跨物理信息空间、跨管理域、跨业务的数据安全服务和管控提供支撑。研制的边界管控网关、云加密数据库系统、高性能密码服务系统等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比较,综合指标排名第一。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张卫红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大型复杂薄壁结构的多柔性匹配切削制造技术及应用”,航海学院宋保维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计算机学院张艳宁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均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自动化学院马瑞卿教授、李兵强教授等共同完成的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王家鼎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重大工程黄土灾害机理、感知识别及防控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长安大学赵祥模教授主持完成的“道路与桥梁多源协同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西安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范京道为第一完成人的“煤与油型气共生矿区安全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参与完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智能监控和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兴锜团队主持完成的“轴流式和贯流式水轮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西京学院李克轩博士参与完成的成果“高分子分散与高分子稳定液晶共存体系的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王祖良教授参与完成的成果“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综合《陕西日报》、陕西教育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张 言